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667820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2-21 2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座和涨紧帽;定位座底盘上设有圆柱状定位柱,定位柱上部的外周面为第一锥面;涨紧帽包括圆形的帽顶部和下方构成间断的环体帽周部,二者围成凹形的帽腔,帽腔壁为第二锥面;帽腔套在定位柱上,第二锥面相应套在第一锥面上;帽周部包括可沿径向扩张或回缩的瓣状构造,瓣状构造之间开设有间隙结构,以使涨紧帽可处于初始状态和涨紧状态:初始状态下,瓣状构造处于回缩状态,涨紧帽朝定位座方向运动,瓣状构造在第一锥面的挤压下向外扩张,涨紧帽转入涨紧状态;其优点在于,实现待加工部件自定位和涨紧,操作顺利简便,提升中孔定位的效率和定位精度。定位的效率和定位精度。定位的效率和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定位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通过涨紧帽与定位底座间的配合提升定位精度。

技术介绍

[0002]中孔定位是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定位方式,通常加工部件的孔与中孔定位的定位芯之间需要留有一定间隙,若间隙过小,加工部件难以装卸,若间隙过大,加工部件容易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与定位芯之间发生周向滑动。加工部件的孔径与定位芯的直径之差,即中孔定位的定位精度。
[0003]传统中孔定位采用夹具固定的方式,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289880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中孔定位及夹紧的夹具结构,包括一个底座,定位销的底部安装在底座的中心孔里,零件套在定位销上,压头套在定位销上且压头底面顶在零件的顶面上,白铁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底座的外圆柱面上,从而将零件夹紧。
[0004]夹具固定的中孔定位机构中,定位芯是刚性的,加工部件的孔与定位芯之间的间隙小,工作人员装卸加工部件和装夹夹具时,操作困难费力,容易划伤孔内壁,不得不牺牲一定的定位精度以便装卸。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传统夹具固定的中孔定位机构装卸困难,定位精度不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通过涨紧帽的瓣状构造与定位底座上的定位柱的锥面结构之间的配合,实现待加工部件的自定位和涨紧,既简化了中孔定位操作,也提高了定位精度。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座和涨紧帽;
[0007]所述定位座具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凸设有一圆柱状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部的外周面为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面;
[0008]所述涨紧帽包括圆形的帽顶部和帽顶部下方的构成间断的环体的帽周部,所述帽顶部和帽周部围成凹形的帽腔,所述帽腔壁为上小下大的第二锥面;所述帽腔套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二锥面相应套在第一锥面上;
[0009]所述帽周部包括若干瓣状构造,所述瓣状构造之间沿帽周部纵向开设的间隙结构,所述瓣状构造可沿径向扩张或回缩,以使所述涨紧帽可处于初始状态和涨紧状态:
[0010]初始状态下,所述瓣状构造不受作用力处于回缩状态,所述帽顶部的底面和定位柱的顶面之间留有一定的操作距离;
[0011]所述涨紧帽经驱动装置驱动朝定位座方向运动,所述瓣状构造在所述第一锥面的挤压下向外扩张,所述涨紧帽转入涨紧状态。
[001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涨紧帽由塑料、
橡胶或不锈钢制成。
[0013]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若干瓣状构造通过连接部连接于帽顶部的下端,且所述瓣状构造与帽顶部之间设有径向滑槽连接结构,以使所述瓣状构造可沿径向扩张或回缩。
[001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定位座轴向开有贯穿所述底盘和定位柱的通孔,所述帽顶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
[0015]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端部经所述通孔穿入所述连接孔,以向所述涨紧帽施加一个朝所述定位座方向运动的拉力。
[0016]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连接孔为轴向贯穿所述帽顶部的螺纹孔;
[0017]所述操作杆的端部通过螺纹紧固于所述连接孔紧固在所述连接孔内。
[0018]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间隙结构包括若干第一间隙结构和若干第二间隙结构;
[0019]所述第一间隙结构为直线缝;所述第二间隙结构的上部为直线缝,下部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宽于所述直线缝;
[0020]所述第一锥面上相应设有与所述限位槽相匹配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的上表面与所述限位槽的上顶面之间的限位距离小于所述操作距离;
[0021]所述限位柱与限位槽配合限制涨紧帽的下移距离,且消除帽周部的周向转动间隙。
[002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限位柱为圆柱体,所述限位槽具有与所述圆柱体限位柱的弧形上表面形状相吻合的弧形上顶面;
[0023]所述限位柱的弧形上表面最高点与所述限位槽的弧形上顶面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为限位距离。
[002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帽周部包括环形均布的三个瓣状构造,且相邻瓣状构造之间的间隙等距。
[0025]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帽周部包括帽周主体部和帽周延伸部,所述帽周主体部位于帽周延伸部的上方,与所述帽顶部连接;
[0026]所述帽周主体部的外径大于所述帽周延伸部的外径,从而在所述帽周部的外周侧壁上形成台阶结构。
[0027]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帽顶部的顶面外周沿上设有环形的导向斜面,所述导向斜面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倾斜。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兼顾了实际中孔定位和加工操作中的两方面要求:一是初始状态下涨紧帽的外径比现有技术中中孔定位机构更小,待加工部件能够顺利装卸,不易划伤孔壁;二是通过第一锥面的导向挤压作用于瓣状构造,使涨紧帽在待加工部件的孔和定位柱之间涨紧,不仅无需另外装设夹具即能利用定位机构本身自动定位,而且涨紧后待加工部件不易相对定位座发生滑动,提升了定位精度,非常适用于精密部件的中孔定位。
附图说明
[0029]以下将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附图仅是出于解释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绘制的,并且因此不应当作为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此外,除非特别指出,附图仅是意在概念性地表示所描述对象的组成或构造并可能包含夸张性显示,并且附图也并非一定按比例绘制。
[0030]图1为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定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涨紧帽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0034]图5为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的正视图;
[0035]图6为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以下将参考附图来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这些描述仅为描述性的、示例性的,并且不应被解释为限定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可能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定位座和涨紧帽;所述定位座具有底盘,所述底盘上凸设有一圆柱状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上部的外周面为上小下大的第一锥面;所述涨紧帽包括圆形的帽顶部和帽顶部下方的构成间断的环体的帽周部,所述帽顶部和帽周部围成凹形的帽腔,所述帽腔壁为上小下大的第二锥面;所述帽腔套在所述定位柱上,所述第二锥面相应套在第一锥面上;所述帽周部包括若干瓣状构造,所述瓣状构造之间沿帽周部纵向开设的间隙结构,所述瓣状构造可沿径向扩张或回缩,以使所述涨紧帽可处于初始状态和涨紧状态:初始状态下,所述瓣状构造不受作用力处于回缩状态,所述帽顶部的底面和定位柱的顶面之间留有一定的操作距离;所述涨紧帽经驱动装置驱动朝定位座方向运动,所述瓣状构造在所述第一锥面的挤压下向外扩张,所述涨紧帽转入涨紧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涨紧帽由塑料、橡胶或不锈钢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瓣状构造通过连接部连接于帽顶部的下端,且所述瓣状构造与帽顶部之间设有径向滑槽连接结构,以使所述瓣状构造可沿径向扩张或回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轴向开有贯穿所述底盘和定位柱的通孔,所述帽顶部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孔;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的端部经所述通孔穿入所述连接孔,以向所述涨紧帽施加一个朝所述定位座方向运动的拉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适用于中孔定位的定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孝黄燕军
申请(专利权)人:爱柯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