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5380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包括链斗机、料罐、吸附塔、氨气供应单元和活性炭解析塔。链斗机经过吸附塔与活性炭解析塔串连连接。吸附塔由2~6个脱硫脱硝单元组成。链斗机上部与料罐连接,料罐通脱硫脱硝单元连接到链斗机下部。脱硫脱硝单元由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构成,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之间设有活性炭层,吸附塔的外部设有烟气过渡区,烟气过渡区与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连接。脱硝模块设有氨气入口,氨气入口与氨气供应单元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活性炭在吸附塔内匀速下落,延长了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吸附时间,增加了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了吸附塔的整体高度,烟气的脱硫率达99%、脱硝率达80%。脱硝率达80%。脱硝率达8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废气处理
,涉及烟气治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工业烟气、尤其钢铁工业的烧结机烟气而言,烟气脱硫脱硝技术是应用于多氮氧化物、硫氧化物生成化工工业的一项烟气净化技术。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目前大多处于研究和工业示范阶段,但由于其在一套系统中能同时实现脱硫和脱硝,特别是随着对NO
X
控制标准的不断严格化,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正受到各国的日益重视。烟气脱硫指从烟道气或其他工业废气中除去硫氧化物(SO2和SO3)。目前工业采用的脱硫方法包括干法脱硫、半干法脱硫或湿法脱硫。烟气脱硝,是指把已生成的NO
X
还原为N2,从而脱除烟气中的NO
X
,按治理工艺可分为湿法脱硝和干法脱硝。工业烟气脱硝技术主要有干法(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脱硝)和湿法两种。
[0003]当前,对于活性炭+SCR法烟气净化系统,由于活性炭在吸附塔內是由上向下直接下落,待脱硫脱销的烟气是由吸附塔的底部由下向上流动,在活性炭与烟气的逆向流动的过程中,通过活性炭中的微孔将烟气中SO2吸附,然后再通过向吸附塔内通入氨气,通过氨气再将烟气中的NO
X
吸附。然而由于在吸附塔内的活性炭是采用垂直下落的方式来吸附烟气中的SO2和NO
X
,这样就使得活性炭与烟气的接触时间短,接触面积小,若使得烟气与活性炭之间得到充分的接触,吸附烟气中的SO2和NO
X
就必须将吸附塔建的很高,但由于活性炭在吸附塔内呈自由落体式加速下降,因此吸附塔建的再高也很难延长或控制活性炭与延期之间的接触时间。
[0004]目前普遍采用控制活性炭降落时间的方法,大多采用将活性炭的出口部位做成缩口式的漏斗结构,但这种结构极易造成活性炭在出口部位的堵塞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吸附塔内部结构进行改进,使得活性炭可以匀速下落,并可对活性炭的下落进行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以延长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吸附时间,增加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吸附塔的整体高度,并将脱硫与脱硝过程分离开,提高烟气的脱硫脱硝效率,使排放废气达到环保要求。
[000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包括链斗机、料罐、吸附塔、氨气供应单元和活性炭解析塔,链斗机经过吸附塔的上部和底部与活性炭解析塔串连连接。吸附塔由2~6个脱硫脱硝单元组成,在吸附塔内构成矩阵结构。链斗机上部与料罐连接,料罐通脱硫脱硝单元连接到链斗机下部。每个脱硫脱硝单元由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构成,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之间设有活性炭层,吸附塔的外部设有烟气过渡区,烟气过渡区与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连接。脱硝模块与烟气过渡区连接部位设有氨气入口,氨气入口通过
氨气输送管与氨气供应单元连接。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的内部分别设有竖向螺旋通道,活性炭沿竖向螺旋通道由上向下滑落,烧结机排出的烟气沿竖向螺旋通道由下向上流动。
[0007]吸附塔内部设有16~80根排料管,8~40的排料管的上端穿过脱硝模块与料罐的下端连接,排料管的下端与脱硫模块的上端连接,每个脱硫模块的下端再通过另一根排料管与链斗机下部连接。8~40根排料管的上端与脱硝模块的下端连接,下端穿过脱硫模块与链斗机下部连接。
[0008]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内的螺旋通道设有螺旋板,螺旋板的螺旋角为35
°
~38
°
,螺旋板的表面设有均匀分布的通孔。螺旋通道内设有螺杆,螺杆的螺旋角为30
°
~32
°
,螺杆的一端与螺杆驱动机构连接,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的端部连接。螺杆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或变频电机。螺杆上设有螺旋叶面,螺旋叶面上设有通孔。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内的螺旋叶面分为上螺旋叶面段与下螺旋叶面段,上螺旋叶面段与下螺旋叶面段之间设有空腔段,空腔段内设有连接上螺旋叶面段与下螺旋叶面段之间的光杆段。空腔段设置在脱硝模块与脱硫模块之间。
[0009]本专利技术的吸附塔内设置多个由脱硫模块和脱硝组成的脱硫脱硝单元构成矩阵结构,便于将活性炭均匀快速地输送到吸附塔内,并能由吸附塔内顺利通过。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的螺旋通道设置螺旋板、螺杆和螺旋叶面,螺旋板和螺旋叶面设置通孔,能够有效地控制活性炭在吸附塔内的下落速度,避免活性炭在脱硫模块单元和脱硝模块单元内下落过程中造成的堵塞问题,便于增加烟气与活性炭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使得活性炭能够充分吸附烟气中的SO2和NO
X

[0010]本专利技术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可以使活性炭在吸附塔内匀速下落,延长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吸附时间,增加活性炭与烟气之间的接触面积,降低吸附塔的整体高度,并将脱硫与脱硝过程分离开,使烟气的脱硫率达到99%、脱硝率达到80%的要求。脱硫与脱硝分区后,烟气在脱硫模块把SO2脱除干净,进入脱硝模块之前喷入氨气,在脱硝模块通过活性炭的催化作用,NOx被还原成N2,有效避免了脱硫时喷氨产生硫酸氢铵,提高了活性炭的流动性和吸附能力,降低了活性炭的消耗和运行费用,同时也可以避免因活性炭粉尘增加而引起床层透气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专利技术烧结机脱硫脱硝吸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0013]图3是脱硫模块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4]图4是脱硝模块的内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其中:1—链斗机、2—料罐、3—吸附塔、4—脱硫模块单、5—脱硝模块、6—活性炭层、7—烟气过渡区、8—螺旋通道、8.1—螺旋板、8.2—螺杆、8.3—螺旋叶面、8.4—光杆段、9—排料管、10—氨气入口、11—氨气供应单元、12—活性炭解析塔、13—通孔、14—烟囱、15—脱硫脱硝单元、16—活性炭处理设备、17—制酸工段、18—链斗机下部。19—活性炭进口、20—活性炭出口、21—活性炭、22—烟气进口、23—烟气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做出任何改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本专利技术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包括链斗机1、料罐2、吸附塔3、氨气供应单元11和活性炭解析塔12,链斗机经过吸附塔3的上部和底部与活性炭解析塔串连连接。吸附塔由4脱硫脱硝单元15组成,在吸附塔内构成矩阵结构。链斗机上部与料罐连接,料罐通脱硫脱硝单元连接到链斗机下部18。每个脱硫脱硝单元由脱硫模块4和脱硝模块5构成,脱硫模块4和脱硝模块5之间设有活性炭层6。吸附塔的外部设有烟气过渡区7,烟气过渡区7与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连接,烟气过渡区是烟气经脱硫模块脱硫后未进入脱硝模块前的过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链斗机(1)、料罐(2)、吸附塔(3)、氨气供应单元(11)和活性炭解析塔(12),所述链斗机经过吸附塔(3)的上部和底部与活性炭解析塔串连连接;所述吸附塔由2~6个脱硫脱硝单元(15)组成,在吸附塔内构成矩阵结构;链斗机上部与料罐连接,料罐通脱硫脱硝单元连接到链斗机下部(18);每个脱硫脱硝单元由脱硫模块(4)和脱硝模块(5)构成,脱硫模块(4)和脱硝模块(5)之间设有活性炭层(6),吸附塔的外部设有烟气过渡区(7),所述烟气过渡区(7)与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连接;所述脱硝模块与烟气过渡区连接部位设有氨气入口(10),所述氨气入口与氨气供应单元连接;所述脱硫模块和脱硝模块的内部分别设有竖向螺旋通道(8),活性炭(21)沿竖向螺旋通道由上向下滑落,烧结机排出的烟气沿竖向螺旋通道由下向上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烧结机烟气脱硫脱硝吸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塔(3)内部设有16~80根排料管(9),8~40根排料管的上端穿过脱硝模块(5)与料罐(2)的下端连接,排料管的下端与脱硫模块(4)的上端连接,每个脱硫模块的下端再通过另一根排料管与链斗机下部(18)连接;8~40根排料管的上端与脱硝模块的下端连接,下端穿过脱硫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耀彬张志义李爱兵朱斌鹏李树彬代兵李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钢铁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