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驱动装置及使用该信号驱动装置的光学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5357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信号驱动装置,包含:第一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一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第二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控制电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之一处于工作状态并使另一个缓冲电路的输出级处于高阻抗的空闲状态,从而输出拾取第一或第二光信号的转换控制信号;以及电压转换电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的输出级中的任一个处于空闲状态,并向组成该输出级的晶体管提供等于或小于该晶体管的耐压的偏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信号驱动装置,其中平行地排列多个缓冲电路且这些缓冲电路被切换成输出信号,并涉及使用该信号驱动装置的光学拾取装置。特别地,具有多个光探测电路的缓冲电路被切换成断开不工作的光学探测缓冲电路,并通过柔性衬底(或电缆)将光学探测信号提供给后续信号处理电路。
技术介绍
图1示出了常规光学拾取装置200,该装置具有外部转换开关(changeover switch),切换该转换开关,选择由多个PD(光电探测二极管)探测到的信号,并通过一个柔性衬底(或者也称为电缆)传输如此选择的数据。该光学拾取装置200包含用于BD(蓝光激光二极管)的OEIC(光电IC;光电转换集成电路)201、用于DVD(数字多功能盘)/CD(compact disc,压缩盘)的OEIC 202、用于在这些OEIC的输出之间切换的开关203、一个柔性衬底、以及信号处理IC。在使用蓝光LD(蓝光激光二极管)的记录和再现期间,用于DVD/CD的激光二极管停止发光,或备选地通过一个柔性衬底传输BD的OEIC 201和DVD/CD的OEIC 202的任一信号(数据)。因此,提供转换开关203用于备选地选择该信号,并传输来自任一OEIC的信号。当将BD的OEIC 201的输出数据传输到信号处理IC 205时,转换开关203被切换到BD的OEIC 201一侧,来自BD的OEIC 201的输出数据(信号)正被输出到柔性衬底204。同时,在DVD/CD的OEIC 202的后续级提供的驱动电路处于工作状态。然而,由于使用转换开关203对其进行切换,DVD/CD的OEIC的输出不会对BD的OEIC 201的输出级中驱动电路的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当通过柔性衬底204将来自DVD/CD的OEIC 202的输出信号传输到信号处理(IC)电路205时,转换开关203被切换到DVD/CD的OEIC 202一侧。随后,从DVD/CD的OEIC输出的信号通过柔性衬底204被传输到信号处理IC 205。同时,由于使用转换开关203切换BD的OEIC 201的输出级的驱动电路,所以其并不影响DVD/CD的OEIC的驱动电路的输出。尽管设置了一个柔性衬底,使用该开关导致了需要空间和高成本的缺点。图2中示出了另一常规光学拾取装置250。该光学拾取装置250设置成使用两个柔性衬底。BD的OEIC 251的输出信号通过柔性衬底253被输出到信号处理IC 255。另外,DVD/CD的OEIC 252的输出信号通过另外提供的柔性衬底254被输出到信号处理IC 255。BD的OEIC 251的输出端子通过柔性衬底253连接到信号处理IC255。另外,DVD/CD的OEIC 252的输出端子通过柔性衬底254连接到信号处理IC 255。因此,信号处理IC 255一侧需要利用控制信号在所述信号之间切换,由此从BD的OEIC 251提供信号或从DVD/CD的OEIC 252提供信号。另外,常规光学拾取装置250需要至少两个柔性衬底。因此其缺点为在柔性衬底之间发生信号干扰,可能引入噪声等,且所传输的信号可能恶化,这也导致出现故障。另外,由于需要两个或更多个(多个)柔性衬底,存在需要空间的缺点,难以实现装置微型化,且成本随柔性衬底数目的增大而增加。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第HEI 9-282705[专利文件2]日本专利申请公开号第2002-50066
技术实现思路
在设有多个缓冲电路的用于光学记录再现的光学拾取装置中,或使用这种光学拾取装置的信号驱动装置中,用于切换和传输多个缓冲电路输出信号的传输路径的数目减小。当一个缓冲电路工作时,使另一个缓冲电路处于OFF(停止)状态。另外,处于OFF状态的缓冲电路的输出电路被设置成不影响工作中的缓冲电路的工作,且处于OFF状态的缓冲电路的输出晶体管的耐压得到满足。本专利技术的信号驱动装置包含第一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一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第二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控制电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之一处于工作状态并使另一个缓冲电路的输出级处于高阻抗的空闲状态,从而输出拾取第一或第二光信号的转换控制信号;以及电压转换电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的输出级中的任一个处于空闲状态,并向组成该输出级的晶体管提供等于或小于该晶体管的耐压的偏压。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信号驱动装置的光学拾取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光接收器;第一缓冲电路,其中由第一光接收器探测到的第一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随后该电信号被放大;第二缓冲电路,其中由第二光接收器探测到的第二光信号被转换成电信号,随后该电信号被放大;控制电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之一处于工作状态并使另一个缓冲电路的输出级处于高阻抗的空闲状态,以便输出拾取第一或第二光信号的转换控制信号;电压转换电路,用于使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的输出级中的任一个处于空闲状态,并向组成该输出级的晶体管提供等于或小于该晶体管的耐压的偏压,从而维持该晶体管的空闲状态并防止其击穿;以及信号处理电路,其中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的输出端子连接在一起且经由柔性电缆通过连接的端子传输的信号得到处理。信号驱动装置可设置成使得每一个均具有PD(光电二极管)IC的缓冲电路(或驱动电路)的输出级(主要输出缓冲电路)被连接在一起,一个缓冲电路开启,且另一个缓冲电路关断,从而在DVD(CD)和BD之间切换并避免相互影响。一个缓冲电路被关断,且输出阻抗被设为高阻抗(或也称为Hi-Z),以便不影响工作中的另一个缓冲电路。为了将缓冲电路之一关断,对组成输出(缓冲)级的晶体管(例如双极晶体管)的基极和发射极之间施加反向偏压。不仅通过使该晶体管处于OFF状态,还通过将偏压设成在基极和发射极之间的PN结的反偏耐压(VBEO)范围之内,即使电源电压变化或通过共用输出端子从该缓冲电路输入信号,也可以防止该输出晶体管毁坏。将参考在附图中阐述的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在下文中详细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特征以及由其提供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了常规光学拾取装置的方框图; 图2为示出了另一个常规光学拾取装置的方框图;图3为以方框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装置的电路图;图4为组成图3所示光学拾取装置的信号驱动装置的输出电路的方框图;图5为示出了组成图4所示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信号驱动装置的缓冲电路的电路结构的电路图;图6为用于解释图5所示缓冲电路的输出级的工作的电路图;以及图7为示出了图6所示缓冲电路的输出波形的图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3中示出了为一优选实施例的光学拾取装置10的整体方框图。光学拾取装置10包含用于LD(激光二极管)1(11)、LD 2(13)、和BD(蓝光激光二极管)的OE(光电转换)电路12;用于DVD(数字多功能盘)/CD(压缩盘)的OE电路14;模式切换控制电路17;柔性衬底15(或者也称为电缆);以及信号处理电路16。LD1(11)包含例如蓝光激光二极管,并致使用蓝紫光辐射盘片从而通过反射激光的方式写入数据或读取数据。BD的OE电路12包含PD(光电探测器、光探测元件)、光探测电路、放大器电路、输出缓冲(驱动)电路等。假设这些电路统称为缓冲电路。对于被盘片反射的蓝光激光二极管的光,该光(信号)被PD转换成光电流。该光电流被转换成电压,使用具有低噪声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信号驱动装置,包含:第一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一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第二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控制电路,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之一处于工作状态并使另一个缓冲电路的输出级 处于高阻抗的空闲状态,以便输出拾取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光信号的转换控制信号;以及电压转换电路,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的输出级中的任一个处于空闲状态,并向组成所述输出级的晶体管提供等于或小于所述晶体管的耐压的偏压。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6-23 2005-1837431.一种信号驱动装置,包含第一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一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第二缓冲电路,其中从第二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信号被放大;控制电路,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之一处于工作状态并使另一个缓冲电路的输出级处于高阻抗的空闲状态,以便输出拾取所述第一或所述第二光信号的转换控制信号;以及电压转换电路,用于使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的输出级中的任一个处于空闲状态,并向组成所述输出级的晶体管提供等于或小于所述晶体管的耐压的偏压。2.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号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缓冲电路通过第一光接收器将从蓝紫激光二极管输出并被盘片反射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该转换的信号;且所述第二缓冲电路通过第二光接收器将从用于DVD或CD的激光二极管输出并被盘片反射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放大该转换的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的信号驱动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缓冲电路中每一个的输出级的晶体管由双极晶体管构成,并将等于或小于基极-发射极耐压的电压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施加到该基极。4.一种光学拾取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光接收器;第一缓冲电路,其中由第一光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仁
申请(专利权)人:索尼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