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5008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板,底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立筒,立筒靠近下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托板,托板的上端和立筒的顶部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动螺杆,托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上端输出轴贯穿托板的上端且与转动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转动螺杆的杆壁螺纹套接有升降块,升降块的两端均通过立筒筒壁开设的条形开口贯穿伸出立筒外,升降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监控器进行快速清理,避免灰尘遮挡影响监控的问题。挡影响监控的问题。挡影响监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BIM技术在建筑业中的推广和应用,其从单一的技术手段,逐渐演变为建筑行业内的一种管理方法,将BIM技术系统地应用到施工现场安全监管工作中,为解决施工现场安全监管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与时俱进的技术手段。
[0003]目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一般采用监控器进行现场监管,而现有的监控器一般需要安装在墙面上,使得监控适用性较差,且建筑施工的环境有较大的灰尘,灰尘附着在监控摄像头的镜头上影响监控,不能很好的满足建筑环境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监控器一般需要安装在墙面上,使得监控适用性较差,且建筑施工的环境有较大的灰尘,灰尘附着在监控摄像头的镜头上影响监控,不能很好的满足建筑环境使用需求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立筒,所述立筒靠近下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端和立筒的顶部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动螺杆,所述托板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上端输出轴贯穿托板的上端且与转动螺杆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的杆壁螺纹套接有升降块,所述升降块的两端均通过立筒筒壁开设的条形开口贯穿伸出立筒外,所述升降块的左端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所述L形支撑板水平部的上端通过多根支撑柱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下U形固定板,所述下U形固定板的上端固定卡接有上U形固定板,所述下U形固定板和上U形固定板内卡接有同一个监控器,下U形固定板和上U形固定板前后相背两侧均固定连接有T形卡块,上下两个所述T形卡块外卡接有同一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侧壁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T形卡槽,所述连接板和T形卡块之间通过卡紧机构固定卡接;
[0007]所述上U形固定板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座,所述夹持座内固定套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左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立板,所述立板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立板的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擦垫,所述支撑轴的轴壁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上U形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0008]优选的,所述立筒对应条形开口的上下相对一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同一根限位滑杆,所述升降块的表面开设有与限位滑杆滑动套接的滑孔。
[0009]优选的,所述监控器为方形结构。
[0010]优选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两根活动插设在连接板侧壁的卡紧杆,所述T形卡块的外侧开设有与卡紧杆对应插接的卡紧槽,两根所述卡紧杆的外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卡紧拉板,所述卡紧拉板和连接板相对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分别套设在两根卡紧杆外的卡紧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升降块和L形支撑板的连接处对称固定连接有多个加强肋板。
[0012]优选的,所述上U形固定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支撑筒,所述夹持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罩套在支撑筒外的固定筒,所述支撑筒的外壁固定套接有两个限位环板,所述固定筒的内壁开设有与限位环板匹配滑接的限位环槽。
[0013]优选的,所述下U形固定板的上端对称固定连接有多根定位柱,所述上U形固定板的下端对称开设有多个与定位柱对应插接的定位槽。
[0014]优选的,所述监控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多个关于下U形固定板和上U形固定板对称设置的挡块。
[001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一层防滑耐磨橡胶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1、该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通过设有的L形支撑板,监控器安装在L形支撑板的上侧,旋转电机带动转动螺杆转动,通过转动螺杆和升降块的螺纹套接作用能够实现对监控器相对高度的快速调节使用。
[0018]2、该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通过设有的转板和海绵擦垫,在监控器头部粘附较多灰尘时,伺服电机带动主动齿轮转动,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啮合作用带动支撑轴转动,进而使得夹持座带动电动推杆转动,使得立板转动至监控器的前端,电动推杆回拉立板,使得海绵擦垫抵触在监控器的头部,驱动电机带动转板转动,进而使得海绵擦垫对监控器的端部进行快速擦拭,能够对监控器进行快速清理,避免灰尘遮挡影响监控的问题。
[0019]3、该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通过设有的下U形固定板和上U形固定板,在安装监控器时先将监控器卡放在下U形固定板内,通过定位柱和定位槽的匹配插接使得上U形固定板卡压在监控器的上端,并实现下U形固定板和上U形固定板之间的相对连接,再通过T形卡块和T形卡槽的匹配卡接使得连接板快速卡接在下U形固定板和上U形固定板的外侧实现对两者的稳固连接限位,此时卡紧杆对准卡紧槽,卡紧弹簧回拉卡紧拉板,卡紧拉板将卡紧杆推进卡紧槽内即可实现连接板和T形卡块的稳固连接,大大提高了结构稳固性,能够实现对监控器的快速拆装使用。
[0020]而且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专利技术能够对监控器进行快速清理,避免灰尘遮挡影响监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图1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的下U形固定板和上U
形固定板连接的侧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图3的B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图中:1底板、2立筒、3托板、4转动螺杆、5旋转电机、6升降块、7条形开口、8L形支撑板、9支撑柱、10下U形固定板、11上U形固定板、12监控器、13T形卡块、14连接板、15T形卡槽、16支撑轴、17夹持座、18电动推杆、19立板、20驱动电机、21转板、22海绵擦垫、23从动齿轮、24伺服电机、25主动齿轮、26限位滑杆、27卡紧杆、28卡紧槽、29卡紧拉板、30卡紧弹簧、31定位柱、32定位槽、33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监管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立筒(2),所述立筒(2)靠近下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托板(3),所述托板(3)的上端和立筒(2)的顶部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同一根转动螺杆(4),所述托板(3)的下端固定设置有旋转电机(5),所述旋转电机(5)的上端输出轴贯穿托板(3)的上端且与转动螺杆(4)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螺杆(4)的杆壁螺纹套接有升降块(6),所述升降块(6)的两端均通过立筒(2)筒壁开设的条形开口(7)贯穿伸出立筒(2)外,所述升降块(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L形支撑板(8),所述L形支撑板(8)水平部的上端通过多根支撑柱(9)固定连接有同一个下U形固定板(10),所述下U形固定板(10)的上端固定卡接有上U形固定板(11),所述下U形固定板(10)和上U形固定板(11)内卡接有同一个监控器(12),下U形固定板(10)和上U形固定板(11)前后相背两侧均固定连接有T形卡块(13),上下两个所述T形卡块(13)外卡接有同一个连接板(14),所述连接板(14)的侧壁开设有两个上下对称设置的T形卡槽(15),所述连接板(14)和T形卡块(13)之间通过卡紧机构固定卡接;所述上U形固定板(11)的上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支撑轴(16),所述支撑轴(16)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夹持座(17),所述夹持座(17)内固定套接有电动推杆(18),所述电动推杆(18)的左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立板(19),所述立板(19)的下端外侧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20),所述驱动电机(20)的输出轴贯穿立板(19)的侧壁且固定连接有转板(21),所述转板(21)的侧壁固定连接有海绵擦垫(22),所述支撑轴(16)的轴壁固定套接有从动齿轮(23),所述上U形固定板(1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伺服电机(24),所述伺服电机(24)的上端输出轴固定连接有与从动齿轮(23)啮合的主动齿轮(25)。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大全常发扬李善华王慧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