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4588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更为轻型化的致动器。该致动器,具有: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容纳部的箱体,所述电机具有:框架,其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一个或多个磁体,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在旋转轴方向上,所述磁体与所述框架由粘接剂粘接,在所述多个角部,配置有所述一个或多个磁体的磁极单元,在所述框架中,沿着该框架的面部设置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在所述框架与所述容纳部之间在径向上延伸,所述加强构件以与形成所述框架的构件不同的构件形成,所述容纳部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在所述容纳部的面部设有肋,所述肋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电机在周向上延伸。于配置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电机在周向上延伸。于配置在所述容纳部的所述电机在周向上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器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810173475.9、申请日为2018年03月0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电机及致动器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致动器,特别地,涉及磁体安装于框架的内侧的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在用于致动器等的电机中,有的具有将磁体安装于框架的内侧的结构。
[0003]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包括与电机壳体的内面面接触的永磁体的直流电机结构。在该直流电机中,在电机壳体与永磁体的面接触之间,叠层状地夹置有具有弹性的缓冲(减震)体。
[0004]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公开H04-28759号公报
[0005]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电机中,要求更为轻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更为轻型化的电机及致动器。
[0007]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根据该专利技术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的一种电机,其包括:框架;和配置于框架的内侧的1或多个磁体,在框架的内周面与磁体的外周面之间,设有在周向上延伸的空隙,在旋转轴方向上,位于空隙的两侧的磁体与框架通过粘接剂连接。
[0008]优选地,框架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在多个角部配置有1或多个磁体的磁极单元。
[0009]优选地,磁体为环状,具有多个磁极单元。
[0010]优选地,多个磁体分别配置于多个角部,多个磁体分别具有磁极单元。
[0011]优选地,框架具有加强构件或肋,加强构件或肋在径向上延伸,并且,在周向上延伸。
[0012]优选地,框架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在面部设有加强构件或肋,加强构件或肋在径向上延伸,并且,在周向上延伸。
[0013]优选地,加强构件或肋的端部设在所述相邻的两个角部中的一方。
[0014]优选地,加强构件用与框架不同的构件形成。
[0015]优选地,肋用框架的凹部或凸部形成。
[0016]优选地,电机包括托架,托架具有作为以环状封闭的形状的外周面,框架的内周面接触托架的外周面。
[0017]优选地,托架具有筒部,筒部具有旋转轴所通过的开口,筒部具有外周面。
[0018]优选地,在旋转轴方向上,托架的外周面朝磁体延伸。
[0019]优选地,框架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与框架的面部相
对向的托架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具有刚性。
[0020]根据该专利技术另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的一种致动器,具有:上述的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容纳部的箱体,容纳部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在容纳部的面部设有加强构件或肋,加强构件或肋在电机的径向上延伸。
[0021]优选地,框架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加强构件或肋对框架的面部朝向电机的内部施力。
[0022]优选地,加强构件或肋的端部设于容纳部的所述相邻的两个角部中的一方。
[0023]优选地,加强构件以与箱体不同的构件形成。
[0024]优选地,肋用凸部形成,或在箱体的多个凹部之间形成。
[0025]根据这些专利技术,可以提供更为轻型化的致动器。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中的电机的截面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截面图。图3是框架组合体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说明相对于磁体粘接剂所配置的区域的图。图5是沿图1的C-C线的截面图。图6是示出托架及板的透视图。图7是对电机的振动模式进行说明的图。图8是对电机的振动模式的解析结果进行说明的图。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的磁体的透视图。图10是说明相对于磁体粘接剂所配置的区域的图。图11是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的截面图。图12是说明相对于磁体粘接剂的配置例的图。图13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电机的磁体的透视图。图14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框架的透视图。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框架的透视图。图16是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变形例所涉及的致动器的构成的透视图。图17是容纳部部分的垂直于旋转轴的截面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电机;2:旋转轴;10,210,310:框架;11:框架的平面部(面部的一例);12:框架的角部;30:托架(筒部的一例);30a:托架的外周面;35:开口;40:板;50,150:磁体;50a,150a:磁体的外周面;61(61a,61b,61c,61d):磁极单元(要素);70:粘接剂;80:空隙;215,315:框架的肋;215a,215b,315a,315b:框架的肋的端部;501:致动器;503:箱体;510:容纳部;511:容纳部的平面部(面部的一例);512:容纳部的角部;515:容纳部的肋;515a,515b:容纳部的肋的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电机及使用该电机的致动器的一例进行说明。
[0028]在以下的说明中,平行于电机的轴的方向有时称作旋转轴方向。此外,有时将旋转轴方向称作上下方向(从电机的框架看时轴所突出的方向为上方)。在此所说的“上下”、“上”、“下”等,是仅着眼于电机的情况下为便宜而采用的表示方式,并不对该电机所搭载的设备中的方向、该电机的使用姿势进行任何限定。
[0029][实施方式][0030]图1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中的电机1的截面图。
[0031]图1所示的截面图是在后述的图2中沿B-B线而示出的截面。在以下的图中,箭头A1示出旋转轴方向。箭头A1中的箭尖所在的方向为上方。
[0032]电机1例如是DC电机。电机1大体上具有框架组合体1a和可相对于框架组合体1a旋转的电枢组合体1b。
[0033]电枢组合体1b具有旋转轴(轴)2、电枢部4、换向器部6等。电枢部4安装于旋转轴2。电枢部4具有:具有多个在径向方向上突出的凸极的电枢铁心5以及卷绕于各凸极的绕组(未图示)等。换向器部6设于旋转轴2的一端部附近。换向器部6,如后述,具有设于框架组合体1a的刷25、接触刷25的换向器7等。
[0034]框架组合体1a由框架(电机壳)10、托架30、板40、磁体50等构成。
[0035]框架10包括上侧的端部和下侧的端部,上侧的端部具有用面覆盖的筒形状。即,在框架10中,具有下侧的端部成为开口部的杯形状。框架10的下侧的端部(图1中右侧的端部)的开口部由板40堵塞。在由框架10及板40构成的壳体内,容纳有电枢组合体1b。
[0036]在板40的内侧,安装有托架30。在托架30中,保持着被供给来自外部的电流的端子26。端子26与刷25连接。刷25以与换向器7接触的方式被保持。
[0037]旋转轴2贯通框架10的上侧的面。即,旋转轴2的上端部从框架10向框架10的外部突出,旋转轴2的其它部分被容纳。在框架10的上侧的面的中央部,保持着轴承21。此外,在板40的中央部保持着轴承22。旋转轴2由两处的轴承21、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器,具有: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容纳部的箱体,所述电机具有:框架,其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一个或多个磁体,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在旋转轴方向上,所述磁体与所述框架由粘接剂粘接,在所述多个角部,配置有所述一个或多个磁体的磁极单元,在所述框架中,沿着该框架的面部设置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在所述框架与所述容纳部之间在径向上延伸,所述加强构件以与形成所述框架的构件不同的构件形成,所述容纳部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在所述容纳部的面部设有肋,所述肋相对于配置在所述容纳部的电机在周向上延伸。2.一种致动器,具有: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容纳部的箱体,所述电机具有:框架,其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一个或多个磁体,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在所述多个角部,配置有所述一个或多个磁体的磁极单元,在所述框架中,沿着该框架的面部设置有在周向上延伸的加强构件,所述加强构件在所述框架与所述容纳部之间在径向上延伸,所述加强构件以与形成所述框架的构件不同的构件形成,所述容纳部具有多个角部和位于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的面部,在所述容纳部的面部设有肋,所述肋在配置于所述容纳部的电机的周向上延伸。3.一种致动器,具有:电机,和具有该电机的容纳部的箱体,所述电机具有:框架,其具有多个角部和多个面部;一个或多个磁体,其配置于所述框架的内侧,在所述多个角部,配置有所述一个或多个磁体的磁极单元,所述多个面部分别位于所述多个角部中相邻的两个角部之间,在所述电机运行时,在所述框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明子小串正树
申请(专利权)人:美蓓亚三美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