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80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弹性强化结构,装设于一连动机构,连动机构由一传动组件传动。连动机构还包括一连动部和一本体,弹性强化结构包括一固定部和一支撑部。固定部固定在本体上,支撑部连接于固定部,用以提供一弹力以支撑连动部的一背面。支撑部用以使连动部紧抵于传动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与步进马达连动的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
技术介绍
步进马达常用于繁杂的机械结构中,使被带动的物品具有小形化、响应快的特性。步进马达经常应用于物体的定速运动、变形运动、角度控制或位置控制,因此在一般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中,例如光驱、扫描仪、数字相机等等,经常可以见到其应用。参照图1,其表示传统的光驱内部构造图。一被带动的物体例如光学读取头30装载在一连动机构10上,连动机构10再与一传动组件例如一螺杆20连接,螺杆20则与步进马达(未显示)连接而被带动,使光学读取头30可以沿一导轨40移动。参照图2,其表示图1的连动机构10的放大示意图。由于连动机构10的连动部12必须与螺杆20紧密结合才能够由步进马达(未显示)精确带动。传统作法之一是采用一弹簧14装设在连动部12与本体的16之间,利用弹簧14的弹力使连动部12与螺杆20紧密结合。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除了在组装时装设不方便以外,如果弹簧14的弹性系数过小而容易变形,则在连动机构10被带动的过程中,弹簧14经常发生脱落的情形;而如果弹簧14的弹性系数过大而不易变形,则可能使连动部12与螺杆20结合过紧而卡死,产生连动机构10不能被带动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通过此一弹性强化结构的设计,可以使连动部与传动组件能够适当的结合,以使连动机构能够精确的被带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提出一种弹性强化结构,装设于一连动机构,连动机构由一传动组件传动。连动机构还包括一连动部和一本体,弹性强化结构包括一固定部和一支撑部。固定部固定在本体上,支撑部连接固定部,用以提供一弹力以支撑连动部的一背面。支撑部用以使连动部紧抵于传动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提出一种连动机构,其由一传动组件传动,连动机构包括一本体、一连动部及一弹性强化结构。本体具有一止动表面,连动部具有一背面,连动部可挠曲地连接于本体。弹性强化结构包括一固定部和一支撑部,固定部固定在本体上,支撑部连接固定部,用以提供一弹力以支撑连动部的背面。支撑部用以使连动部紧抵于传动组件。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于理解,下面特举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表示传统的光驱内部构造图;图2表示图1的连动机构10的放大示意图;图3A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强化结构的作用前的状态示意图;图3B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强化结构的作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图4A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的立体图;以及图4B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同时参照图3A和图3B,其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强化结构的作用前和作用时的状态示意图。如图3A所示,弹性强化结构140a包括一固定部142、一支撑部144、及一止动部146。固定部142包括一弹圈,支撑部144连接于固定部142。优选地,支撑部144包括有一对L型弹性臂,弹性臂分别连接到该弹圈的两端。止动部146突出在支撑部144上。在未受力的情况下,支撑部144与固定部142之间维持一夹角θ1。再参照图3B,当图3A中的弹性强化结构140a受力,变成图3B中的弹性强化结构140b时,支撑部144与固定部142之间维持一夹角θ2。夹角θ2小于夹角θ1。由于弹性强化结构140a的材料具有弹性,例如为弹簧钢或不锈钢,因此可以提供一弹力,使支撑部144能产生一支撑力。同时参照图4A和图4B,其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的立体图和侧视图。如图4A所示,连动机构100包括本体160、连动部120及弹性强化结构140。本体160具有一止动表面162,连动部120具有一背面122。连动部120可挠曲地连接本体160。弹性强化结构140用一螺丝190固定在本体160上,支撑部144用以提供一弹力以支撑背面122。当连动机构100相对于传动组件200运动时,由于支撑部144能产生一支撑力,使连动部120与传动组件200能够适当结合,使连动机构100能够精确的被带动。同时为了能保证连动部120不会相对于本体160过度挠曲所导致的损坏或弹性疲劳,弹性强化结构140还包括一止动部146,止动部146连接支撑部144。当止动部146与止动表面162相互抵接时,可用以限制连动部120相对于本体160挠曲一最大挠曲量。参照图4B,连动部120还具有一啮合面124,当螺杆200与啮合面124啮合时,支撑部144使连动部120紧抵在螺杆200上,使连动机构100能够被精确带动。此时止动部146与止动表面162维持一距离D1,而连动部120与本体160之间的最大挠曲量,是在当连动部120受力、使得止动部146接触到止动表面162时发生。在支撑部144紧抵于背面122的情形下,图3B中的夹角θ2不会小于连动部120与本体160之间的一固定角度。也就是说,止动部146可用以防止连动部120向本体160过度挠曲所导致的损坏或弹性疲劳。也可避免支撑部144过度挠曲,致使固定部142发生跳齿而脱落于连动机构100。此外,本实施例的连动机构100优选地具有一定位部180,例如包括一对第一定位凸块182及一对第二定位凸块184。第一定位凸块182可防止弹性强化结构140向螺丝190方向滑动,第二定位凸块184则可限制固定部142在本体160上而不会任意滑动。然而本专利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例如,固定部142、支撑部144及止动部146是一体成形。固定部142可以一固定组件,例如螺丝190螺接于本体160,也可以一铆钉铆接于本体160,或以一扣具扣接于本体160。而如图1的光学读取头30可以螺丝190和固定部142共同螺接在本体160上。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所揭示的连动机构及其弹性强化结构,可将一主要组件例如光学读取头,以简便且不易脱落的方式固定在连动机构上。本弹性强化结构并且具有一弹性支撑部,可使连动部与传动组件适当地紧密结合,并能够由步进马达精确地带动。不会发生因弹性不足或过大而造成与传动组件之间结合不密或过紧的问题。止动部的设计,可防止连动部向本体过度挠曲而使本弹性强化结构发生脱落的情形。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一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但本专利技术弹性臂的形状并不以L型为限,弹性臂的数目也不以一对为限,且固定部也可不以一弹圈为限,其它能达到相同功效的形状或数量(如两对弹性臂,两对弹圈)都可以。此外,定位部可以设置一个以上,以确保支撑部。综上所述,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一优选实施例揭示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内,可作出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后附的权利要求所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强化结构,装设于一连动机构,所述连动机构由一传动组件传动,所述连动机构还包括一连动部和一本体,所述弹性强化结构包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本体上;以及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用以提供一弹力以支撑所述连动部的一背面, 所述支撑部用以使所述连动部紧抵于所述传动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强化结构,装设于一连动机构,所述连动机构由一传动组件传动,所述连动机构还包括一连动部和一本体,所述弹性强化结构包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本体上;以及一支撑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用以提供一弹力以支撑所述连动部的一背面,所述支撑部用以使所述连动部紧抵于所述传动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固定部包括至少一弹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固定部螺接在本体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固定部铆接在本体上。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固定部扣接在本体上。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包括多个L型弹性臂,分别连接在至少一弹圈的两端。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L型弹性臂具有一弯角,且该弯角实质上不小于连动部与本体之间的一固定角度。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支撑部具有一止动部,朝向止动表面突出于支撑部,用以限制连动部相对本体的一最大挠曲量。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最大挠曲量是在当传动组件传动使连动部受力致使止动部接触止动表面时发生。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固定部、支撑部以及止动部是一体成形。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结构的材料为弹簧钢。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弹性强化结构,其中所述结构的材料为不锈钢。13.一种连动机构,其由一传动组件传动,所述连动机构包括一本体,具有一止动表面;一连动部,具有一背面,所述连动部可挠曲地连接于所述本体;以及一弹性强化结构,其包括一固定部,固定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员飞
申请(专利权)人:明基电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