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媒体数据结构以及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53617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记录媒体数据结构以及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该记录媒体数据结构至少包括:一第一记录层以及一堆栈在该第一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至少包括:首先记录该第一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EPSA)于该导入区,其次,当光驱要读取光盘片的数据时会先读取该导入区内的该第一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接着,读取该第一用户区内的数据,并判断是否已位于该第一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最后,该判断结果为是时,跳至该第二记录层;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多层记录层的记录媒体,增加数据储存空间,提供一简易的逻辑区块地址与物理区块地址间的换算公式,提高记录媒体数据的读取速度,节省读取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特别是关于一种应用在多层结构中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以及读取该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科技不断的进步及发展,作为记录媒体使用的光盘也被要求有更多的记录容量,双层(dual layer)DVD光盘便是一种因应高记录容量需求下的产物,它借由两个信息记录层,使DVD光盘的记录容量从原本单层DVD光盘的4.7GB提升到8.5GB。图1A是显示从双记录层(recording layer)光盘上读取数据的原理,如图所示,在该透明基板的适当位置形成多个不同长度组成的凹坑(Pit)及陆面(Land),并在各层凹坑与陆面上披覆一半反射层或一反射层即可形成该第一记录层L1及第二记录层L2,该第一记录层L1及第二记录层L2之间设有一用以避免该第一记录层L1及第二记录层L2之间的信号相互干扰且具有适当厚度的间隔层(space layer)L3,其实施方式是光塑性树脂(Transparent photosetting Resin;TR),并借由调节该反射层的厚度令该第一记录层L1可允许部分光线反射,该第二记录层L2可允许所有光线反射。在播放机播放该光盘时,可借由调整该光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媒体数据结构至少包括:    一第一记录层,至少具有一导入区、一与该导入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一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一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第一跳层区;以及    一堆栈在该第一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至少具有一第二跳层区、一与该第二跳层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二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二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导出区;    该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导入区、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分别是一固定数量,且该第一跳层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与该第二跳层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媒体数据结构至少包括一第一记录层,至少具有一导入区、一与该导入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一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一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第一跳层区;以及一堆栈在该第一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至少具有一第二跳层区、一与该第二跳层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二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二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导出区;该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导入区、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分别是一固定数量,且该第一跳层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与该第二跳层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记录该导入区起始物理区块地址、该第一用户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该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该导出区的物理区块数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还记录该第一用户区及第二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物理区块地址连续递增。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递减。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是相同数量。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是不同数量。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媒体是光盘。9.一种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包括一第一记录层,至少具有一导入区、一与该导入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一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一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第一跳层区;至少一堆栈在该第一记录层的中间记录层,至少具有一外跳层区、一与该外跳层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内跳层区;以及一堆栈在该中间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至少具有一第二跳层区、一与该第二跳层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用以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二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二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导出区;其中,该第一记录层、中间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导入区、第一跳层区、外跳层区、内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分别是一固定数量,且该第一跳层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与该外跳层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的,该内跳层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与该第二跳层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的。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记录导入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该第一用户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该第一跳层区、该外跳层区、该内跳层区、该第二跳层区及该导出区的物理区块数量。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还记录该第一用户区、用户区及第二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中间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递增。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中间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递减。14.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第一跳层区、外跳层区、内跳层区、第二跳层区以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是相同数量。15.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入区、第一跳层区、外跳层区、内跳层区、第二跳层区以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是不同数量。16.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记录媒体数据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记录媒体是光盘。17.一种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适用在具有至少一第一记录层以及一堆栈在该第一记录层的第二记录层的记录媒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至少具有一导入区、一与该导入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一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一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第一跳层区,该第二记录层至少具有一第二跳层区、一与该第二跳层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且存放使用者数据的第二用户区以及一与该第二用户区物理区块地址连续的导出区,该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至少包括(1)记录该导入区起始物理区块地址、该第一用户区的起始物理区块地址、该第一用户区及第二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及该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该导出区的物理区块数量在该导入区;(2)读取该导入区内的该第一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该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的物理区块数量;(3)读取目前物理区块地址,并判断是否已经位于该第一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若是,则进到步骤(4),若否,则重复此步骤;以及(4)跳到该第二记录层,解读此时的物理区块地址,依据该第一用户区的最终物理区块地址,借由一预定换算方法,计算并寻找该第二记录层的第二用户区的起始物理地址,连续读取该使用者数据。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递增。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物理区块地址是连续递减。20.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读取记录媒体数据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记录层与第二记录层的导入区、第一跳层区、第二跳层区及导出区的物理区块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胜立郑尊仁陈锦森罗丰祥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