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363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07
提供一种耐水粘接性(耐水层压强度)、耐冲击性、耐针孔性优异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一种层叠拉伸聚酰胺膜,是依次包含以下3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易粘接层(B层)/基材层(A层)/易滑层(C层),所述A层含有65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所述B层含有0质量%~40质量%的聚酰胺6、以及60质量%~100质量%的共聚成分在共聚物中的比例为3质量%~35质量%的聚酰胺6共聚物,所述C层含有7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和0.05质量%~1质量%的平均粒子直径为0.1μm~10μm的微粒。μm的微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层叠拉伸聚酰胺膜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粘接性优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特别地,涉及与密封膜的耐水粘接强度优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在拉伸强度、弯曲强度、耐针孔性、耐油性、氧气阻隔性等方面优异,因此用作包装材料,特别是食品包装用材料。
[0003]关于双轴拉伸聚酰胺膜,通常层叠(也称为层压)聚乙烯、聚丙烯等可热封的聚烯烃膜(也称为密封膜),热封成为袋的边缘部并作为包装袋等使用。双轴拉伸聚酰胺膜被广泛用作食品包装材料。
[0004]然而,当将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和密封膜的层压膜使用在液体汤袋、含水物料用袋时,存在层压过的膜之间的粘接强度(也称为层压强度)弱、层压过的膜脱落的问题点。特别是在蒸煮等高温下进行热水处理后,存在水在被层压过的膜之间浸透、双轴拉伸聚酰胺膜与密封膜之间的层压强度极度降低的缺点。
[0005]作为改良层压强度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在制造膜的工序中,对膜表面进行涂布,提高粘接强度的方法(参考专利文献1)。然而,该方法存在生产性变差、生产成本变高的问题。此外,存在由涂布导致产生粘连的问题,产生条纹、划痕的缺陷的问题。因此,需要即便无涂布、层压强度也高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
[0006]因此,提出了一种层叠聚酰胺膜,其通过以下获得:对共挤出在表层配合共聚聚酰胺的层而得到的未拉伸片材进行双轴拉伸(参考专利文献2)。然而,该方法虽然提高了层压强度,但为了得到强的耐水层压强度,有必要在制造膜的工序中对膜表面进行涂布。
[0007]另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包含聚酰胺6/66共聚物的、提高了逐次双轴拉伸性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的制造方法(参考专利文献3)。
[0008]另外,提出了一种通过膨胀法厚度精度良好的双轴拉伸聚酰胺6/66共聚物膜的制造方法(参照专利文献4)。
[0009]关于这些包含聚酰胺6/66共聚物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由于熔点比聚酰胺6、聚酰胺66低,因此耐热性、高温下的尺寸稳定性差,对于用在煮沸处理、蒸煮处理的包装袋用的膜是不适合的。
[0010]提出了一种5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其中,层叠并挤出:以聚酰胺6为主要成分的层、包含聚酰胺6和聚酰胺6/66的层、和包含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的阻挡层(参照专利文献5)。然而,由于包含含有乙烯

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皂化物的阻挡层,因此无法回收且再利用拉幅机中夹子把持部的膜。还提出:将以聚己二酰间苯二甲胺作为主要成分的层设为阻挡层(参照专利文献6)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存在膜的耐冲击性、耐针孔性变差的问题。
[0011]现有技术文献
[0012]专利文献
[0013]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04660866
[0014]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04178814
[0015]专利文献3:日本特公昭57

8647
[0016]专利文献4:日本特公平6

37081
[0017]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05068084
[0018]专利文献6:日本特许05383563

技术实现思路

[0019]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2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双轴拉伸聚酰胺膜的上述问题点,低成本提供一种在粘接强度、特别是耐水层压强度方面优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
[0021]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22]本专利技术人等经过潜心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一种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可以解决课题,关于该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在聚酰胺6为主要成分的基材层上层叠聚酰胺6共聚物为主要成分的易粘接层。
[0023]本专利技术由以下构成。
[0024][1]一种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是依次包含以下3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作为B层的易粘接层/作为A层的基材层/作为C层的易滑层,所述A层含有65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所述B层含有0质量%~40质量%的聚酰胺6、以及60质量%~100质量%的共聚成分在共聚物中的比例为3质量%~35质量%的聚酰胺6共聚物,所述C层含有7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和0.05质量%~1质量%的平均粒子直径为0.1μm~10μm的微粒。
[0025][2]根据[1]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含有7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
[0026][3]根据[1]或[2]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层叠拉伸聚酰胺膜的厚度为5μm~30μm,A层的厚度为4.0μm以上,B层的厚度为0.5μm以上,C层的厚度为0.5μm以上。
[0027][4]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6共聚物为聚酰胺6/66共聚物。
[0028][5]根据[4]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A层含有0.5质量%~30质量%的聚酰胺6/66共聚物。
[0029][6]根据[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酰胺6共聚物为聚酰胺6/12共聚物。
[0030][7]根据[6]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A层含有0.5质量%~30质量%的聚酰胺6/12共聚物。
[0031][8]根据[1]~[7]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耐水层压强度为2.0N/15mm以上。
[0032]这种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拉伸聚酰胺通过基材层(A层,其含有65质量%以上、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具有双轴拉伸聚酰胺膜所具有的优异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弯曲强度、耐针孔性、耐油性、氧气阻隔性。
[0033]接着,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通过易粘接层(B层),有助于双轴拉伸聚酰胺膜
具有的上述优异的特性,并且能够极大地增强与密封膜的层压强度。特别是能够大幅度地提高耐水层压强度。
[0034]接着,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通过易滑层(C层),能够提高膜的操作性。
[0035]专利技术的效果
[0036]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除了双轴拉伸聚酰胺膜具有的优异的冲击强度、耐针孔性、氧气阻隔性等以外,由于耐水层压强度强,因此在汤包装袋、含水物料的包装袋等的运输过程中,有效防止因冲击、震动导致的包装袋的破裂。
[0037]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由于省略涂布工序,因此具有生产性好且是经济性的、划痕等缺陷少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由于未层叠涂布剂,因此具有卫生方面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以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地说明。
[0039]本专利技术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是在含有65质量%以上、优选含有7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的基材层(A层)的至少一个面上层叠了易粘接层(B层)、以及与B层相反的面上层叠了易滑层(C层)而得到的,上述易粘接层(B层)含有60质量%~100质量%的共聚成分在共聚物中的比例为3质量%~35质量%的聚酰胺6共聚物和0质量%~40质量%的聚酰胺6,上述易滑层(C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是依次包含以下3层的双轴拉伸聚酰胺膜:作为B层的易粘接层/作为A层的基材层/作为C层的易滑层,所述A层含有65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所述B层含有0质量%~40质量%的聚酰胺6、以及60质量%~100质量%的共聚成分在共聚物中的比例为3质量%~35质量%的聚酰胺6共聚物,所述C层含有7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和0.05质量%~1质量%的平均粒子直径为0.1μm~10μm的微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所述A层含有70质量%以上的聚酰胺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拉伸聚酰胺膜,其特征在于,层叠拉伸聚酰胺膜的厚度为5μm~30μm,A层的厚度为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藤卓郎滨贡介
申请(专利权)人:东洋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