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及带端子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3556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3:01
本公开的端子(30)是与具有芯线(21)的电线(20)连接的端子(30),具备端子主体(40)和滑动部(50),端子主体(40)具有夹持电线(20)的芯线(21)的夹持部,滑动部(50)在外嵌到设置有夹持部的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芯线(21)从后方插入到滑动部(50)内,滑动部(50)具有:加压部,通过在正式卡止位置上按压夹持部,从而芯线(21)被夹持部从第1方向夹持;至少一对第1接触部(54A),设置于加压部的后方,在芯线(21)插入到滑动部(50)内时,从第1方向与芯线(21)接触;以及至少一对第2接触部(54B),设置于加压部的后方,在芯线(21)插入到滑动部(50)内,从与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与芯线(21)接触。触。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0001]本公开涉及端子及带端子电线。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在从电线的末端露出的芯线连接有端子的带端子电线。作为这样的端子,例如具备与从电线的末端露出的芯线从外侧压接的压接部。
[0003]为了将上述的端子压接于电线,例如按如下以下进行。首先,通过对金属板材进行冲压加工而将预定形状的端子成形。接着,在能在上下方向相对移动的一对模具中位于下侧的下模的载置部载置端子。接着,将从电线的末端露出的芯线与端子的压接部重叠地载置。然后,使一对模具的一方或者双方向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通过在上模的压接部与下模的载置部之间夹持压接部,从而将压接部压接于电线的芯线。通过以上,在电线的末端连接端子(参照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000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

5073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5]在取代上述的压接部而夹持连接芯线的情况下,能够由端子主体和配置于端子主体后方的滑动部这两个部件构成端子。在该情况下,芯线首先插入到滑动部内,因此期望容易将芯线插入到滑动部内的结构。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06]本公开的端子是与具有芯线的电线连接的端子,具备端子主体和滑动部,所述端子主体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芯线的夹持部,所述滑动部在外嵌到设置有所述夹持部的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所述芯线从后方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所述滑动部具有:加压部,通过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按压所述夹持部,从而所述芯线被所述夹持部从第1方向夹持;至少一对第1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加压部的后方,在所述芯线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时,从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芯线接触;以及至少一对第2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加压部的后方,在所述芯线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时,从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与所述芯线接触。专利技术效果
[0007]根据本公开,容易完成芯线的插入作业。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带端子电线的侧视图。图2是带端子电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

A剖视图。图4是示出图3的芯线被夹持前的状态的剖视图。图5是滑动部的后视图。图6是从斜后方观看滑动部的端子的立体图。图7是实施方式2中的滑动部的立体图。图8是滑动部的后视图。图9是图8的B

B剖视图。图10是实施方式3中的滑动部的立体图。图11是滑动部的后视图。图12是图11的C

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的端子(1)是与具有芯线的电线连接的端子,具备端子主体和滑动部,所述端子主体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芯线的夹持部,所述滑动部在外嵌到设置有所述夹持部的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所述芯线从后方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所述滑动部具有:加压部,通过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按压所述夹持部,从而所述芯线被所述夹持部从第1方向夹持;至少一对第1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加压部的后方,在所述芯线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时,从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芯线接触;以及至少一对第2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加压部的后方,在所述芯线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时,从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与所述芯线接触。
[0010]当电线的芯线从后方插入到滑动部内时,芯线通过与至少一对第1接触部接触而被限制向第1方向的移动,芯线通过与至少一对第2接触部接触而被限制向第2方向的移动,因此芯线笔直地插入。即使是芯线具有折痕的情况,也利用各接触部矫正芯线的折痕而进行插入,因此芯线仍然笔直地插入。
[0011]在滑动部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芯线笔直地插入到滑动部内,当进入端子主体内时,沿着夹持部配置。当滑动部在该状态下从临时卡止位置向正式卡止位置滑动移动时,夹持部被加压部向第1方向按压,芯线被夹持部从第1方向夹持。由此,电线和端子电连接。
[0012](2)优选的是,所述芯线插通的插通部形成为具有所述第2接触部和从所述第2接触部的两侧向比所述第2接触部靠所述芯线侧突出的一对所述第1接触部的形状。当芯线插通于插通部时,通过与插通部接触而被限制向第1方向及第2方向的移动。
[0013](3)优选的是,所述插通部通过所述第2接触部和与所述第2接触部相连的一对所述第1接触部构成为弧形,所述插通部在所述芯线的两侧配置有一对。所谓弧形也包括圆弧形以外的曲面形状。当芯线在一对插通部之间插通时,通过与弧形的插通部接触而被限制向第1方向
及第2方向的移动。
[0014](4)优选的是,所述滑动部具备从一对所述插通部的后缘朝向后方扩径的一对导入部。芯线通过与一对导入部接触而被引导到一对插通部之间。
[0015](5)优选的是,所述第1接触部从所述滑动部的周壁中在所述第1方向对置的一对壁向所述第1方向突出地设置有一对,所述第2接触部从所述滑动部的周壁中在所述第2方向对置的一对壁向所述第2方向突出地设置有一对。当芯线插通于一对第1接触部之间时,通过与第1接触部的顶端接触而被限制向第1方向的移动。当芯线插通于一对第2接触部之间时,通过与第2接触部的顶端接触而被限制向第2方向的移动。(6)本公开的带端子电线是具备上述端子和所述电线的带端子电线。
[0016][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以下一边参照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带端子电线10的具体例。另外,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0017]<实施方式1>一边参照图1至图6一边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1。在以下说明中,上下方向(第1方向)以图1的图示上下方向为基准,将箭头线Z表示的方向设为上。前后方向以图1的图示左右方向为基准,将箭头线Y表示的方向设为前。左右方向(第2方向)以图2的图示上下方向为基准,将箭头线X表示的方向设为左。
[0018][电线20]如图1所示,电线20在前后方向延伸地配置。电线20具备芯线21和将芯线21的外周包围的绝缘包覆部22。绝缘包覆部22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本实施方式的芯线21形成为由一根金属线构成的单芯线,但是也可以是多根金属细线绞合而成的绞线。本实施方式的芯线21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但是构成芯线21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
[0019][端子30]端子30具备金属制的端子主体40和相对于端子主体40能滑动移动的滑动部50。[端子主体40]端子主体40通过冲压加工、切削加工、铸造等公知的手法形成为预定形状。构成端子主体40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如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等。本实施方式的端子主体40由铜或者铜合金构成。在端子主体40的表面也可以形成有镀层。构成镀层的金属能够根据需要适当选择任意的金属如锡、镍、银等。对本实施方式的端子主体40实施镀锡。
[0020]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端子,与具有芯线的电线连接,所述端子具备端子主体和滑动部,所述端子主体具有夹持所述电线的芯线的夹持部,所述滑动部在外嵌到设置有所述夹持部的区域的状态下能够在临时卡止位置与正式卡止位置之间在前后方向滑动移动,所述芯线从后方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所述滑动部具有:加压部,通过在所述正式卡止位置上按压所述夹持部,从而所述芯线被所述夹持部从第1方向夹持;至少一对第1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加压部的后方,在所述芯线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时,从所述第1方向与所述芯线接触;以及至少一对第2接触部,设置于所述加压部的后方,在所述芯线插入到所述滑动部内时,从与所述第1方向交叉的第2方向与所述芯线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其中,所述芯线插通的插通部形成为具有所述第2接触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内竣哉田端正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