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3319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43
在传感器罩的车内侧的表面设置有第1紧固部。在外装部件的开口部的周围设置有第1被紧固部。第1紧固部以能够将紧固解除的方式与第1被紧固部紧固。外装部件具有从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车内侧凸出的筒状壁部。筒状壁部具有在该筒状壁部的车内侧的端部形成的安装孔。近红外线传感器的一部分经由筒状壁部的安装孔而配置于状壁部内。在近红外线传感器设置有第2紧固部。在外装部件的筒状壁部或该筒状壁部的外部设置有第2被紧固部。第2紧固部以能够将紧固解除的方式与第2被紧固部紧固。除的方式与第2被紧固部紧固。除的方式与第2被紧固部紧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


[0001]本公开涉及相对于车辆而分别安装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的构造。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具有近红外线传感器、前格栅等外装部件、以及传感器罩的车辆。前格栅等外装部件在近红外线的发送方向上的近红外线传感器的前方具有开口部。传感器罩具有透射部,该透射部具有近红外线的透射性。
[0003]近红外线传感器构成为朝向车外发送近红外线、且接收与车外的物体接触而反射的近红外线。发送及接收的近红外线用于上述物体的辨识、车辆与物体的距离的检测、车辆与物体的相对速度的检测等。
[0004]上述近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为比上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另外,传感器罩的透射部配置为比上述开口部更靠车外侧、且从车外侧将近红外线传感器覆盖遮蔽。
[0005]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052057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6]关于搭载有上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罩的车辆,在行驶时的飞石等与之接触而使得传感器罩产生伤痕、或使得该传感器罩损伤的情况下,近红外线的透射性能有可能下降。另外,还有可能因近红外线传感器的长期使用等而导致传感器性能下降。
[0007]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将近红外线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罩中的性能下降的部件更换为其他部件,上述专利文献1中对于这一点并未特别记载。
[0008]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分别对近红外线传感器以及传感器罩进行更换的、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
[0009]解决上述问题的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应用于如下车辆,该车辆具有:近红外线传感器,其构成为将近红外线朝向车外发送、且接收与车外的物体接触而反射的近红外线;外装部件,其在所述近红外线的发送方向上的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的前方具有开口部;以及传感器罩,其具有透射部且将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从车外侧覆盖遮蔽,该透射部具有近红外线的透射性,所述安装构造是针对该车辆对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以及所述传感器罩进行安装的构造,其中,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在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的位置设定的搭载位置,在所述传感器罩的车内侧的表面设置有第1紧固部,在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开口部的周围设置有第1被紧固部,所述第1紧固部以能够将紧固解除的方式与所述第1被紧固部紧固,所述外装部件具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车内侧凸出的筒状壁部,所述筒状壁部具有在该筒状壁部的车内侧的端部形成的安装孔,在所述搭载位置,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的一部分经由所述筒状壁部的所述安装孔而配置于所述筒状壁部内,在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设置有第2紧固部,在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筒状壁部或该筒状壁部的外部设置有第2被紧固部,所述第2紧固部以能够将紧固解除的方式与所述第2被紧固部紧固。
[0010]根据上述结构,如果第1紧固部相对于第1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则能够从外装部件将传感器罩拆下。如果第1紧固部与第1被紧固部紧固,则传感器罩安装于外装部件。因此,在传感器罩的近红外线的透射性能等下降的情况下,能够将该传感器罩从外装部件拆下、将近红外线的透射性能未下降的其他传感器罩安装于外装部件(更换)。
[0011]另外,如果第2紧固部相对于第2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则能够从筒状壁部拔出近红外线传感器而将其从外装部件拆下。如果近红外线传感器的一部分经由安装孔而配置于筒状壁部内,在该状态下第2紧固部与第2被紧固部紧固,则近红外线传感器安装于外装部件。因此,在近红外线传感器的传感器性能等下降的情况下,能够将该近红外线传感器从外装部件拆下,将传感器性能未下降的其他近红外线传感器安装于外装部件(更换)。
[0012]在上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中,优选地,所述透射部配置为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外侧,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在该近红外线传感器的外周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容许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从车内侧通过所述安装孔而插入至所述搭载位置,且限制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从车外侧通过所述安装孔而插入至所述搭载位置。
[0013]根据上述结构,在比开口部更靠车外侧的位置进行传感器罩的更换。即,如果第1紧固部相对于第1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则能够将近红外线的透射性能等下降的传感器罩从外装部件向车外侧拆下。另外,通过使近红外线的透射性能等未下降的其他传感器罩从车外侧接近外装部件而将第1紧固部与第1被紧固部紧固,由此能够将该传感器罩安装于外装部件。
[0014]与此相对,在比开口部更靠车内侧的位置进行近红外线传感器的更换。即,如果第2紧固部相对于第2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则将传感器性能等下降的近红外线传感器通过安装孔从筒状壁部向车内侧拔出,由此能够将该近红外线传感器从外装部件拆下。另外,将传感器性能等未下降的其他近红外线传感器的一部分从车内侧通过安装孔插入于筒状壁部内,将第2紧固部与第2被紧固部紧固,由此能够将该近红外线传感器安装于外装部件。
[0015]因此,近红外线传感器不易成为传感器罩的更换的障碍。另外,传感器罩不易成为近红外线传感器的更换的障碍。
[0016]在上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中,优选地,所述第1被紧固部以及所述第2被紧固部设置为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所述第2被紧固部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1被紧固部而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向上错开的部位。
[0017]根据上述结构,在比开口部更靠车内侧的位置进行第1紧固部相对于第1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和紧固、以及第2紧固部相对于第2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和紧固。第1被紧固部以及第2被紧固部位于彼此在开口部的周向上错开的部位。
[0018]因此,第1紧固部相对于第1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以及紧固不易受到第2紧固部相对于第2被紧固部的紧固部位的影响。同样地,第2紧固部相对于第2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以及紧固不易受到第1紧固部相对于第1被紧固部的紧固部位的影响。因此,能够更简单地进行传感器罩的更换作业、以及近红外线传感器的更换作业。
[0019]在上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中,优选地,在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安装有在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且在所述筒状壁部的外部配置的托架,所述第2紧固部设置于所述托架,所述第2被紧固部设置为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且设置于所述筒状壁部的外部。
[0020]根据上述结构,如果托架的第2紧固部的外装部件相对于第2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则能够将近红外线传感器从外装部件拆下。如果第2紧固部与第2被紧固部紧固,则将近红外线传感器经由托架而间接安装于外装部件。
[0021]在上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中,优选地,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的比所述凸缘部更靠车外侧的部分经由所述安装孔而配置于所述筒状壁部内,所述第2紧固部设置于所述凸缘部,所述第2被紧固部设置于所述筒状壁部的所述端部中的所述安装孔的周围。
[0022]根据上述结构,如果近红外线传感器的凸缘部的第2紧固部相对于筒状壁部的车内侧的端部的第2被紧固部的紧固解除,则能够通过安装孔从筒状壁部将近红外线传感器拔出而将其从外装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其应用于如下车辆,该车辆具有: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其构成为将近红外线朝向车外发送,且接收与车外的物体接触而反射的近红外线;外装部件,其在所述近红外线的发送方向上的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的前方具有开口部;以及所述传感器罩,其具有透射部且将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从车外侧覆盖遮蔽,该透射部具有近红外线的透射性,所述安装构造是针对该车辆而对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以及所述传感器罩进行安装的构造,其中,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配置于在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的位置设定的搭载位置,在所述传感器罩的车内侧的表面设置有第1紧固部,在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开口部的周围设置有第1被紧固部,所述第1紧固部以能够将紧固解除的方式与所述第1被紧固部紧固,所述外装部件具有从所述开口部的周缘部向车内侧凸出的筒状壁部,所述筒状壁部具有在该筒状壁部的车内侧的端部形成的安装孔,在所述搭载位置,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的一部分经由所述筒状壁部的所述安装孔而配置于所述筒状壁部内,在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设置有第2紧固部,在所述外装部件的所述筒状壁部或该筒状壁部的外部设置有第2被紧固部,所述第2紧固部以能够将紧固解除的方式与所述第2被紧固部紧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其中,所述透射部配置为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外侧,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在该近红外线传感器的外周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容许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从车内侧通过所述安装孔而插入至所述搭载位置,且限制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从车外侧通过所述安装孔而插入至所述搭载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其中,所述第1被紧固部以及所述第2被紧固部设置为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所述第2被紧固部设置于相对于所述第1被紧固部而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向上错开的部位。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传感器及传感器罩向车辆的安装构造,其中,在所述近红外线传感器安装有在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且在所述筒状壁部的外部配置的托架,所述第2紧固部设置于所述托架,所述第2被紧固部设置为比所述开口部更靠车内侧,且设置于所述筒状壁部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广濑明弘奥村晃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合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