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5310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30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梯的门装置具备:门,其对出入口进行开闭;轨道,其位于所述出入口的上方;以及地坎,其位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并形成有引导槽,所述门具有上部引导件、上部止动件、下部引导件以及下部止动件,所述上部引导件具有槽部,所述轨道的上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所述上部止动件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对置,所述下部引导件被插入到所述地坎的所述引导槽,所述下部止动件朝向所述门的背面方向且朝向所述地坎的上表面延伸而与所述地坎的上表面对置,若所述门从正面侧被按压而向背面侧翘曲,从而所述下部止动件被按压于所述地坎的上表面,则借助在所述下部止动件与所述地坎的上表面的触点处产生的反作用力,所述门被向上方按压,从而所述上部止动件被按压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所述门在所述地坎的上表面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之间被支撑,抑制所述门的翘曲。抑制所述门的翘曲。抑制所述门的翘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梯的门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以往的电梯的门装置中,具备水平移动而对出入口进行开闭的门板、安装于门板的下端部的引导体、以及地坎,该地坎在上表面设置有供引导体插入的地坎槽,该地坎设置于出入口的地板部,在地坎槽内的侧壁设置有卡合槽,在门板的下端部安装有与卡合槽卡合来限制门板向上方的移动的卡挂件,卡挂件具有安装于门板并插入地坎槽内的安装部、以及从安装部水平地突出并插入卡合槽内的卡合部,因此,即使万一因恶作剧等而对门板施加过大的力,也能够物理性地限制门板向上方的移动,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结构防止门板因外力而脱离。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

24155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7]然而,在以往的电梯的门装置中,需要在地坎槽内的侧壁设置卡合槽,通常用于电梯的门装置的地坎由于未设置卡合槽,因此不能使用。
[0008]此外,在将以往的电梯的门装置的技术应用于原有的门装置的情况下,需要更换固定于轿厢室的地板或者层站的地板的地坎。
[0009]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作出的。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门装置具备:门,其对出入口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进行开闭;轨道,其位于所述出入口的上方并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地坎,其位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并形成有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门具有:上部引导件和上部止动件,它们设置于上部;以及下部引导件和下部止动件,它们设置于下部,所述上部引导件具有槽部,所述轨道的上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从而所述上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被引导,并且所述上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进深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所述上部止动件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并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对置,所述上部止动件向上方的移动被所述轨道的下表面限制,所述下部引导件被插入到所述地坎的所述引导槽,从而所述下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被引导,并且所述下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进深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所述下部止动件朝向所述门的背面方向且朝向所述地坎的上表面延伸而与所述地坎的上表面对置,所述下部止动件向下方的移动被所述地坎的上表面限制,若所述门从正面侧被按压而向背面侧翘曲,从而所述下部止动件被按压于所述地坎的上表面,则借助在所述下部止动件与所述地坎的上表面的触点处产生的反作用
力,所述门被向上方按压,从而所述上部止动件被按压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所述门在所述地坎的上表面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之间被支撑,抑制所述门的翘曲。
[0012]专利技术效果
[0013]关于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门装置,当所述门从正面侧被按压时,能够抑制所述门的翘曲,从而能够防止所述门从所述地坎和所述导轨脱离。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门装置的主视图。
[0015]图2是从图1中A

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纵剖视图。(a)示出层站门10未翘曲的状态。(b)示出层站门10翘曲的状态。
[0016]图3是从图2中B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后视图。
[0017]图4是从图3中C

C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纵剖视图。(a)示出层站门10未翘曲的状态。(b)示出层站门10翘曲的状态。
[0018]图5是从图3中D

D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纵剖视图。(a)示出层站门10未翘曲的状态。(b)示出层站门10翘曲的状态。
[0019]图6是示出从图3中C

C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横剖视图。示出层站门10未翘曲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使用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梯的门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
[0021]实施方式1.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门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从图1中A

A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2(a)示出层站门10未翘曲的状态。图2(b)示出层站门10翘曲的状态。图3是从图2中B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后视图。图4是从图3中C

C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4(a)示出层站门10未翘曲的状态。图4(b)示出层站门10翘曲的状态。图5是从图3中D

D所示的箭头的方向观察到的电梯的门装置的纵剖视图。图5(a)示出层站门10未翘曲的状态。图5(b)示出层站门10翘曲的状态。
[0023]在图1至图5中,1是井道,2是层站,3是建筑结构体壁,4是加工壁,5是建筑结构体地板,6是层站出入口(出入口),7是层站门框,8是层站地坎(地坎),9是层站门支承体,10是层站门(门)。
[0024]建筑结构体壁3划分井道1和层站2。建筑结构体壁3形成有开口部3a。
[0025]加工壁4设置在比建筑结构体壁3靠层站2侧的位置。加工壁4设置于层站门框7的周围。
[0026]层站出入口6设置于建筑结构体壁3的开口部3a。层站出入口6将井道1与层站2连通。
[0027]层站门框7形成层站出入口6。层站门框7具有一对纵框11、上框12以及固定件13。
[0028]一对纵框11配置在层站出入口6的左侧和右侧,形成层站出入口6的宽度。一对纵框11通过固定件13固定于建筑结构体壁3。
[0029]上框12配置在层站出入口6的上侧,连接一对纵框11的上部而形成层站出入口6的高度。
[0030]层站地坎8位于层站出入口6的下方。层站地坎8安装于建筑结构体地板5。在层站地坎8形成有沿层站出入口6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8a。层站地坎8引导层站门10,使得层站门10在层站出入口6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0031]层站门支承体9设置在层站出入口6的上方。层站门支承体9具有悬吊壳体14、门轨15(轨道)、第1固定件16以及第2固定件17。
[0032]悬吊壳体14通过第1固定件16固定于建筑结构体壁3。悬吊壳体14通过第2固定件17固定于层站门框7。
[0033]门轨15安装于悬吊壳体14。门轨15位于层站出入口6的上方。门轨15沿层站出入口6的宽度方向延伸。门轨15引导层站门10,使得层站门10在层站出入口6的宽度方向上移动。
[0034]层站门10具有门主体18、吊板19、吊辊20(上部引导件)、上部止动件21、门靴22(下部引导件)以及下部止动件23。
[0035]门主体18具有面板部18a和门靴安装部18b。
[0036]面板部18a位于比层站门框7靠井道1侧的位置。面板部18a与纵框11和上框12的井道1侧的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梯的门装置,其具备:门,其对出入口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进行开闭;轨道,其位于所述出入口的上方并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延伸;以及地坎,其位于所述出入口的下方并形成有沿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延伸的引导槽,所述门具有:上部引导件和上部止动件,它们设置于上部;以及下部引导件和下部止动件,它们设置于下部,所述上部引导件具有槽部,所述轨道的上部被插入到所述槽部,从而所述上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被引导,并且所述上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进深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所述上部止动件位于所述轨道的下方并与所述轨道的下表面对置,所述上部止动件向上方的移动被所述轨道的下表面限制,所述下部引导件被插入到所述地坎的所述引导槽,从而所述下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宽度方向上的移动被引导,并且所述下部引导件在所述出入口的进深方向上的移动被限制,所述下部止动件朝向所述门的背面方向且朝向所述地坎的上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饭田真司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