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终端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1573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远程终端单元,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包括:电源模块、核心处理模块、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所述核心处理模块分别连接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远程终端单元,可提高设备的智能性。可提高设备的智能性。可提高设备的智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程终端单元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通讯
,涉及一种通讯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远程终端单元。

技术介绍

[0002]远程终端单元(Remote Terminal Unit,RTU)是一种针对通信距离较长和工业现场环境恶劣而设计的具有模块化结构的、特殊的计算机测控单元。
[0003]现有远程终端单元只有简单的数据传输能力,没有整合传感器,无法独立当设备货传感器使用。
[0004]有鉴于此,如今迫切需要设计一种新的远程终端单元,以便克服现有远程终端单元存在的上述至少部分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远程终端单元,可提高设备的智能性及适应性,扩展设备的应用场景,除了当数据传输设备以外可以独立的当传感器,也可以实现设备防拆防破坏。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远程终端单元,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包括:电源模块、核心处理模块、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
[0008]所述核心处理模块分别连接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
[0009]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核心处理模块、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为所述核心处理模块、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
[0010]所述重力倾角检测模块用来检测设备的移动,所述重力倾角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0011]所述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用来接入第一类传感器,所述设备接入模块用来接入第二类传感器;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来存储设定数据;
[0012]所述毫米波测距模块用来测量所述远程终端单元与障碍之间的距离,所述毫米波测距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的输入端;
[0013]所述运行状态显示模块用来显示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当前运行的状态,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行状态显示模块的输入端;
[0014]所述公网数据通讯模块用来实现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及接入所述所述远程终端单元的设备与远程设备的数据通讯。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电源降压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及MCU供电电路;
[0016]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第二电源插座J2、第三电源插座J3、第四双胎保护二极管VD4及第一压敏电阻MOV1;
[0017]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输入电源VCC、第四双胎保护二极管VD4的负极、第二电源插座J2的第二管脚、第三电源插座J3的第一管脚;
[0018]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第二管脚连接第三电源插座J3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第三管脚、第四双胎保护二极管VD4的正极、第二电源插座J2的第三管脚、第二电源插座J2的第四管脚、第三电源插座J3的第二管脚分别接地;
[0019]所述电源降压电路包括第二保险丝F2、第四三电阻R43、第四五电阻R45、第五一电阻R51、第五二电阻R52、第五七电容C57、第六零电容C60、第六二电容C62、第六四电容C64、第三二极管D3、第二电感L2、第一一芯片U11、第二稳压管VD2、第三稳压管VD3;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用以把输入电源VCC转换成各电路所需的电压;
[0020]所述输入电源VCC连接第二保险丝F2的第一端,第二保险丝F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第六四电容C64的第一端、第三稳压管VD3的负极、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二管脚IN;
[0021]所述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七管脚EN、第二稳压管VD2的负极;所述第二稳压管VD2的正极、第六四电容C64的第二端、第三稳压管VD3的正极、第一一芯片U11的第四管脚G分别接地;
[0022]所述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一管脚BS连接第五七电容C57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七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三管脚SW、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
[0023]所述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五管脚FB分别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五一电阻R51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第六二电容C62的第一端,第六二电容C62的第二端、第五一电阻R5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24]所述第一一芯片U11的第六管脚COMP连接第六零电容C60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零电容C60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二电阻R52的第一端,第五二电阻R52的第二端、第五一电阻R51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接地;
[0025]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六芯片U6、第五MOS管Q5、第四三极管M4、第四零电容C40、第四五电容C45、第四六电容C46、第四九电容C49、第五零电容C50、第五二电容C52、第五三电容C53、第五五电容C55、第三零电阻R30、第三六电阻R36、第四零电阻R40、第四一电阻R41、第一稳压二极管VD1,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用以控制切换设定电源开启和关闭;
[0026]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VIN分别连接第六芯片U6的第六管脚VIN、电池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第四九电容C49的第一端、第五零电容C50的第一端、第四零电容C40的第一端、第五三电容C53的第一端、第五二电容C52的第一端;电池负极、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正极、第四九电容C49的第二端、第五零电容C50的第二端、第四零电容C40的第二端、第五三电容C53的第二端、第五二电容C5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27]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一管脚VOUT连接第四六电容C46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三管脚ON连接第三零电阻R30的第一端;所述第六芯片
U6的第二管脚GND、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GND分别接地;
[0028]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第四五电容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四五电容的第一端、第三六电阻的第一端、第四零电阻的第一端;
[0029]所述第四三极管M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零电阻R40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三极管M4的基极分别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第五五电容C55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三极管M4的发射极、第五五电容C55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0030]所述MCU供电电路用以为核心处理模块提供稳定的电压,所述MCU供电电路包括第七芯片U7、第四七电容C47、第四八电容C4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程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包括:电源模块、核心处理模块、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所述核心处理模块分别连接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分别连接核心处理模块、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为所述核心处理模块、重力倾角检测模块、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设备接入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毫米波测距模块、运行状态显示模块、公网数据通讯模块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所述重力倾角检测模块用来检测设备的移动,所述重力倾角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蓝牙通讯模块、隔离485通讯模块用来接入第一类传感器,所述设备接入模块用来接入第二类传感器;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来存储设定数据;所述毫米波测距模块用来测量所述远程终端单元与障碍之间的距离,所述毫米波测距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的输入端;所述运行状态显示模块用来显示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当前运行的状态,所述核心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运行状态显示模块的输入端;所述公网数据通讯模块用来实现所述远程终端单元及接入所述所述远程终端单元的设备与远程设备的数据通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程终端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电源输入电路、电源降压电路、电源控制电路及MCU供电电路;所述电源输入电路包括第二电源插座J2、第三电源插座J3、第四双胎保护二极管VD4及第一压敏电阻MOV1;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第一管脚分别连接输入电源VCC、第四双胎保护二极管VD4的负极、第二电源插座J2的第二管脚、第三电源插座J3的第一管脚;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第二管脚连接第三电源插座J3的第三管脚;所述第一压敏电阻MOV1的第三管脚、第四双胎保护二极管VD4的正极、第二电源插座J2的第三管脚、第二电源插座J2的第四管脚、第三电源插座J3的第二管脚分别接地;所述电源降压电路包括第二保险丝F2、第四三电阻R43、第四五电阻R45、第五一电阻R51、第五二电阻R52、第五七电容C57、第六零电容C60、第六二电容C62、第六四电容C64、第三二极管D3、第二电感L2、第一一芯片U11、第二稳压管VD2、第三稳压管VD3;所述电源降压电路用以把输入电源VCC转换成各电路所需的电压;所述输入电源VCC连接第二保险丝F2的第一端,第二保险丝F2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一端、第六四电容C64的第一端、第三稳压管VD3的负极、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二管脚IN;所述第四三电阻R43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七管脚EN、第二稳压管VD2的负极;所述第二稳压管VD2的正极、第六四电容C64的第二端、第三稳压管VD3的正极、第一一芯片U11的第四管脚G分别接地;
所述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一管脚BS连接第五七电容C57的第一端,所述第五七电容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三管脚SW、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二电感L2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一芯片U11的第五管脚FB分别连接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一端、第五一电阻R51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五电阻R45的第二端分别连接第二电感L2的第二端、第六二电容C62的第一端,第六二电容C62的第二端、第五一电阻R51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一一芯片U11的第六管脚COMP连接第六零电容C60的第一端,所述第六零电容C60的第二端连接第五二电阻R52的第一端,第五二电阻R52的第二端、第五一电阻R51的第二端、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分别接地;所述电源控制电路包括第六芯片U6、第五MOS管Q5、第四三极管M4、第四零电容C40、第四五电容C45、第四六电容C46、第四九电容C49、第五零电容C50、第五二电容C52、第五三电容C53、第五五电容C55、第三零电阻R30、第三六电阻R36、第四零电阻R40、第四一电阻R41、第一稳压二极管VD1,所述电源控制电路用以控制切换设定电源开启和关闭;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VIN分别连接第六芯片U6的第六管脚VIN、电池正极、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负极、第四九电容C49的第一端、第五零电容C50的第一端、第四零电容C40的第一端、第五三电容C53的第一端、第五二电容C52的第一端;电池负极、第一稳压二极管VD1的正极、第四九电容C49的第二端、第五零电容C50的第二端、第四零电容C40的第二端、第五三电容C53的第二端、第五二电容C52的第二端分别接地;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一管脚VOUT连接第四六电容C46的第一端,所述第四六电容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三管脚ON连接第三零电阻R30的第一端;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二管脚GND、所述第六芯片U6的第四管脚GND分别接地;所述第五MOS管Q5的漏极连接电池正极、第四五电容的第二端、第三六电阻R36的第二端,所述第五MOS管Q5的栅极分别连接第四五电容的第一端、第三六电阻的第一端、第四零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三极管M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零电阻R40的第二端,所述第四三极管M4的基极分别连接第四一电阻R41的第二端、第五五电容C55的第一端,所述第四三极管M4的发射极、第五五电容C55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潮海蒋闯曹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赋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