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50969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该珩磨头包括空心的珩磨杆以及插装在珩磨杆内的芯轴;芯轴包括通过销轴连接的第一轴以及第二轴,第一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段、第一柱形段、缩径段、第二锥形段以及第二柱形段,第一锥形段以及第二锥形段均前小后大,芯轴的端部设有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芯轴、珩磨杆抵接;珩磨杆的一端设有连接结构,另一端安装槽,安装槽内设有油石,油石的内壁具有与第一锥形段相匹配的第一斜面、与第一柱形段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与缩径段相匹配的配合面、与第二锥形段相匹配的第二斜面、与第二柱形段相匹配的第二支撑面。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工件的接触力更加均匀,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工质量。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


[0001]本技术属于精加工工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

技术介绍

[0002]珩磨杆是随着汽车发动机的产生而产生的,随着中国重工业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国家排放要求的提高,柴油机向大马力、低排放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柴油机喷油器和喷油泵的精度更高。活塞缸和柱塞属于发动机的主要结构部件,它不仅影响着发动机的磨损状况,而且影响发动机消耗的机油量。柱塞和柱塞套筒是柴油机喷油泵最主要的精密构件,不但可以控制供油量的大小,还可以控制燃油效率的高低。它们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值只有0.001mm,配合间隙只有0.001

0.003mm,目前,常使用珩磨机配合珩磨头对柱塞和柱塞套筒进行精加工。
[0003]申请公布号为CN102581742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精加工柴油机小径孔的珩磨工具,该珩磨工具包括珩磨杆本体、珩磨基座、珩磨杆芯轴,所述珩磨杆本体内部为空心结构,在珩磨杆本体的尾部设有与珩磨机匹配的安装结构,所述的珩磨杆本体的前部侧面设有珩磨基座安装槽,所述珩磨基座位于该安装槽内,所述的珩磨杆芯轴的前端长度到达珩磨基座安装槽所在位置,在珩磨杆芯轴的前端设有斜坡所述的珩磨基座内表面为与其匹配的斜坡,珩磨基座内的斜坡坐在珩磨芯轴的前端的斜坡上形成滑动配合,所述的珩磨杆芯轴后部伸出珩磨杆本体外部一段长度,在珩磨杆芯轴和珩磨杆本体之间设有轴向的定位结构,所述的珩磨杆本体尾部和珩磨杆芯轴的尾部之间安装有弹簧。珩磨工件时,在机床进给机构的控制下,芯轴推动珩磨基座使工作面膨胀磨削工件,芯轴上的斜面对珩磨基座的支撑力不够均匀,从而影响对工件的加工精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珩磨头与工件接触力不均匀而导致加工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包括空心的珩磨杆以及插装在所述珩磨杆内的芯轴;
[0007]所述芯轴包括通过销轴连接的第一轴以及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段、第一柱形段、缩径段、第二锥形段以及第二柱形段,所述第一锥形段以及第二锥形段均前小后大,所述芯轴的端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芯轴、珩磨杆抵接;
[0008]所述珩磨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珩磨机连接的连接盘,另一端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油石,所述油石的内壁具有与第一锥形段相匹配的第一斜面、与第一柱形段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 与缩径段相匹配的配合面、与第二锥形段相匹配的第二斜面、与第二柱形段相匹配的第二支撑面,所述连接盘上设有沿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固定孔,所述连接盘两侧的珩磨杆均呈直径向外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
[0009]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珩磨杆的内孔端部呈台阶孔结构,所述
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台阶孔的台阶部抵接。
[0010]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轴的端部设有插孔,所述第二轴的端部设有与插孔相匹配的插头。
[0011]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锥形段的后端直径与所述第一柱形段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二锥形段的后端直径与所述第二柱形段的直径相等,所述第一柱形段和第二柱形段的直径相等。
[00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3]本技术的精加工用珩磨头使用时,将珩磨杆连接在珩磨机上,芯轴在珩磨机进给机构的作用下向前推进,前进过程中,第一锥形段和第二锥形段推动油石向外涨开,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与油石接触,起到支撑油石的作用,增强了工作过程中对油石的支撑均匀度,从而避免了工件长时间磨削过程中因受力不均匀而导致变形的情况,提高了磨削精度,保证了工件磨削质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珩磨头,本技术的精加工用珩磨头与工件的接触力更加均匀,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加工质量。另外,本技术的精加工用珩磨头,过设置连接盘,并在连接盘上设置固定孔,便于精加工用珩磨头与珩磨机固定连接。连接盘两侧的珩磨杆呈锥形结构,增加了连接盘的结构强度。
[0014]本技术的精加工用珩磨头,第一轴和第二轴插装配合,并通过销轴连接,便于连接,同时当第一轴和第二轴损坏时便于更换。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精加工用珩磨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精加工用珩磨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0018]图中:1、珩磨杆;2、芯轴;21、第一轴;211、第一锥形段;212、第一柱形段;213、缩径段;214、第二锥形段;215、第二柱形段;22、第二轴;3、连接盘;4、固定孔;5、油石;51、第一斜面;52、第一支撑面;53、配合面;54、第二斜面;55、第二支撑面;6、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0]本技术的精加工用珩磨头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珩磨杆1以及芯轴2,其中,珩磨杆1为空心结构,芯轴2插装在珩磨杆1内。
[0021]本实施例中,珩磨杆1的前段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槽,若干个安装槽沿珩磨杆1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每个安装槽内分别安装有油石5。珩磨杆1的另一端具有与珩磨机固定连接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设置在珩磨杆1外侧的连接盘3,本实施例中,连接盘3与珩磨杆1一体成型,其他实施例中,连接盘3与珩磨杆1也可以是非一体结构。连接盘3上开设有若干个沿连接盘3周向均匀间隔布置的固定孔4,通过固定孔4与珩磨机固定连接。连接盘3两侧的珩磨杆1外壁均呈向外直径逐渐缩小的锥形结构,以增强连接盘3的强度。
[0022]本实施例中,芯轴2包括第一轴21以及第二轴22,第一轴21的后端具有插孔,第二轴22的前段具有与插孔相匹配的插头。连接时,第二轴22的插头插入至第一轴21的插孔内,
并通过销轴将第一轴21和第二轴22固定连接。
[0023]本实施例中,第一轴2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段211、第一柱形段212、缩径段213、第二锥形段214以及第二柱形段215,第一锥形段211以及第二锥形段214均呈前小后大的结构。第一锥形段211的后端直径与第一柱形段212的直径相等,第二锥形段214的后端直径与第二柱形段215的直径相等,第一柱形段212和第二柱形段215的直径相等。
[0024]本实施例中,油石5的内壁具有与第一锥形段211相匹配的第一斜面51、与第一柱形段212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52、 与缩径段213相匹配的配合面53、与第二锥形段214相匹配的第二斜面54、与第二柱形段215相匹配的第二支撑面55。芯轴2向前运动时,第一锥形段211与第一斜面51接触,第二锥形段214与第二斜面54接触,并推动油石5向外涨开。...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精加工用珩磨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空心的珩磨杆以及插装在所述珩磨杆内的芯轴;所述芯轴包括通过销轴连接的第一轴以及第二轴,所述第一轴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锥形段、第一柱形段、缩径段、第二锥形段以及第二柱形段,所述第一锥形段以及第二锥形段均前小后大,所述芯轴的端部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芯轴、珩磨杆抵接;所述珩磨杆的一端设有用于与珩磨机连接的连接盘,另一端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油石,所述油石的内壁具有与第一锥形段相匹配的第一斜面、与第一柱形段相匹配的第一支撑面、 与缩径段相匹配的配合面、与第二锥形段相匹配的第二斜面、与第二柱形段相匹配的第二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军勇杨琴吴志彬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亚新超硬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