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镜和光拾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9804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光拾取装置,其包括:第一光源,其射出波长λ1的第一光束,该第一光束在具有厚度t1的保护基板的第一光盘上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现;第三光源,其射出波长λ3的第三光束,该第三光束在具有厚度t3的保护基板的第三光盘上进行信息的记录及/或再现;物镜,其配置在当所述光拾取装置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光盘的每个进行信息记录及/或再现时的所述第一和第三光束的共同光路上,其中,所述第一光束作为会聚光射入所述物镜,所述物镜对所述第三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3满足-1/10≤m3<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物镜和光拾取装置。技术背景近年来,在光拾取装置中作为用于在光盘上记录的信息再现和向光盘 记录信息的光源所使用的激光光源的短波长化正在进展,例如蓝紫色半导 体激光和利用产生第二高波进行红外半导体激光波长变换的蓝紫色SHG激 光等波长405nm的激光光源正在实用化。若使用这些蓝紫色激光光源,则在使用数字多用盘(以下略记为DVD) 和相同数值孔径(NA)的物镜时,对直径12cm的光盘能记录15 20GB的 信息,把物镜的NA提高到0.85时,则对直径12cm的光盘能记录23~27GB 的信息。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把使用蓝紫色激光光源的光盘以及光磁盘总 称为高密度光盘。但作为高密度光盘,现在有两种规格被提案。 一种是使用NA0.85的物 镜,保护层厚度是O.lmm的兰光盘(以下略记为BD),还有一种是使用 NA0.65到0.67的物镜,保护层厚度是0.6mm的HDDVD(以下略记为HD )。 鉴于将来市场上有可能流通这两种规格的高密度光盘,所以即使对任何高 密度光盘,其也能对已有的DVD和CD进行记录 再现的互换用光拾取装 置是重要的,其中使用物镜进行互换的单透镜方式是最理想的形式。这样,用一个物镜进行多个光盘之间互换的光拾取装置,若物镜对各 波长的光学系统倍率一致,则物镜以外的光学元件就能共同化。而且,设 定成是把平行光向物镜射入的结构,若物镜的光学系统倍率为0,则装置的 处理容易。因此,希望是物镜对各波长的光学系统倍率相同且是O的物镜。另一方面,为了在使用来自蓝紫色激光光源的光进行记录.再现的BD、HD和CD之间进行互换,就必须校正主要由基板厚度差引起的球差。众所周知,以往作为校正由在多个光信息记录^ 某体上使用的保护基板 厚度不同等而引起产生的像差的方法,是改变向物镜光学系统射入光束的 发散程度,或在构成光拾取装置的光学元件的光学面上设置衍射结构(例 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98422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述的专利技术,作为完成在DVD/CD之间互换时的像差校正 方法,其是改变向物镜光学系统射入光束的发散程度。但由于在高密度光盘的记录 再现中使用的光的波长与在CD的记 录 再现中使用的光的波长有约两倍的差异,所以使用DVD/CD互换用的 透镜而利用那样的衍射作用进行互换是困难的。图19(a)、图19 (b)表示了炫耀型衍射结构中的与从蓝紫色激光光 源发出的光(波长407nm)和CD用的光源的光(波长785nm)相对应的衍 射光的级数和衍射效率。从如图19(a)、图19(b)所示可知,在波长407nm 中产生高的衍射效率的光(2m级光)的情况下,波长785nm的光中也产生 高的衍射效率的光(m级光)。2m级光和m级光由于通过衍射面衍射相同 的Bragg角,所以两个波长光之间的衍射作用没有差别。为了达到高密度光盘与CD之间的互换,若是把有限光向物镜射入的 结构,则物镜的倍率大,所以有跟踪物镜时产生彗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课题是考虑了上述问题的,其提供一种对具有高密度光盘的 至少三种光盘在信息再现和/或记录中所使用的,并且跟踪特性没问题的 物镜和光拾取装置。鉴于以上点,本专利技术的光拾取装置,其具备射出波长入l第一光束的 第一光源、射出波长X3第三光束的第三光源、在所述第一和第三光束的共 同光路上配置的物镜,所述物镜把所述第一光束作为会聚光射出,所述物 镜对所述波长入3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3满足-l/10《m3 <0。这样,把在高密度光盘的记录 再现中使用的光束作为平緩的会聚光 (有限光)向物镜射入,把在这以外的至少一种光盘的记录■再现中使用 的光束作为发散光(有限光)射入,通过设定成这种结构,就能把对应各自光束的物镜的倍率,缩小到小于所述现有达到高密度光盘/CD之间互换的 有限系统物镜的有限倍率,还能消除跟踪时发生的问题。若牺牲记录.再现中使用光束的光量,也可以把互换的一部分用衍射 作用来承担,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利用本专利技术来得到跟踪时性 能恶化更小的光拾取装置和物镜。本说明书除了所述的BD和HD以外,高密度光盘还包括在信息记录面 上有几nm 几十nm左右厚度的保护膜的光盘和保护层或保护膜的厚度是0 (零)的光盘。本说明书中,DVD是DVD-ROM 、 DVD-Video 、 DVD-Audio 、 DVD-RAM 、 DVD-R、DVD-RW、 DVD+R、 DVD+RW等DVD系列光盘的总称,CD是 CD-ROM 、 CD-Audio 、 CD-Video 、 CD-R、 CD-RW等CD系列光盘的总称。附图说明图1 (a)和图1 (b)是表示相位结构的图; 图2 (a)和图2 (b)是表示相位结构的图; 图3 (a)和图3 (b)是表示相位结构的图; 图4 (a)和图4 (b)是表示相位结构的图; 图5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表示物镜光学面的图; 图7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8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9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0 (a)和图10 (b)是表示波像差最小位置变化量dfb/d入的图表; 图11 (a)和图11 (b)是表示波像差最小位置变化量dfb/d入的图表; 图12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3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4是表示图13光拾取装置物镜的侧面图; 图15是表示光拾取装置结构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16 (a)是表示实施例9物镜特性的线图,是HD波长+10nm时的纵 球差图;图16 ( b)是表示实施例9物镜特性的线图,是CD基准波长的纵球差图;图17 (a)是表示比较例物镜特性的线图,是HD波长+10nm时的纵球差图;图17 ( b )是表示比较例物镜特性的线图,是CD基准波长的纵球差图; 图18是表示层式棱镜的说明图;图19是表示炫耀型衍射结构中的衍射级数和衍射效率的图,图19(a) 是HD的波长,图19 (b)是CD的波长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为了解决以上课题,项目1-1所述形式的光拾取装置,其至少具备 对保护基板厚度tl的第一光盘进行信息再现和/或记录的射出波长Al第 一光束的第一光源、对保护基板厚度t3 (tl<t3)的第三光盘进行信息再现 和/或记录的射出波长人3 (1.8x人1《人3《2.2x入l)第三光束的第三光 源、对所述各光盘进行信息记录或再现时在各自对应的所述第一和第三光 束的共同光路上配置的物镜,所述物镜把所述第一光束作为会聚光射出, 所述物镜对所述波长人3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3满足-1/10 < m3 < 0。作为第一光盘能使用HD、 DVD和BD的任一个,但使用HD、 DVD 效果更好,是理想的。项目1-2所述的结构是在项目1-1所述的光拾取装置中,所述物镜对所 述波长入1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l最好满足0 < ml《1/10。项目l-3所述的结构是在项目l-2所述的光拾取装置中,最好满足0< ml < 1/15。项目l-4所述的结构是在项目l-l 项目1-3任一项所述的光拾取装置 中,最好满足-1/15《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镜,其用于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至少进行如下动作,即,利用从第一光源射出的波长λ1的光束对保护基板厚t1的第一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利用从第二光源射出的波长λ2的光束对保护基板厚t2的第二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利用从第三光源射出的波长λ3的光束对保护基板厚t3的第三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其中1.5×λ1≤λ2≤1.7×λ1、0.9×t1≤t2、1.8×λ1≤λ3≤2.2×λ1、t2<t3,该物镜的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的各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时,各对应的所述波长λ1、λ2及λ3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物镜而使用,所述物镜相对于所述波长λ1的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1满足0<m1≤1/10,所述物镜相对于所述波长λ3的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3满足-1/20≤m3<0。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4-4-12 117023/04;JP 2004-6-16 178216/04;JP 21.一种物镜,其用于光拾取装置,该光拾取装置至少进行如下动作,即,利用从第一光源射出的波长λ1的光束对保护基板厚t1的第一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利用从第二光源射出的波长λ2的光束对保护基板厚t2的第二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利用从第三光源射出的波长λ3的光束对保护基板厚t3的第三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其中1.5×λ1≤λ2≤1.7×λ1、0.9×t1≤t2、1.8×λ1≤λ3≤2.2×λ1、t2<t3,该物镜的特征在于在对所述的各光盘进行信息的再现及/或记录时,各对应的所述波长λ1、λ2及λ3的光束入射到所述物镜而使用,所述物镜相对于所述波长λ1的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1满足0<m1≤1/10,所述物镜相对于所述波长λ3的光束的光学系统倍率m3满足-1/20≤m3<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倍率ml满足0< m1^1/15。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所述光学系统倍率ml满足0< m1^1/20。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镜,其中,在所述物镜的至少一个光学面上 设置相位结构。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物镜,其中,所述相位结构是衍射结构。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物镜,其中,所述物镜的阿贝数yd满足 40,dS90,所述衍射结构中,所述第三光盘的记录或再现中没有使用的区 域内形成的各环带间的平行于光轴方向的台阶差量d。ut满足(2k _ 1 ) x入i / ( nl - 1 ) Sdout < 2kx J / ( nl - 1 ), k为正的整数;nl为所述物镜相对所述波长人l的光束的折射率。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其中,所述台阶差量d。ut满足 5x d / ( nl - 1 ) 5d0Ut < 6xXl / ( nl - 1 )。8.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物镜,其中,在把从所述第一光源射出的光束 的波长变化了+10nm的光束射入到所述物镜时,将PO作为近轴聚光位置; 将P1作为所述波长入3的光束的记录及/或再现中利用的第一区域中的、通 过距离光轴最远区域的光束的聚光位置;将P2作为比所述第 一 区域靠外侧配置的第二区域中、通过距离光轴最近区域的光束的聚光位置;将P3作为 通过物镜中距离光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池中清乃黑釜龙司和智美佳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精密光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