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916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7 22: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包括静置仓、转动盘、支撑杆、支撑座、取液管、测液管和密度测量计;所述转动盘为圆盘状结构,具有贯穿并中心对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转动盘靠近地面一侧,所述取液管和测液管分别同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垂直对应连通,所述密度测量计的测试端贯穿设置于所述测液管内腔中;所述转动盘远离地面一侧设置有弧形状的滑动槽,所述静置仓的底部出液口通过所述滑动槽与所述转动盘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置方式可以实现对取液时机的准确判断,且判断完成后能够快速将上层液导出,使分液效率显著提高。高。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化工制备装置,特别是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液相微萃取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并正在迅速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液相微萃取技术集采样、分离、纯化、浓缩、进样于一体,并能适应复杂介质、痕量成分、特殊性质成分的分析;操作简单、快捷,无需特殊仪器设备;萃取方式多,可选用的有机溶剂种类多且用量少约几至几十微升,为优化液相微萃取的条件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使用绿色环保、有机溶剂用量小且价廉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目前,对于液相萃取的分界点判断通常都是采用人工肉眼观察,来确定分离的时机,这种判断方式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判定取液时机时往往因时机判断的时机稍微滞后,而导致取液的浪费。故需要提出一种新的分层取液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判断分层取液时机不准确而导致取液浪费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包括静置仓、转动盘、支撑杆、支撑座、取液管、测液管和密度测量计;支撑杆垂直于地面设置,靠近地面一端与支撑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转动盘中心并固定连接;转动盘为圆盘状结构,具有贯穿并中心对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转动盘靠近地面一侧,取液管和测液管分别同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垂直对应连通,密度测量计的测试端贯穿设置于测液管内腔中;转动盘远离地面一侧设置有弧形状的滑动槽,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滑动槽的两端,静置仓的底部出液口通过滑动槽与转动盘滑动连接。
[0006]其中,静置仓包括仓体、导液柱和第一阀门;仓体为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与导液柱同轴连通,导液柱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导液柱远离仓体一端与转动盘上的滑动槽抵接。
[0007]其中,导液柱的外径与滑动槽的尺寸大小相适应,且导液柱通过滑动槽在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水平滑移。
[0008]其中,支撑杆贯穿转动盘的中央,于靠近静置仓的一端垂直设置有转轮。
[0009]其中,取液管为具有可视窗口的管状结构,取液管一端与转动盘垂直固定连接,并与第一通孔连通;取液管另一端通过导管与上液储槽连通,于取液管远离转动盘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阀门。
[0010]其中,测液管为具有可视窗口的管状结构,测液管一端与转动盘垂直固定连接,并与第二通孔连通;测液管另一端通过导管与下液储槽连通,于测液管远离转动盘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三阀门。
[0011]其中,快速分层取液装置还包括蜂鸣器,蜂鸣器通过导线与密度测量计电连接。
[0012]其中,密度测量计读数发生变化时,蜂鸣器进行报警。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引入转动盘,当导液柱位于第二通孔处时,根据密度值的变化对分液后的取液时机进行判断,判断可以导出上层液后将导液柱滑移至第一通孔处,该设置方式可以实现对取液时机的准确判断,且判断完成后能够快速将上层液导出,使分液效率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中快速分层取液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沿A方向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静置仓;11:仓体;12:导液柱;13:第一阀门;2:转动盘;21:第一通孔;22:第二通孔;23:滑动槽;3:支撑杆;31:转轮;4:支撑座;5:取液管;51:上液储槽;52:第二阀门;6:测液管;61:下液储槽;62:第三阀门;7:密度测量计;8:导管;9: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和图2,图1是本技术中快速分层取液装置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沿A方向的转动盘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中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包括静置仓1、转动盘2、支撑杆3、支撑座4、取液管5、测液管6和密度测量计7;支撑杆3垂直于地面设置,靠近地面一端与支撑座4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转动盘2中心并固定连接;转动盘2为圆盘状结构,具有贯穿并中心对称的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22,转动盘2靠近地面一侧,取液管5和测液管6分别同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垂直对应连通,密度测量计7的测试端贯穿设置于测液管6内腔中,用于实时监测测液管6内腔中国的液体密度变化情况;转动盘2远离地面一侧设置有弧形状的滑动槽23,第一通孔21与第二通孔22分别位于滑动槽23的两端,静置仓1的底部出液口通过滑动槽23与转动盘2滑动连接。当导液柱位于第二通孔处时,根据密度值的变化对分液后的取液时机进行判断,判断可以导出上层液后将导液柱滑移至第一通孔处,该设置方式可以实现对取液时机的准确判断,且判断完成后能够快速将上层液导出,使分液效率显著提高。下面对上述快速分层取液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结构分别进行详述。
[0019]具体地,静置仓1包括仓体11、导液柱12和第一阀门13;仓体11为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与导液柱12同轴连通;导液柱12上设置有第一阀门13,用于控制仓体11中溶液的流量,导液柱12远离仓体11一端与转动盘2上的滑动槽23抵接。本实施方式中,导液柱12为刚性管状结构,导液柱12的外径与滑动槽23的尺寸大小相适应,且导液柱12通过滑动槽23在第一通孔21和第二通孔22之间水平滑移,从而实现了在取液时机判断和上层液导出两个步骤之间的快速切换。
[0020]具体地,支撑杆3贯穿转动盘2的中央,于靠近静置仓1的一端垂直设置有转轮31,转轮31固定设置于支撑杆3靠近静置仓1的一端,其作用在于,需要将导液柱12在第一通孔
21和第二通孔22之间进行滑移切换时,只需要转动转轮31便可以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带动转动盘2的转动。
[0021]具体地,取液管5为具有可视窗口的管状结构,取液管5一端与转动盘2垂直固定连接,并与第一通孔21连通;取液管5另一端通过导管8与上液储槽51连通,上液储槽用于储存静置分层后的上层液;于取液管5远离转动盘2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二阀门52,第二阀门52用于控制上层液导入上液储槽51时的流量。
[0022]具体地,测液管6为具有可视窗口的管状结构,测液管6一端与转动盘2垂直固定连接,并与第二通孔22连通;测液管6另一端通过导管8与下液储槽61连通,下液储槽61用于储存静置分层后的下层液;于测液管6远离转动盘2一端处还设置有第三阀门62,第三阀门62用于控制下层液导入下液储槽61时的流量。
[0023]本实施方式中,上述快速分层取液装置还包括蜂鸣器9,蜂鸣器9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静置仓、转动盘、支撑杆、支撑座、取液管、测液管和密度测量计;所述支撑杆垂直于地面设置,靠近地面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可转动连接,另一端贯穿所述转动盘中心并固定连接;所述转动盘为圆盘状结构,具有贯穿并中心对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所述转动盘靠近地面一侧,所述取液管和测液管分别同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垂直对应连通,所述密度测量计的测试端贯穿设置于所述测液管内腔中;所述转动盘远离地面一侧设置有弧形状的滑动槽,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分别位于所述滑动槽的两端,所述静置仓的底部出液口通过所述滑动槽与所述转动盘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仓包括仓体、导液柱和第一阀门;所述仓体为底部为漏斗状结构,并与所述导液柱同轴连通,所述导液柱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导液柱远离所述仓体一端与所述转动盘上的所述滑动槽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快速分层取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液柱的外径与所述滑动槽的尺寸大小相适应,且所述导液柱通过所述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玲陈卫文陈彩虹史华威周琪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海汇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