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8919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13
本申请提供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装置包括:箱体和若干个监测模块,箱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槽,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端朝远离内底壁的方向向上延伸;监测模块包括:第一监测模块和第二监测模块,第一监测模块与箱体的插槽可插拔连接,第二监测模块与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监测模块包括:温度监测单元、湿度监测单元和光照度监测单元,第二监测模块包括:空气监测单元、风向风速监测单元、紫外监测单元和PM2.5监测单元,以方便携带和移动。以方便携带和移动。以方便携带和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监测装置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环境监测是利用GIS技术对环境监测网络进行设计,环境监测收集的信息又能通过GIS适时储存和显示,并对所选评价区域进行详细的场地监测和分析。环境因子通常包括雨量、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要素,无论在民用还是军用领域中,都有对环境因子进行快速监测的需求,相应的监测装置往往是固定设置于某地的,但在一些特殊情形下,尤其是军事应用场景,往往需要能够便于携带的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用以有效的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便携带的技术缺陷。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装置包括:箱体和若干个监测模块,箱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槽,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端朝远离内底壁的方向向上延伸;监测模块包括:第一监测模块和第二监测模块,第一监测模块与箱体的插槽可插拔连接,第二监测模块与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监测模块包括:温度监测单元、湿度监测单元和光照度监测单元,第二监测模块包括:空气监测单元、风向风速监测单元、紫外监测单元和PM2.5监测单元。
[0005]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支撑杆包括:主支撑杆、第一固定横架和第二固定横架,第一固定横架和第二固定横架呈十字形交叉设置,第一固定横架和第二固定横架的中部贯穿主支撑杆的第二端设置,空气监测单元和风向风速监测单元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横架的两端,紫外监测单元和PM2.5监测单元分别安装在第二固定横架的两端。
[0006]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固定横架和第二固定横架均采用开口朝下的槽型钢制成,第一固定横架和第二固定横架的中心处开设有用于主支撑杆通过的圆孔;第二固定横架位于第一固定横架下方且第二固定横架的上表面与第一固定横架下表面相互贴合。
[0007]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主支撑杆为可伸缩杆。
[0008]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箱体内还包括:主控模块,主控模块采用无线方式适配连接第一监测模块中的每个监测单元。
[0009]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监测模块中的每个监测单元包括壳体和供电电池,供电电池设置在壳体内,壳体与箱体连接,将第一监测模块中的每个监测单元插入箱体内的插槽中,确定对供电电池充电。
[0010]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箱体上方铰接显示模块,第二支撑杆支撑显示模块,显示模块与主控模块连接。
[0011]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箱体上方一侧设置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上方设有微型电机,微型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旋转杆,旋转杆连接图像采集模块。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第一监测模块与箱体上的可插拔插槽进行充电,第二监测模块安装在第一支撑杆上,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电源供电的方式作为电源。第一支撑杆中的支撑杆为可伸缩杆,需要移动时,可以收缩至箱体内,箱体下设置滑轮,可以便于携带移动。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4]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标:10

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100

箱体;101

插槽;102

第一支撑杆;103

主支撑杆;104

第一固定横架;105

第二固定横架;106

第二支撑杆;107

电动推杆;108

旋转杆;109

图像采集模块;110

空气监测单元;111

风向风速监测单元;112

紫外监测单元;113

PM2.5监测单元; 114

显示模块;115

微型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0019]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结合图1至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10。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10包括:箱体100和若干个监测模块,箱体100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槽101,箱体100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102,第一支撑杆10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与箱体100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端朝远离内底壁的方向向上延伸;监测模块包括:第一监测模块和第二监测模块,第一监测模块与箱体100的插槽101可插拔连接,第二监测模块与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一监测模块包括:温度监测单元、湿度监测单元和光照度监测单元,第二监测模块包括:空气监测单元110、风向风速监测单元111、紫外监测单元112和PM2.5监测单元113。
[0021]详细地,一个插槽101内可以设置一个监测单元感应卡槽,也可以设置多个监测单元感应卡槽。对应的,一个插槽101可以插拔一个监测模块,也可以插拔多个监测模块。
[0022]基于监测模块的类型,可以分为第一监测模块和第二监测模块。第一监测模块与
箱体100上的插槽101可插拔连接;第二监测模块与第一支撑杆102连接,可以随着第一支撑杆102的可伸缩收缩在箱体100内或者外置于箱体100外。通过将所有的监测模块收放于箱体100内部,可以便于整体的移动携带,并且可以减少监测模块中的多个监测单元因为置于露天环境中较大的耗损。
[0023]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支撑杆102包括:主支撑杆103、第一固定横架104和第二固定横架105,第一固定横架104和第二固定横架105 呈十字形交叉设置,第一固定横架104和第二固定横架105的中部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箱体和若干个监测模块,所述箱体上设置有若干个插槽,所述箱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端朝远离内底壁的方向向上延伸;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一监测模块和第二监测模块,所述第一监测模块与所述箱体的插槽可插拔连接,所述第二监测模块与所述第二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监测模块包括:温度监测单元、湿度监测单元和光照度监测单元,所述第二监测模块包括:空气监测单元、风向风速监测单元、紫外监测单元和PM2.5监测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包括:主支撑杆、第一固定横架和第二固定横架,所述第一固定横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横架呈十字形交叉设置,所述第一固定横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横架的中部贯穿所述主支撑杆的所述第二端设置,所述空气监测单元和所述风向风速监测单元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固定横架的两端,所述紫外监测单元和所述PM2.5监测单元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二固定横架的两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环境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横架和所述第二固定横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富连朱毅施春华陈小翠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