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8837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2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包括均匀加压组件、钢管柱、内支撑组件、加载组件、底板、盖板、进水管和出水管;钢管柱和内支撑组件的底部均与底板连接,内支撑组件位于钢管柱内,内支撑组件抵接钢管柱的内壁,钢管柱的顶部与盖板连接,盖板的顶面与加载组件连接,外部轴向加载装置用以对加载组件施加轴向力,加载组件和盖板分别对应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管通过进水孔与钢管柱内部连通,出水管通过出水孔与钢管柱内部连通,均匀加压组件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均匀加压组件用以向钢管柱内注水,为钢管柱提供侧压力。通过稳压泵和流量阀控制钢管柱内的水压,实现钢管柱所受侧压力大小的调节。实现钢管柱所受侧压力大小的调节。实现钢管柱所受侧压力大小的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钢管柱屈曲性能试验
,特别涉及一种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由于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优越的力学性能和地震耗能能力,被大量应用于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当中。典型的构件形式有钢管混凝土柱、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等,其中钢管混凝土柱在工程中的应用最广泛。国内外学者对各种截面形式的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都做了相应的理论以及试验研究。如今,高强钢材以及高强混凝土也开始应用于钢管混凝土结构当中。然而,高强度材料的出现必然会带来构件截面大小的变化,如钢管壁厚减小,宽度增加等。这些改变使得钢管混凝土外侧钢板的宽厚比也越来越大,钢板局部屈曲的问题也越来越凸显,开始受到工程人员的重视。在工程经济性方面,钢

混凝土组合构件在设计过程中一般都要求钢材及混凝土两种材料的力学性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钢材要能充分利用其屈服强度。在结构安全性方面,钢板局部屈曲问题的出现会导致构件提前发生破坏甚至整体失效,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灾难。因此,在工程经济性与结构安全性两方面要求的背景下,对组合结构钢板局部屈曲问题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对钢板局部屈曲特性与屈曲模态进行深入研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避免或延迟钢板局部屈曲的发生,这不仅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且对于推动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及薄壁钢结构在工程中的发展应用也具有重要意义。
[0003]如今,国内外学者都开始对钢管混凝土柱中钢板的局部屈曲性能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式局限在理论研究以及有限元数值研究两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现存的这些研究中,基本都局限在理论阶段,缺乏试验研究结果进行论证。研究人员提出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型无法和试验数据进行校核,理论研究无法进一步完善。原因在于,国内外都缺乏针对钢管混凝土以及钢板局部屈曲性能进行研究的专门实验装置,这一问题导致研究者对钢管局部屈曲性能进行研究时,难以开展相关试验研究,无法得到充足的变参数试验结果对理论进行支撑和改进,直接制约了钢

混凝土组合结构以及钢结构局部屈曲性能的研究进程。
[0004]因此,对钢管混凝土钢板局部屈曲性能的试验装置进行针对性开发,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发现,钢管混凝土中部的钢板在加载过程中极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屈曲现象,混凝土在受力过程中,既起到刚性约束作用,也在横向变形中挤推外包钢板。目前,钢板局部屈曲的相关研究均未定量地考虑混凝土横向膨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本装置通过给钢管柱内部施加均匀的侧向力和刚性支撑,进而研究不同侧向力和轴压作用下钢管柱的单侧约束下局部屈曲性能,可以一定程度地模拟钢管柱中内
填混凝土对钢管柱的侧向挤压作用。
[0006]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包括均匀加压组件、钢管柱、内支撑组件、加载组件、底板、盖板、进水管和出水管;
[0007]所述钢管柱和内支撑组件的底部均与底板连接,内支撑组件位于钢管柱内,内支撑组件抵接钢管柱的内壁,钢管柱的顶部与盖板连接,盖板的顶面与加载组件连接,外部轴向加载装置用以对加载组件施加轴向力,加载组件和盖板分别对应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管通过进水孔与钢管柱内部连通,出水管通过出水孔与钢管柱内部连通,均匀加压组件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均匀加压组件用以向钢管柱内注水,为钢管柱提供侧压力。
[0008]进一步,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内钢筋圈、角部钢板和中部钢板,角部钢板和中部钢板间隔连接于内钢筋圈上,角部钢板抵接钢管柱的角部区域,中部钢板抵接钢管柱的中部区域,角部钢板和中部钢板的底部分别与底板连接。通过内支撑组件对钢管柱进行支撑,模拟混凝土的刚性介质作用,防止钢管柱在试验过程中向内部发生局部屈曲。
[0009]进一步,所述均匀加压组件包括水箱和稳压泵,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水箱连接,稳压泵连接于水箱和进水管之间,进水管设有数显压力表,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分别设有流量阀,数显压力表用以查看进水管内的水压。通过注水对钢管柱进行均匀加压,成本低,安全系数高,易于操作。
[0010]进一步,所述加载组件包括上垫板、下垫板和加劲肋,下垫板与盖板的顶面连接,加劲肋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垫板和下垫板,进水管和出水管均位于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通过设置内加劲肋和边加劲肋对上垫板和下垫板之间的空间进行支撑,增强上下垫板之间的结构强度,防止轴向加载装置对上垫板和下垫板进行轴向施压时变形,对进水管和出水管造成损害。
[0011]进一步,所述下垫板设有两个让位槽,一个让位槽与进水孔连通,另一让位槽与出水孔连通,让位槽的宽度略大于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宽度。通过设置让位槽,对进水管和出水管进行让位,方便试验装置的连接。
[0012]进一步,所述加劲肋包括内加劲肋和边加劲肋,内加劲肋呈十字型,内加劲肋的外侧边分别与边加劲肋垂直连接,让位槽位于相邻两个边加劲肋之间。
[0013]进一步,还包括上加劲肋和下加劲肋,所述上加劲肋连接钢管柱的外壁和盖板的底面,下加劲肋连接钢管柱的外壁和底板的顶面。通过设置上加劲肋和下加劲肋,增强钢管柱与盖板和底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4]上述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5]步骤S1:用内支撑组件支撑钢管柱内壁的中部区域和角部区域,内支撑组件用以在试验过程中对钢管柱进行支撑,模拟混凝土的刚性介质作用,防止钢管柱向内部发生局部屈曲,内支撑组件和钢管柱的底部分别焊接至底板;
[0016]步骤S2:将盖板焊接至钢管柱的顶部;
[0017]步骤S3:将加载组件安装至盖板顶面,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通过加载组件和盖板上的进水孔和出水孔与钢管柱内部连通,外部轴向加载装置对加载组件进行轴向施压;
[0018]步骤S4:均匀加压组件通过进水管向钢管柱内注水加压,为钢管柱提供侧压力,通过控制水压的大小,实现调节钢管柱受到的侧压力大小。
[0019]本技术的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的工作原理:加压时,关
闭出水管上的流量阀,通过进水管对钢管柱进行注水加压,为钢管柱提供侧压力,数显压力表用以查看进水管内的压力,稳压泵控制供水水压,调节进水管上的流量阀来调节钢管柱内的压强,实现调节钢管柱受到的侧压力大小,出水管上的流量阀用以降低钢管柱内的压强和排除钢管柱内的空气。
[0020]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的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采用钢管柱作为主要受力构件,可用于研究各种材质的钢管柱在轴向力和不同大小侧向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性能。
[0022]本技术的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通过向钢管柱内注水加压,对钢管柱内部施加侧向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均匀加压组件、钢管柱、内支撑组件、加载组件、底板、盖板、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钢管柱和内支撑组件的底部均与底板连接,内支撑组件位于钢管柱内,内支撑组件抵接钢管柱的内壁,钢管柱的顶部与盖板连接,盖板的顶面与加载组件连接,外部轴向加载装置用以对加载组件施加轴向力,加载组件和盖板分别对应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进水管通过进水孔与钢管柱内部连通,出水管通过出水孔与钢管柱内部连通,均匀加压组件分别与进水管和出水管连接,均匀加压组件用以向钢管柱内注水,为钢管柱提供侧压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内钢筋圈、角部钢板和中部钢板,角部钢板和中部钢板间隔连接于内钢筋圈上,角部钢板抵接钢管柱的角部区域,中部钢板抵接钢管柱的中部区域,角部钢板和中部钢板的底部分别与底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内压力和内支撑的钢管柱轴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匀加压组件包括水箱和稳压泵,进水管和出水管分别与水箱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健左志亮万军郑嘉豪陈庆军杨春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