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7537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包括翻译机体,以及两个设置在翻译机体两侧的腕带:所述翻译机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和翻译模块,所述翻译机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腕带上设有排液孔,所述腕带的内壁且位于相邻两个排液孔之间设有流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翻译设备采用腕带的结构,可以将其便捷的佩戴在学习人员的手腕处,无需手动拿取该设备进行德语翻译操作,并结合排液孔和流道的组合方式,可以对手腕与腕带接触面的汗液起到通风排汗的效果,防止腕带处发生汗液聚集的现象,提高了翻译设备的佩戴舒适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翻译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译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译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学习用具
,尤其涉及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德语语言系属上属于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西日耳曼语支,其标准形式被称为标准德语,是德国、奥地利、瑞士、列支敦士登、比利时、卢森堡和意大利的博尔扎诺自治省的官方语言,用拉丁字母书写,在德语的学习人群中,为了提高德语的学习效率,需要借助德语翻译设备来进行汉语和德语的双向翻译,从而帮助学习人员快速高效的进行德语学习。
[0003]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6224472U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商务德语翻译设备》,包括显示屏、机身、按键板、音响、耳机孔、充电口、话筒、后端盖、外壳、微控制器、蓄电池、无线蓝牙传输装置、数据存储器输出信号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所述显示屏安装在机身前侧面上,所述音响设置在机身前侧面的两边,所述机身安装在外壳上,且机身的一侧面上依次设置有耳机孔、充电口、话筒,所述后端盖安装在机身的后侧面上,所述微控制器与无线蓝牙传输装置、数据存储器、输出信号处理模块、处理模块、数据显示屏、按键板、耳机孔、充电口、话筒、蓄电池电性连接。
[0004]但是该专利中,翻译设备无需有效的进行佩戴使用,需要学习人员用手拿取,从而占用了学习人员的一只手,降低了德语学习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采用手腕处佩戴的方式,并结合通风散热的结构,提高德语翻译设备使用舒适性,提高德语学习效率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包括翻译机体,以及两个设置在翻译机体两侧的腕带:
[0007]所述翻译机体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和翻译模块;
[0008]所述翻译机体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扬声器和麦克风;
[0009]所述腕带上设有排液孔;
[0010]所述腕带的内壁且位于相邻两个排液孔之间设有流道。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流道为弧形结构,所述流道沿腕带的长度方向分布。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腕带的侧壁设有透气孔,且透气孔与排液孔连通。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翻译机体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盖,且滑盖的上表面设置有置手块。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8]所述滑盖的外壁设置有滑块,所述翻译机体的上表面设有滑槽;
[0019]通过滑块与滑槽的嵌入式滑动,将滑盖与翻译机体连接。
[00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1]所述翻译机体的内部设置有回形封闭结构的冷却管,且冷却管位于电源模块、主控模块和翻译模块的外侧。
[002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3]所述冷却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冷却支管,且冷却支管的内径小于冷却管的内径。
[00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技术提供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5]该翻译设备采用腕带的结构,可以将其便捷的佩戴在学习人员的手腕处,无需手动拿取该设备进行德语翻译操作,并结合排液孔和流道的组合方式,可以对手腕与腕带接触面的汗液起到通风排汗的效果,防止腕带处发生汗液聚集的现象,提高了翻译设备的佩戴舒适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翻译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译机体与滑盖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译机体与滑盖连接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翻译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1、腕带;2、流道;3、透气孔;4、排液孔;5、翻译机体;51、滑盖;511、滑块;512、置手块;52、扬声器;53、麦克风;54、滑槽;55、冷却管;56、冷却支管;57、翻译模块;58、主控模块;59、电源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0034]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包括翻译机体5,以及两个设置在翻译机体5两侧的腕带1:
[0035]翻译机体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模块59、主控模块58和翻译模块57,翻译模块57集成德语单词词汇,可以实现德语转汉语的直接翻译,无需联网翻译;
[0036]翻译机体5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扬声器52和麦克风53,用来实现语音的收录和播放;
[0037]腕带1上设有排液孔4,每一个腕带1上的排液孔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0038]腕带1的内壁且位于相邻两个排液孔4之间设有流道2。
[0039]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两个腕带1将翻译机体5佩戴在学习人员的手腕处,实现翻
译设备的便捷携带和使用操作,通过麦克风53接收人员的说话信息,并导入翻译机体5内,通过翻译模块57的翻译,获得准确且全面的翻译信息,并通过扬声器52向外播放,即可实现德语和汉语的互通翻译,帮助学习人员快速的进行德语学习,另一方面,结合排液孔4和流道2的组合方式,可以对手腕与腕带1接触面的汗液起到通风排汗的效果,防止腕带1处发生汗液聚集的现象,提高了翻译设备的佩戴舒适性,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翻译设备的实际使用效果。
[0040]如图1所示,流道2为弧形结构,流道2沿腕带1的长度方向分布,手腕皮肤上产生的汗液会在腕带1的内壁聚集,并进入到流道2内流动,使得汗液进入到排液孔4内,即可将汗液向外排出,防止汗液在腕带1上残留而影响腕带1的佩戴舒适性。
[0041]如图1所示,腕带1的侧壁设有透气孔3,且透气孔3与排液孔4连通,通过在侧面开设的透气孔3,可以对排液孔4起到通风散热的效果,使得腕带1和手腕接触面的皮肤能够接触到外界空气,从而加快排液孔4和流道2内汗液的散失速率,进一步的提高了腕带1的佩戴舒适性。
[0042]如图2和图3所示,翻译机体5的上表面滑动连接有滑盖51,且滑盖51的上表面设置有置手块512,学习人员的手指抵住置手块512并推动滑盖51,即可将滑盖51在翻译机体5上滑动,从而使得滑盖51可以对翻译机体5进行密闭防护,避免翻译机体5长时间裸露在外界环境中而发生污染甚至损坏的现象。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包括翻译机体(5),以及两个设置在翻译机体(5)两侧的腕带(1),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译机体(5)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电源模块(59)、主控模块(58)和翻译模块(57);所述翻译机体(5)的外壁分别设置有扬声器(52)和麦克风(53);所述腕带(1)上设有排液孔(4);所述腕带(1)的内壁且位于相邻两个排液孔(4)之间设有流道(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2)为弧形结构,所述流道(2)沿腕带(1)的长度方向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1)的侧壁设有透气孔(3),且透气孔(3)与排液孔(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德语学习翻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婧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明德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