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及其适用的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7214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及其适用的无线充电系统。其中,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被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封装在内的无线充电能量发射部件;其中,所述上盖包括防异物堆积的凸部,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能使落在所述原边设备上的异物沿所述凸部的表面向下滑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小功率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存在异物堆积的问题,且成本较为低廉,有利于原边设备的大规模量产。大规模量产。大规模量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及其适用的无线充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
,特别是涉及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及其适用的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主要是采用地面安装的方式,导致在原边设备上容易出现异物堆积,异物的存在将影响无线充电的效率以及安全性、可靠性。
[0003]对于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原边设备一般是采用异物检测的方式,而对于小功率且成本管控严格的原边设备如果采用异物检测的方式将极大地增加产品成本,不利于产品大规模量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异物堆积干扰并且成本较为低廉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及其适用的无线充电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以上不足。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被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封装在内的无线充电能量发射部件;其中,所述上盖包括防异物堆积的凸部,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能使落在所述原边设备上的异物沿所述凸部的表面向下滑落。
[0006]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下盖呈多边形,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的外表面为弧面或锥面。
[0007]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的底部轮廓为多边形;所述锥面为多棱锥面,在相邻锥面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过渡面连接。
[0008]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各所述第一过渡面在多棱锥体的顶端处相连接,并形成平滑的圆角形状。<br/>[0009]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多棱锥体的底部边缘周向设有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在所述多棱锥体的多个角处相连接,并形成平滑的圆角形状。
[0010]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多棱锥体的各锥面、各所述第一过渡面及各所述第二过渡面为一体化结构。
[0011]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的底部轮廓为圆形;所述锥面的顶端呈圆角形状。
[0012]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还包括底面,与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相连接;所述底面朝向所述下盖的表面上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无线充电能量发射部件的凹槽。
[0013]于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防异物堆积的凸部直接与所述下盖相连接,或者通过一连接结构与所述下盖相连接。
[0014]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
[0015]如上所述,本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及其适用的无线充电系统,解决了小功率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存在异物堆积的问题,通过采用锥形结构,较佳的,可同时对产品表面进行打磨抛光等一系列物理处理方式,让原边设备上表面尽量光滑且耐磨耐腐蚀,这样一方面解决了无线充电中原边设备可能存在异物堆积而影响充电效率和安全性可靠性的问题,另一方面也节省了异物检测功能的开发投入,更利于小功率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大规模量产的推进。
附图说明
[0016]图1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显示为图1所示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的上盖的底面结构图。
[0019]图4显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的上盖的透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遂图示中仅显示与本技术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0022]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功率低成本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结构异物堆积的问题,本申请提出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通过结构设计利用物理防护让异物无法在原边设备上累计,从而避免了小功率原边设备异物检测功能的开发难度,有利于降低产品量产成本。
[0023]需说明的是,本申请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不仅仅适用于小功率低成本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对于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原边设备也同样适用,本申请对具体应用的原边设备不做限定。
[0024]如图1所示,显示为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的一种整体结构,图2显示了该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的底部结构。
[0025]在本实施例中,原边设备由上盖1和方形的下盖2通过多个螺丝连接组成。在其它实施例中,下盖2的形状还可以整体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多边形或自定义设计的异形
30相连接(如通过螺丝)。底面40朝向下盖2的表面上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无线充电能量发射部件的凹槽41。由于所述无线充电能量发射部件的安装布局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自行定义,故本申请的凹槽41不以图3所示的曲线形状为限。
[0035]除此之外,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介绍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于此不再做重复赘述。
[0036]综上,本技术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及其适用的无线充电系统,解决了小功率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存在异物堆积的问题,且成本较为低廉,有利于原边设备的大规模量产,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0037]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下盖,以及被所述上盖和所述下盖封装在内的无线充电能量发射部件;其中,所述上盖包括防异物堆积的凸部,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能使落在所述原边设备上的异物沿所述凸部的表面向下滑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的外表面为弧面或锥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异物堆积的凸部的底部轮廓为多边形;所述锥面为多棱锥面,在相邻锥面的连接处通过第一过渡面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第一过渡面在多棱锥体的顶端处相连接,并形成平滑的圆角形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能源汽车无线充电原边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棱锥体的底部边缘周向设有第二过渡面;所述第二过渡面与所述第一过渡面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强强贠红军裴佳芬葛瑞
申请(专利权)人:纵目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