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机身复合翼布局多级推进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翼无人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双机身复合翼布局多级推进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机在军事侦察、情报搜集、物流运输、物资投放等方向有极大应用价值,不同应用场景对无人机起降条件、飞行速度、载重大小、飞行安全性、稳定性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般来说,固定翼无人机在载荷、飞行速度和航程上有较大优势,但对起降条件如机场路面、宽度等都有一定要求,难以满足较差条件的顺利起降,同时,对部分市场要求的大载重、高经济性、快速度等要求较高。针对以上市场需求,实现垂直起降或短距起降、大升力、飞行速度可切换等技术目标设计成为无人机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实现垂直起降或短距起降,固定翼无人机一般需要结合多旋翼设计来实现,但常规设计方法容易引起载重减小、垂起和平飞过程不稳定、飞行过程增加了多旋翼部分的死重,进而降低了飞行性能;为满足大升力性能,可采用大展弦比机翼,但大展弦比机翼往往带来机翼结构强度、起降条件的约束问题,同时载荷空间的优化与飞行性能的相互矛盾也是需求解决的重要问题;由于动力限制,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机身复合翼布局多级推进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机身复合翼布局多级推进无人机包括:双机身结构、复合翼结构、多级推进系统、复合舵面系统;所述双机身结构由相互平行对称设置的双机身(11)、支柱式起落架(12)和双垂尾(13)组成;所述支柱式起落架(12)设置在双机身(11)底部;所述双垂尾(13)设置于双机身(11)后端;所述复合翼结构由前鸭翼(21)、主机翼(22)、后翼(23)、平尾(24)、主机翼翼梢小翼(25)、平尾翼刀(26)组成;所述前鸭翼(21)设置于双机身(11)的机头位置;所述主机翼(22)固定设置于双机身(11)中部;所述后翼(23)的左右翼梢连接于主机翼(22),后翼(23)的另一端与双垂尾(13)上部固定连接,并与平尾(24)翼梢连接;所述平尾(24)与双垂尾(1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主机翼翼梢小翼(25)设置于主机翼(22)翼梢外侧;所述平尾翼刀(26)设置于平尾(24)上翼面中部;所述多级推进系统由一级推进螺旋桨(31)、二级推进螺旋桨(32)、三级推进螺旋桨(33)组成;一级推进螺旋桨(31)设置于主机翼(22)与后翼(23)连接点处前缘;二级推进螺旋桨(32)设置于前鸭翼(21)与双机身(11)连接点外侧,位于前鸭翼(21)后缘;三级推进螺旋桨(33)设置于平尾(24)和后翼(23)交汇处;所述复合舵面系统包括鸭翼舵面(41)、副翼(42)、襟翼(43)、后翼舵面(44)、平尾升降舵(45);所述鸭翼舵面(41)设置于前鸭翼(21)外侧后缘;副翼(42)设置于主机翼(22)外端后缘;所述襟翼(43)设置于主机翼(22)靠近双机身一侧后缘;所述后翼舵面(44)设置于后翼(23)靠近双垂尾(13)一侧后缘;所述平尾升降舵(45)设置于平尾(24)后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双机身复合翼布局多级推进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鸭翼(21)采用低速翼型、层流翼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战合,张璇,田秋丽,张芦,胡天彤,曾宪泽,田博韬,王菲,张昕喆,罗丽红,张可欣,夏陆林,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