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633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自动化及焊接及工平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具有框架模块、送料机械手模块、升降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模框模块、移动模块、交换模系统轴模块;移动组件模块位于底网交换模工作台的下半部分,移动组件模块的轴承安装座与框架模块连接,移动组件模块与送料机械手模块连接;交换模系统轴模块位于底网交换模工作台的上半部分,交换模系统轴模块与框架模块连接,交换模系统轴模块与升降装置模块相连接;送料机械手与框架模块连接;模框模块位于框架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组装与维护、作业效率更高、操作更方便、更省力、更安全、焊接位置更准确与可靠。靠。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


[0001]本技术属于自动化及焊接及工平台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配合货架焊机焊接的大部分是半自动交换模工作台。半自动工作台具有三个模块,分别为机械手系统、抬模框系统、挡缸模块。其工作流程为:起始状态,升降气缸伸出抬起模第一框,工人在第二模框摆好丝后推至交换位置按开始按钮,气缸伸出,挡缸下降,机械手插住第二模框执手往前输送至焊接区域,等第二模框前进到位后,气缸下降,放下第一模框,工人拉回第一模框进行摆丝,第二模框自动焊接完成机械手拉回交换位置,同时挡缸上升,升降气缸伸出抬起第二模框,机械手随升降气缸下降回到原点,工人把第一模框推到位,按开始按钮,机械手插住第一模框执手,挡缸下降,移动第一模框到位,升降气缸下降放下第二模框,工人拉回第二模框卸料再重新摆丝。这种结构,工人要手动交换模框,安全系数较低,焊接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利用抬模框系统可以来回运动,连接模框送料焊接,节约工人送模框的时间,达到缩短焊接时间与保证工人更加安全方便的目的;进一步地,揭示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4]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具有框架模块、送料机械手模块、升降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模框模块、移动模块、交换模系统轴模块;所述框架模块包含框架、两联件、电磁阀、第一直线滑轨、铝托光轴、第三直线滑轨,两联件与电磁阀均位于框架右下方且都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安装在框架上;第一直线滑轨共计两件并安装在框架内侧,第一直线滑轨一端靠近框架右端头;铝托光轴安装在框架上;第三直线滑轨共计两件并安装在框架模块的两外侧;所述升降装置模块包含第二直线滑轨、导向板、滑块安装板、浮动接头、第一升降气缸、调节轴、第一同步带夹紧装置、支座、定位销、第一直线滑块,第二直线滑轨安装在滑块安装板两侧;导向板一侧安装第一直线滑块,另一侧安装浮动接头,且第二直线滑轨与第一直线滑块连接;滑块安装板下方安装第一升降气缸,且第一升降气缸与浮动接头相互连接;在导向板两侧安装有支座;支座上方端头位置安装有定位销;所述交换模系统轴模块包含轴承安装座、第一传动轴、联轴器、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传动轴、第一同步轮、第一同步带、第二同步轮,第一伺服电机与第二传动轴之间由联轴器相互连接;第一同步轮用安装在第二传动轴端部,在第二传动轴上且在靠近第一同步轮的地方安装轴承安装座;第一同步轮与第二同步轮之间用同步带连接;第一传动轴两端用紧固件分别安装第二同步轮,且在第一传动轴上和第二同步轮之间安装轴承安装座;所述移动模块包含第三同步轮、环形同步带、第四同步轮、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同步带、第五同步轮、第三传动轴,第二伺服电机轴端部安装第四同步轮,第四同步轮与第三同步轮用环形同步带连接;第二传动
轴两端安装第三同步轮,中间安装轴承安装座;第二同步带连接第三同步轮和第五同步轮,第五同步轮安装在第三传动轴上;第三传动轴两端分别安装轴承安装座;所述送料机械手模块包含档杆、第二升降气缸、第二同步带夹紧装置、第二直线滑块、导向座、移动支架,移动支架下方安装第二同步带夹紧装置;移动支架一侧安装第二直线滑块;移动支架另一侧安装导向座;导向座下方安装第二升降气缸;档杆连接第二升降气缸,且档杆贯穿导向座;所述模框模块包含第一模框、第二模框,且第一模框与第二模框相同,第一模框包含抬模框安装板、第一铝型材、第二铝型材、第一连接板、把手、第二连接板、滚轮组件,两件第一铝型材与一件第二铝型材相互垂直连接,连接处有角码;第一铝型材外侧共计四件抬模框安装板,抬模框安装板安装在适当位置;第二连接板安装在第二铝型材正对方向,且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头分别与第一铝型材剩余的两端相互连接;把手安装在第二连接板下方满足需求的位置;两件第一连接板一端安装于第二连接板上方,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铝型材的上方;所述框架模块两侧各安装有一件升降装置,框架模块的第三直线滑轨与升降装置模块的第一直线滑块相互连接;移动组件模块位于底网交换模工作台的下半部分,移动组件模块的轴承安装座与框架模块连接,移动组件模块的第二同步带与送料机械手模块的第二同步带夹紧装置相互连接;交换模系统轴模块位于底网交换模工作台的上半部分,交换模系统轴模块的轴承安装座与框架模块连接,交换模系统轴模块的第一同步带与升降装置模块的第一同步带夹紧装置相互连接;送料机械手的第二直线滑块与框架的第一直线滑轨连接;模框模块位于框架上方且共计有两件,模框模块的滚轮组件放置在框架模块的铝托光轴上。
[0005]上述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的型号规格是:HYR11或HYR12或HYR13或HYR14或HYR31或HYR41或HYR42或HYR71或HYR17或HYR73。
[0006]上述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轮的材料是钢或铁或铜。
[0007]上述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同步轮的材料是钢或铁或铜。
[0008]上述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同步带的材料是塑料或铁。
[0009]上述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铝型材的材料是铝或铝合金。
[0010]上述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铝型材的材料是铝或铝合金。
[0011]上述所述的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档杆的材料是铁。
[0012]本申请的部件都可在市场上购买到。
[0013]本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组装与维护、作业效率更高、操作更方便、更省力、更安全、焊接位置更准确与可靠。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申请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框架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框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5为升降装置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6为图5的前视结构透视图。
[0020]图7为图5的左视结构透视图。
[0021]图8为交换模系统轴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9为移动组件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10为送料机械手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11为图1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图12为图10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13为图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14为模框模块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15为模框模块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9]为了使所在
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

两联件、2

电磁阀、3

第一直线滑轨、4...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底网交换模工作台,具有框架模块、送料机械手模块、升降装置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模框模块、移动模块、交换模系统轴模块;所述框架模块包含框架、两联件(1)、电磁阀(2)、第一直线滑轨(3)、铝托光轴(4)、第三直线滑轨(42),两联件(1)与电磁阀(2)均位于框架右下方且都固定安装在安装板上,安装板安装在框架上;第一直线滑轨(3)共计两件并安装在框架内侧,第一直线滑轨(3)一端靠近框架右端头;铝托光轴(4)安装在框架上;第三直线滑轨(42)共计两件并安装在框架模块的两外侧;所述升降装置模块包含第二直线滑轨(5)、导向板(6)、滑块安装板(7)、浮动接头(8)、第一升降气缸(9)、调节轴(10)、第一同步带夹紧装置(11)、支座(12)、定位销(32)、第一直线滑块(33),第二直线滑轨(5)安装在滑块安装板(7)两侧;导向板(6)一侧安装第一直线滑块(33),另一侧安装浮动接头(8),且第二直线滑轨(5)与第一直线滑块(33)连接;滑块安装板(7)下方安装第一升降气缸(9),且第一升降气缸(9)与浮动接头(8)相互连接;在导向板(6)两侧安装有支座(12);支座(12)上方端头位置安装有定位销(32);所述交换模系统轴模块包含轴承安装座(13)、第一传动轴(14)、联轴器(15)、第一伺服电机(16)、第二传动轴(17)、第一同步轮(18)、第一同步带(19)、第二同步轮(20),第一伺服电机(16)与第二传动轴(17)之间由联轴器(15)相互连接;第一同步轮(18)用安装在第二传动轴(17)端部,在第二传动轴(17)上且在靠近第一同步轮(18)的地方安装轴承安装座(13);第一同步轮(18)与第二同步轮(20)之间用第一同步带(19)连接;第一传动轴(14)两端用紧固件分别安装第二同步轮(20),且在第一传动轴(14)上和第二同步轮(20)之间安装轴承安装座(13);所述移动模块包含第三同步轮(21)、环形同步带(22)、第四同步轮(23)、第二伺服电机(24)、第二同步带(25)、第五同步轮(26)、第三传动轴(34),第二伺服电机(24)轴端部安装第四同步轮(23),第四同步轮(23)与第三同步轮(21)用环形同步带(22)连接;第二传动轴(17)两端安装第三同步轮(21),中间安装轴承安装座(13);第二同步带(25)连接第三同步轮(21)和第五同步轮(26),第五同步轮(26)安装在第三传动轴(34)上;第三传动轴(34)两端分别安装轴承安装座(13);所述送料机械手模块包含档杆(27)、第二升降气缸(28)、第二同步带夹紧装置(29)、第二直线滑块(30)、导向座(31)、移动支架(341),移动支架(341)下方安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锡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永强电气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