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6048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包括吊耳、定向滑轮、拉索和锚地卷扬机,吊耳锚定在箱梁底板底面,定向滑轮固定在墩柱中间位置,锚地卷扬机布置在吊耳正下方,拉索先绕过定向滑轮再穿过箱梁底板底面的吊耳后回穿入卷扬机,卷扬机可自由释放拉索或者回拉拉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桥梁定向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对常用的顶升防滑进行了改进,利用卷扬机释放和回拉拉索的作用,可起到防止桥梁顶升过程中出现较大位移滑动,利用回拉起到对小位移滑动进行调整复位作用,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增强了纵向位移滑动调节控制措施,整套装置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难度小,较好保证桥梁顶升的安全和质量。升的安全和质量。升的安全和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桥梁工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通过采用同步顶升来实现对旧桥进行改造,该施工技术不仅保留了旧桥,还避免旧桥拆除后的建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桥梁在经过多年运营之后,由于地基沉降以及支座损伤等因素,桥面会发生显著沉降,形成桥台跳车的现象,因此需要调整桥面坡线形来改善行车的舒适性,通过桥梁梁体纵坡的顶升技术来实现坡面线形的调整。桥梁纵坡坡度一般为1.5%~3%之间,有的甚至会达到4%以上,在顶升过程中,桥梁处于一种漂浮状态,当纵向坡度较大时,桥梁自身重力沿纵坡方向的分力可能会大于梁体和千斤顶之间的摩擦力,此时梁体将会有沿着纵坡方向滑移的趋势。梁体的滑移不仅会影响到梁体本身的受力,也会影响顶升千斤顶的受力,破坏原有受力体系;同时千斤顶下的支撑将会受到不平衡力的作用,在不平衡力作用下支撑可能出现失稳现象,危及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
[0003]在桥梁顶升施工中,通常会采用千斤顶或限位块来限制梁体的纵横向滑动,通常会在纵向预留2cm左右的间隙,允许了桥梁顶升过程中结构发生纵向滑动。但是,当桥梁顶升过程中出现小位移滑动时,主体桥梁尚未与限位柱碰撞,无法发挥其纵向限滑作用,而且也无法起到纵向滑动复位控制。当桥梁顶升过程中出现大位移滑动时,主体桥梁与限位柱接触,此时限位柱可以起到纵向限滑作用,但是仍不具备复位功能。常用的纵向防滑装置也不能起到定性判断主体桥梁是否发生纵向滑动。
[0004]桥梁顶升过程中,应当着重控制结构的上升同步精度,防止出现过大的侧向偏移,而目前工程中的防滑装置还是被动结构,起到的纠偏作用小,桥梁顶升施工的风险仍然较高。
[0005]因此,为了保证纵向滑动装置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并有效控制住桥梁的纵向下滑偏移,提出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利于顶升安全的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
[0007]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包括吊耳、定向滑轮、拉索和锚地卷扬机,所述吊耳锚定在箱梁底板底面,所述定向滑轮固定在墩柱上,所述锚地卷扬机布置在吊耳下方,所述拉索一端从锚地卷扬机绕穿过定向滑轮再穿过吊耳后回穿锚地卷扬机,锚地卷扬机能够自由释放拉索或者回拉拉索。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向滑轮布置在墩柱中间,所述吊耳布置在距定向滑轮一定距离的箱梁底板底面。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吊耳距定向滑轮的水平距离与所述吊耳距
定向滑轮的垂直距离在顶升前相等。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地卷扬机布置在吊耳的正下方,所述锚地卷扬机正上方拉索的垂直度作为判断桥梁纵向滑动的一个依据。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墩柱一侧的箱梁底板底面布设有两个吊耳,在墩柱另一侧的箱梁底板底面同样布设有两个吊耳,所述定向滑轮以及锚地卷扬机的数量与吊耳的数量相同。也就是说所述吊耳沿桥梁纵向布置,且所述吊耳在墩柱的一侧布置一对,能够避免吊耳出现弯折。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位于墩柱同一侧的两条拉索平行设置。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索采用钢丝绳。
[001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拉索预留足够的长度,所述拉索在最终的顶升状态下与水平线夹角在60
°
以内。
[001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锚地卷扬机在桥梁正常顶升过程中不提供拉索回拉力,所述锚地卷扬机在桥梁顶升过程中发生小位移或者大位移纵向滑动时主动提供复位回拉力,所述锚地卷扬机根据正上方拉索的垂直度提供相应的回拉力使桥梁纵向复位。
[001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定向滑轮避开周围的顶升临时措施。
[0018]本技术的桥梁定向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对常用的顶升防滑进行了改进,利用卷扬机释放和回拉拉索的作用,可起到防止桥梁顶升过程中出现较大位移滑动,利用回拉起到对小位移滑动进行调整复位作用,保证了施工过程的安全,增强了纵向位移滑动调节控制措施,整套装置施工工序简单,施工难度小,较好保证桥梁顶升的安全和质量。
[0019]相较于现有的桥梁顶升纵向防滑装置,本技术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的有益技术效果:
[0020](1)本技术的装置中拉索可以提供纵向滑动约束,并且通过锚地卷扬机提供主动回拉力,对顶升过程中发生的小位移滑动可以起到复位作用,提高桥梁顶升的安全和质量,对顶升过程中出现的大位移滑动可以起到较好地限制作用,确保在极限状态下顶升的安全性。
[0021](2)本技术的装置可以和墩柱的临时措施结合使用,提高顶升的安全性,并且通过拉索分担了桥梁的下滑力可降低液压千斤顶所承受的偏位荷载,有利于桥梁顶升的精度控制。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的整体横断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吊耳和定向滑轮布置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锚地卷扬机布置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拉索布置示意图。
[0026]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整体示意图。
[0027]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仰视示意图。
[0028]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桥梁正常顶升时限复位装置工作示意图。
[0029]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中桥梁纵向发生小位移或者大位移滑动时限复位装置工作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1、锚地卷扬机;2、定向滑轮;3、拉索;4、吊耳;5、墩柱;6、箱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31]参考图1、图4、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包括吊耳4、定向滑轮2、拉索3和锚地卷扬机1,所述吊耳4锚定在箱梁6底板底面,所述定向滑轮2固定在墩柱5上,所述锚地卷扬机1布置在吊耳4下方,所述拉索3一端从锚地卷扬机1绕穿过定向滑轮2再穿过吊耳4后回穿锚地卷扬机1,锚地卷扬机1能够自由释放拉索3或者回拉拉索3。
[0032]进一步参考图1和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向滑轮2布置在墩柱5中间,所述吊耳4布置在距定向滑轮2一定距离的箱梁6底板底面。所述吊耳4距定向滑轮2的水平距离与所述吊耳4距定向滑轮2的垂直距离在顶升前相等。
[0033]进一步参考图3和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锚地卷扬机1布置在吊耳4的正下方,所述锚地卷扬机1正上方拉索3的垂直度作为判断桥梁纵向滑动的一个依据。
[0034]进一步参考图5和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墩柱5一侧的箱梁6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吊耳(4)、定向滑轮(2)、拉索(3)和锚地卷扬机(1),所述吊耳(4)锚定在箱梁(6)底板底面,所述定向滑轮(2)固定在墩柱(5)上,所述锚地卷扬机(1)布置在吊耳(4)下方,所述拉索(3)一端从锚地卷扬机(1)绕穿过定向滑轮(2)再穿过吊耳(4)后回穿锚地卷扬机(1),锚地卷扬机(1)能够自由释放拉索(3)或者回拉拉索(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向滑轮(2)布置在墩柱(5)中间,所述吊耳(4)布置在距定向滑轮(2)一定距离的箱梁(6)底板底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4)距定向滑轮(2)的水平距离与所述吊耳(4)距定向滑轮(2)的垂直距离在顶升前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地卷扬机(1)布置在吊耳(4)的正下方,所述锚地卷扬机(1)正上方拉索(3)的垂直度作为判断桥梁纵向滑动的一个依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桥梁顶升纵向滑动限复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墩柱(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博吴德磊李洪江赵英伟丛义营高士亮周全冯涛邸亚超郑华奇谢建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