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3191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包括矩形框架、固定部、张拉部和碳纤维布;矩形框架两侧边开设腰型通孔,张拉部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固定部锚固在桥梁施工面;固定部和张拉部均包括夹持组件,夹持组件包括夹布轴和固定底座;固定底座夹持拼接后的夹布轴并限制两夹布轴周向转动;张拉部还包括张拉顶板,张拉顶板与矩形框架内侧之间安装千斤顶,千斤顶推动张拉顶板运动,张拉顶板带动张拉部的夹持组件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运动,直至碳纤维布被张拉到位;紧固锚栓穿过锚孔,将张拉部夹持组件锚固于桥梁施工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有效解决现有碳纤维布张拉锚具结构复杂、施工麻烦以及难以保证碳纤维布拉伸强度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桥梁加固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我国既有桥梁中钢筋混凝土桥梁占较大比重,但其技术状况较差,一方面由于设计标准较低,除按交通部1972年和1982年公布的设计标准建造的桥梁能基本满足近期交通外,在此之前特别是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时建造的桥梁,大多数长期承受超过设计荷载的车辆荷载;另一方面由于桥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周围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桥梁在使用过程中遭受的意外灾害,如地震、洪水、意外撞击等原因,导致既有钢筋混凝土桥梁承载能力不够,技术状况急剧下降,或是出现老化、破损、裂缝等现象,这造成危桥增加,对行车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使得桥梁变成了公路交通运输的颈口,严重影响整条线路的畅通,也成为交通事故多发地点。
[0003]钢筋混凝土桥梁开裂是较为普遍的现象,使用碳纤维布对其进行加固在土木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碳纤维布加固具有高强、高效、施工便捷、施工功效高、不增加结构自重及截面尺寸、适用面广及耐腐蚀等优点。将碳纤维布粘贴在混凝土外表面,既不会破坏原有的结构形式,还能提高混凝土构件截面的抗弯、抗剪和抗压强度,另外还可以对裂缝的产生和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碳纤维布在进行粘贴时,需要保证稳、准、均匀,使碳纤维布不皱、不折,保证展延平滑顺畅,但是现有的碳纤维布张拉锚具结构较为复杂,施工麻烦,难以保证碳纤维布拉伸强度以及高效率地桥梁加固工作。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综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能有效解决现有碳纤维布张拉锚具结构复杂、施工麻烦以及难以保证碳纤维布拉伸强度被充分利用和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包括安装在桥梁施工面上的框架组件、固定部、张拉部,以及位于固定部和张拉部之间、紧贴桥梁施工面的碳纤维布;
[0007]所述框架组件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两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通孔,张拉部位于矩形框架内侧、且通过腰型通孔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固定部锚固在矩形框架长度延长线上的桥梁施工面;
[0008]所述固定部和张拉部均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布轴和固定底座,夹布轴设置有两个、且两夹布轴沿其轴向拼接形成一圆柱体,碳纤维布端部夹紧在两夹布轴的相接处;所述固定底座位于两夹布轴的两端,夹持拼接后的两夹布轴并限制两夹布轴的周向转动,固定底座上还开设用于锚固在桥梁施工面的锚孔;
[0009]所述张拉部还包括张拉顶板,所述张拉顶板安装在张拉部的夹持组件近固定部的一侧,张拉顶板与矩形框架内侧之间安装千斤顶,千斤顶工作推动张拉顶板向远离固定部方向运动,张拉顶板带动张拉部的夹持组件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运动,直至碳纤维布被张拉到位;紧固锚栓穿过张拉部固定底座的锚孔,将张拉到位的张拉部夹持组件锚固于桥梁施工面。
[0010]优选的,所述矩形框架近桥梁施工面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用于锚接桥梁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支撑矩形框架,在桥梁施工面与矩形框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张拉部的两夹布轴位于间隙内,两夹布轴的两端延伸至矩形框架外,夹布轴两端分别套入固定底座且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在桥梁施工面上。
[0011]优选的,张拉顶板内沿矩形框架的宽度方向开设与腰型通孔配合使用的平衡通孔,平衡通孔内插设平衡轴、平衡轴两端延伸至对应的腰型通孔内,所述平衡轴带动张拉顶板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运动。
[0012]优选的,固定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设在底座本体两侧、用于连接桥梁施工面的锚固翼板,所述锚孔开设于所述锚固翼板上;所述底座本体与两夹布轴相接处开设方形通孔,两夹布轴形状一致、且其两端均设有方形限位块,两夹布轴拼接后方形限位块容纳于所述方形通孔内。
[0013]优选的,方形限位块上还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插设用于连接两夹布轴的连接螺栓。
[0014]优选的,张拉顶板以及矩形框架与千斤顶接触的一面上均设有防止千斤顶移位的凹槽。
[0015]优选的,张拉顶板远离千斤顶的一侧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轴向与矩形框架长度方向一致的固定螺杆,所述固定螺杆一端固定在张拉顶板上,另一端贯穿矩形框架、且端部螺接有法兰螺母。
[0016]上述技术方案中提供的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设置框架组件、固定部和张拉部,将碳纤维布固定在张拉部和固定部之间,为了保证对碳纤维布的夹持,设置两个拼接成圆柱体的夹布轴,并通过固定底座对两个夹布轴进行夹紧,保证结构简单的同时还能实现碳纤维布的有效固定;使用时,先将碳纤维布一端绕设在固定部的夹布轴上,并通过固定底座固定在桥梁施工面,之后将碳纤维布另一端绕设在活动部的夹布轴上,并安装固定底座,最后通过在张拉顶板和框架组件之间设置千斤顶,利用千斤顶推动张拉顶板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运动,直至碳纤维布被张拉到位,将活动部固定在桥梁施工面即可实现碳纤维布的张紧,进而完成碳纤维布的铺设工作,有效发挥碳纤维布的最大强度效果。
[0017]对于平整度不够高的桥梁施工面,如果采用面接触,可能会造成连接不稳定的情况,本技术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矩形框架近桥梁施工面一侧设置支撑腿,利用四个拐角处的支撑腿与桥梁施工面进行接触,能有效避免桥梁施工面平整度不高引起的面接触不稳定的问题。
[0018]本技术为了能够更好地配合矩形框架使用,在张拉顶板内开设平衡通孔,平衡通孔内插设平衡轴,平衡轴位于矩形框架的腰型通孔内,带动张拉顶板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运动,该结构制作简单,可拆卸性强,极其便于施工完毕后的拆卸工作。同样的,将固定底座的底座本体上开设方形通孔,并在夹布轴两端设置方形限位块,两夹布轴拼接时,方形
限位块容纳于方形通孔内,利用方形通孔对其夹紧的同时限制夹布轴沿其周向转动,有效固定了夹紧于夹布轴中的碳纤维布,为后续张拉和粘贴做准备。
[0019]最后为了提高拼接成的两夹布轴的连接稳定性和准确性,本技术在夹布轴方形限位块内开设连接孔,通过连接螺栓将两个夹布轴对齐和紧固,进一步提高碳纤维布的夹紧度;另外为了防止千斤顶在使用时发生移位,在张拉顶板与矩形框架上均开设凹槽,能有效保证施工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提高张拉顶板的平衡性和稳定性,本技术还在张拉顶板远离千斤顶的一侧设置固定螺杆和法兰螺母,以防止张拉顶板移位和增加张拉工序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所述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所述框架组件和张拉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所述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所述张拉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矩形框架;11.腰型通孔;12.支撑腿;13.间隙;2.张拉部;21.张拉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在桥梁施工面的框架组件、固定部、张拉部,以及位于固定部和张拉部之间、紧贴桥梁施工面的碳纤维布;所述框架组件为矩形框架,矩形框架的两侧边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型通孔,张拉部位于矩形框架内侧、且通过腰型通孔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固定部锚固在矩形框架长度延长线上的桥梁施工面;所述固定部和张拉部均包括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布轴和固定底座,夹布轴设置有两个、且两夹布轴沿其轴向拼接形成一圆柱体,碳纤维布端部夹紧在两夹布轴的相接处;所述固定底座位于两夹布轴的两端,夹持拼接后的两夹布轴并限制两夹布轴的周向转动,固定底座上还开设用于锚固在桥梁施工面的锚孔;所述张拉部还包括张拉顶板,所述张拉顶板安装在张拉部的夹持组件近固定部的一侧,张拉顶板与矩形框架内侧之间安装千斤顶,千斤顶工作推动张拉顶板向远离固定部方向运动,张拉顶板带动张拉部的夹持组件沿矩形框架长度方向运动,直至碳纤维布被张拉到位;紧固锚栓穿过张拉部固定底座的锚孔,将张拉到位的张拉部夹持组件锚固于桥梁施工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桥梁用预应力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框架近桥梁施工面一侧的四个拐角处均设有用于锚接桥梁的支撑腿,所述支撑腿支撑矩形框架,在桥梁施工面与矩形框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张拉部的两夹布轴位于间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宝余葛亮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曼卡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