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线束投料的自行下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5840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9: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下料设备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不锈钢线束投料的自行下料装置,针对现有技术中不锈钢线束投料的自行下料装置不便于进行高度和角度的调节,导致不便于调节不锈钢线束滑动速度,且不便于与装配端进行对接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下料框本体、安装板和连接板,下料框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轴的一端,连接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板,两个竖板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形孔,两个安装轴分别与对应的圆形孔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倾斜设置的对下料框本体使得不锈钢线束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进行自动的滑动下料,且便于对下料框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从而便于适应不同高度的装配端,并对下料速度进行调节。并对下料速度进行调节。并对下料速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锈钢线束投料的自行下料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下料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线束投料的自行下料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的配件有很多种,在对某一部件加工的时候,需要将多种零小部件装配到部件上,其中不锈钢线束就是其中一样零小部件。不锈钢线束包括不锈钢材料的头部和由多根零散的导线组成的线部。工作人员需要将装载不锈钢线束的物流箱运送到加工线旁,人工拿起若干不锈钢线束整齐铺放到装配人员的配件槽上。由于不锈钢线束有较大的头部和零散的线部,在人手从物流箱中拿起,或装配人员从配件槽中拿起使用,都会导致多个不锈钢线束混杂捆绑在一起。每次拿起都需要手动将单个不锈钢线束分离,非常影响工作的效率。经检索,授权公告号为CN20605069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线束投料的自行下料装置,包括槽底开有间隙的通槽,所述的通槽两边槽壁之间形成供不锈钢线束头部滑行的通道,槽底间隙宽度小于不锈钢线束头部直径且大于不锈钢线束线部直径;所述的不锈钢线束在槽底承托头部状态下可由通槽的下料端滑行至装配端;线部可穿过间隙由头部自由下垂。投料人员只需要将不锈钢线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锈钢线束投料的自行下料装置,包括下料框本体(1)、安装板(2)和连接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框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轴(3)的一端,所述连接板(7)的底部固定安装有两个竖板(8),两个竖板(8)的一侧均开设有圆形孔,两个安装轴(3)分别与对应的圆形孔转动连接,安装轴(3)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转板(20),转板(20)的一侧开设有两个横杆(16),两个竖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均开设有多个卡槽(18),多个卡槽(18)基于安装轴(3)的中轴线呈环形等间距设置,四个横杆(16)的一端分别有对应的卡槽(18)活动卡装,且位于同一侧的两个横杆(16)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同一个把手(4),所述连接板(7)的顶部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两个安装孔内均螺纹安装有螺纹套筒(13),所述安装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个丝杆(6)的一端,两个螺纹套筒(13)分别螺纹套接在对应的丝杆(6)的外侧,且螺纹套筒(13)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第一锥齿轮(21),所述连接板(7)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定位板(15),两个定位板(15)相互靠近的一侧转动安装有同一个横轴(10),横轴(10)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22),两个第一锥齿轮(21)分别与对应的第二锥齿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恒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