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90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44
一种铰链,包含基座,以及至少一转轴件。所述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以及至少一第一径向凹凸结构。所述至少一转轴件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轴件具有第二轴向凹凸结构,以及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沿所述转轴件的轴向方向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沿所述转轴件的径向方向对应配合,以产生阻止或迫使所述转轴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扭力。借此,增加阻止或迫使所述转轴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扭力的变化性,以使所述铰链能符合各式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设计需求。设计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链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铰链,特别是涉及一种产生扭力的铰链。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铰链广泛应用在各式电子产品,为了提升使用上的手感,针对应用于不同的电子产品上的铰链通常会有不同的定位扭力需求。举例来说,电子产品的设计者可能期望电子产品的两个机体之间所连接的铰链能在不同的枢转角度提供可变的扭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应先前技术中所提出的需求的铰链。
[0004]本技术的铰链在一些实施态样中,包含基座,以及至少一转轴件。所述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以及至少一第一径向凹凸结构。所述至少一转轴件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轴件具有第二轴向凹凸结构,以及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沿所述转轴件的轴向方向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沿所述转轴件的径向方向对应配合,以产生阻止或迫使所述转轴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扭力。
[0005]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转轴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基座的轴体、可沿所述转轴件的轴向方向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轴体且形成有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的滑动块、设置于所述轴体的挡止块,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挡止块之间且用于将所述滑动块朝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推顶的弹性体。
[0006]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滑动块还形成有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
[0007]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基座包括座体,以及设于所述座体的径向扭力件,所述径向扭力件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的弹臂。
[0008]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具有径向凸部,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具有与所述径向凸部相配合的至少一径向凹部。
[0009]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具有彼此相间隔的两个所述径向凹部,所述径向凹部分别在所述转轴件转动至不同角度时与所述径向凸部凹凸相配合。
[0010]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滑动块概呈圆饼状且具有朝向所述基座的第一轴向凹凸结构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弹性体且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间的外环面。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形成于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形成于所述外环面。
[0011]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铰链包含间隔地并列的两个所述转轴件,所述基座具有分别对应于所述转轴件的第二轴向凹凸结构的两个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以及分别对应于所述转轴件的第二径向凹凸结构的两个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
[0012]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基座包括座体,以及设于所述座体且邻靠所述转轴件的第二轴向凹凸结构的轴向扭力件,所述轴向扭力件形成有与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对应配
合的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
[0013]在一些实施态样中,所述基座包括座体,所述座体具有彼此并排且被所述转轴件穿设的多个座体片,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形成于所述座体片中邻近所述转轴件的第二轴向凹凸结构的其中一座体片。
[0014]本技术铰链通过沿所述转轴件的轴向方向对应配合的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以及沿所述转轴件的径向方向对应配合的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增加阻止或迫使所述转轴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扭力的变化性,以使所述铰链能符合各式电子产品的设计需求。
附图说明
[0015]本技术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0016]图1是本技术铰链的一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0017]图2是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
[0018]图3是图2中的所述第一实施例以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
[0019]图4是本技术铰链的一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图;
[0020]图5是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立体分解图;及
[0021]图6是图5中的所述第二实施例以另一视角观看的一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元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0023]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铰链100的一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基座1,以及一转轴件2。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转轴件2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以上,不应以本第一实施例为限制。
[0024]所述基座1具有一第一轴向凹凸结构11,以及一第一径向凹凸结构12。所述转轴件2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1,所述转轴件2具有一第二轴向凹凸结构21,以及一第二径向凹凸结构22,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11与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21沿所述转轴件2的轴向方向D1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12与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22沿所述转轴件2的径向方向D2对应配合,以产生阻止或迫使所述转轴件2相对于所述基座1转动的扭力。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径向方向应包括所有垂直于所述轴向方向D1的各个方向,但为了方便说明,在本文中仅示出的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12与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22之间对应配合时所依循的其中一径向方向D2。
[0025]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基座1包括一座体13,以及设于所述座体13的一径向扭力件15,所述径向扭力件15具有设置于所述座体13的一固定部151,以及自所述固定部151延伸出且形成有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12的一弹臂152,所述弹臂152举例来说可以与所述固定部151共同构成一环状结构,但不以此为限制。所述固定部151形成有一凸块151a,所述座体13形成有夹持所述凸块151a的一夹持槽131,借此使所述径向扭力件15的固定部151固定于所述座体13。进一步来说,所述径向扭力件15举例来说可以是以略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制成,例如钢材,但不以此为限。此外,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11在本第一实施例中形成于设置在所述座体13且邻靠所述转轴件2的第二轴向凹凸结构21的一轴向扭力件14上。但需要
说明的是,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12与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11皆可以直接形成于所述座体13,不以本第一实施例为限制。
[0026]所述转轴件2包括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1的一轴体23、可沿所述转轴件2的轴向方向D1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轴体23且形成有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21与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22的一滑动块24、设置于所述轴体23的一挡止块25,以及被夹置地连接于所述滑动块24与所述挡止块25之间且用于将所述滑动块24朝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11推顶的一弹性体26。在本第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体26具有相叠置的多个弹簧片261,且所述弹性体26与所述挡止块25之间还设置有一垫片27,但所述垫片27在一变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不以此为限制。
[0027]详细来说,所述滑动块24概呈圆饼(盘、环、圈)状且具有朝向所述基座1的第一轴向凹凸结构11的一第一侧面241、朝向所述弹性体26且相反于所述第一侧面241的一第二侧面242,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241与所述第二侧面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包含:基座,具有至少一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以及至少一第一径向凹凸结构;至少一转轴件,可转动地穿设于所述基座,所述转轴件具有第二轴向凹凸结构,以及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沿所述转轴件的轴向方向对应配合,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与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沿所述转轴件的径向方向对应配合,以产生阻止或迫使所述转轴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的扭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件包括穿设于所述基座的轴体、可沿所述转轴件的轴向方向滑动地套设于所述轴体且形成有所述第二轴向凹凸结构的滑动块、设置于所述轴体的挡止块,以及连接于所述滑动块与所述挡止块之间且用于将所述滑动块朝所述第一轴向凹凸结构推顶的弹性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块还形成有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座体,以及设于所述座体的径向扭力件,所述径向扭力件具有形成有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的弹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凹凸结构具有径向凸部,所述第二径向凹凸结构具有与所述径向凸部相配合的至少一径向凹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铰链,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富世达通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