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4033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8: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路面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水路面结构。该排水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水稳基层、防水层和路基,防水层、水稳基层和沥青面层由下至上顺次叠置于路基的顶部。该排水路面结构,沥青面层和水稳基层均具有透水性,从而该排水路面结构的整个深度均发挥蓄水功能,相较于目前的单层排水路面需水量得以显著提升,甚至达到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路面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结构
,尤其涉及一种排水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排水路面表面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可以有效的减少积水的产生,保证行车的安全。
[0003]相关技术中的排水路面,通常只在上面层使用4cm厚度的孔隙率在18%以上的大孔隙沥青混合料,其中下面层以及基层仍使用密集配的沥青混合料与水泥稳定碎石。可见,蓄水功能仅靠4cm的上面层沥青混合料实现,而整个路面的结构厚度可达50

70cm,并没有发挥整体排水路面结构的蓄水功能,在持续降雨的环境下,路表仍有可能形成积水,因而目前排水路面结构的蓄水功能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路面结构,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单层排水路面蓄水功能不足,造成持续降雨环境下路表容易形成积水的技术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排水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水稳基层、防水层和路基,所述防水层、所述水稳基层和所述沥青面层顺次叠置于所述路基的顶部。
[000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防水层由有机硅防水剂形成。
[000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防水层的敷设密度为 0.3

0.5kg/m2。
[000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路基的压实度不低于96%。
[001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水稳基层包括由所述防水层向所述沥青面层顺次叠置的第一水稳基层和第二水稳基层。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水稳基层的厚度为18

20cm;
[0012]所述第二水稳基层的厚度为36

40cm。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沥青面层包括顺次叠置于所述第二水稳基层的第一粘结层、第一沥青面层、第二粘结层和第二沥青面层;
[0014]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孔隙率不低于18%,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孔隙率不低于20%。
[0015]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由OGFC

20混合料形成;
[0016]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由NovaChip沥青混合料,PAC

13沥青混合料或 OGFC

13沥青混合料形成。
[0017]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沥青面层的厚度为2

4cm;
[0018]所述第二沥青面层的厚度为6

8cm。
[0019]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粘结层和所述第二粘结层的材质均为不粘轮乳化沥青,所述不粘轮乳化沥青的敷设密度为 0.4

0.6kg/m2。
[002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本技术提供的排水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水稳基层、防水层和路基,防水层、水稳基层和沥青面层由下至上顺次叠置于路基的顶部。沥青面层和水稳基层均具有透水性,从而该排水路面结构的整个深度均发挥蓄水功能,相较于目前的单层排水路面蓄水量得以显著提升,甚至达到 10

15倍,在持续降雨或者突发暴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能够有效避免路表形成积水,保障行车安全。此外,通过设置防水层不仅能够防止路基被蓄水破坏,而且还能够在不增加路面结构原有厚度的前提下,使水稳基层和沥青面层的厚度增大,进一步提高蓄水性能。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排水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标:1

第一沥青面层;2

第二沥青面层;3

第一粘结层;4

第二粘结层;5

第一水稳基层;6

第二水稳基层;7

防水层;8

路基。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实施例一
[0029]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排水路面结构;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排水路面结构的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表达结构,采用了层结构叠置图,通过不同样式的填充线区分不同的层结构。
[0030]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排水路面结构,排水路面结构包括沥青面层、水稳基层、防水层7和路基8。
[0031]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排水路面结构的上述部件的具体结构。
[0032]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7由有机硅防水剂形成。通过有机硅防水剂形成的防水层7起着封层的作用,具有高抗渗性和较强的覆盖性,从而起到对于路基8的保护作用,避免水稳基层中蓄积的水进入路基8并破坏路基8 的稳定性。此外,这种材料通过喷洒就能够敷设于路基8,施工方便快速,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碎石或石屑形成封层的方案,取消了碎石的采购、运输和铺设成本,从而达到简化施工程序,降低施工成本的效果;这种防水层7相较于碎石或石屑形成的封层,厚度明显减小,从而在排水路面结构的总厚度不变的前提下,为增大水稳基层和沥青面层厚度提供了结构基础。
[0033]在本实施例中,防水层7的敷设密度为0.3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沥青面层、水稳基层、防水层和路基,所述防水层、所述水稳基层和所述沥青面层由下至上顺次叠置于所述路基的顶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由有机硅防水剂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层的敷设密度为0.3

0.5kg/m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的压实度不低于9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稳基层包括由所述防水层向所述沥青面层顺次叠置的第一水稳基层和第二水稳基层。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稳基层的厚度为18

20cm;所述第二水稳基层的厚度为36

40cm。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水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面层包括由下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益佳张苏龙李华王彤王捷陈广辉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交智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