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3692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内设有第一钢筋笼,所述的下伸灌注桩内设有第二钢筋笼,所述的地下连续墙位于下伸灌注桩上方,所述的第一钢筋笼通过转换钢组件与第二钢筋笼连接,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内设有注浆管,所述的注浆管端部靠近下伸灌注桩上端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既能保证支护结构在上部土体地层中的支护刚度,又可以减少支护结构在下部岩体地层中的施工难度、造价和工期,适用于上部为土体、下部为岩体的组合地质。部为岩体的组合地质。部为岩体的组合地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围护结构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下连续墙与灌注桩都是常见的基坑围护结构。其中,地下连续墙作为挡土结构,阻止基坑侧壁外的土向基坑内移动,作为止水帷幕防止基坑侧壁外的水流入基坑,同时还可以作为建筑物外墙,承载竖向力,具有整体刚度大、止水性能好等优点,地下墙在土体中的成槽效率较高、施工难度小,但在面对岩体尤其是硬岩时则存在成槽损耗大、效率低、垂直度纠偏困难、成本急剧攀升等问题;而灌注桩是一种通过向成孔灌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而制成的桩,虽然灌注桩的整体刚度低于地下连续墙,但灌注桩应用在岩石地层时,比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在上部为土体、下部为岩体组合地质的深基坑工程中,如采用常规地下连续墙作为支护结构,则整体工期长、成本高且施工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及施工方法,既能保证支护结构在上部土体地层中的支护刚度,又可以减少支护结构在下部岩体地层中的施工难度、造价和工期,适用于上部为土体、下部为岩体的组合地质。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内设有第一钢筋笼,所述的下伸灌注桩内设有第二钢筋笼,所述的地下连续墙位于下伸灌注桩上方,所述的第一钢筋笼通过转换钢组件与第二钢筋笼连接,所述的地下连续墙内设有注浆管,所述的注浆管端部靠近下伸灌注桩上端部;
[0006]所述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充分发挥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这两种围护结构的优势,既能保证支护结构在上部土体地层中的支护刚度,又可以减少支护结构在下部岩体地层中的施工难度、造价和工期,适用于上部为土体、下部为岩体的组合地质。
[0007]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钢筋笼上设有与转换钢组件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的转换钢组件设于安装空间内,便于安装地下连续墙时进行定位,易于组装,同时转换钢组件隐藏在地下连续墙内侧,有利于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形成一个整体,不易发生变形。
[0008]进一步地,所述的转换钢组件包括钢筒和两块端部钢板,所述的两块端部钢板平行设置,且之间垂直设有横向钢板,所述的钢筒焊接在横向钢板上,所述的端部钢板与第一钢筋笼焊接,所述的钢筒与第二钢筋笼焊接;
[0009]所述的第一钢筋笼通过端部钢板向钢筒传导横向剪切力,所述的端部钢板再通过横向钢板向钢筒传导横向剪切力,所述的钢筒自身抗剪能力强。
[0010]进一步地,所述的钢筒与下伸灌注桩同轴,所述的端部钢板与地下连续墙平行;
[0011]由于端部钢板与地下连续墙平行,所述的端部钢板受力均匀,同时由于钢筒与下伸灌注桩同轴,保证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形成一个整体,刚度大且抗变形能力强。
[0012]所述的转换钢组件耗材少,且易于组装,成本低。
[0013]进一步地,所述的横向钢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横向钢板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的钢筒受力均匀,保证钢筒不发生歪斜,刚度大,且抗变形能力强。
[0014]进一步地,所述的下伸灌注桩上端部两侧对称设有两根注浆管,保证界面注浆的均匀性,提高结构稳定性。
[0015]进一步地,所述的地下连续墙的数量为多块,所述的下伸灌注桩的数量为多根,每块地下连续墙与一根或多根下伸灌注桩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的注浆管的材料为钢,所述的注浆管固定在第一钢筋笼上,所述的注浆管位置固定,保证注浆过程的稳定性。
[0017]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0018]开挖墙体槽;
[0019]在墙体槽底部打孔;
[0020]下伸灌注桩成孔完成后,依次吊装第二钢筋笼和第一钢筋笼,其中第一钢筋笼和第二钢筋笼通过转换钢组件连接;
[0021]整体浇筑混凝土;
[0022]待混凝土初凝后,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在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20)的连接处形成界面注浆体。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包括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地下连续墙内设有第一钢筋笼,下伸灌注桩内设有第二钢筋笼,地下连续墙位于下伸灌注桩上方,第一钢筋笼通过转换钢组件与第二钢筋笼连接,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充分发挥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这两种围护结构的优势,既能保证支护结构在上部土体地层中的支护刚度,又可以减少支护结构在下部岩体地层中的施工难度、造价和工期,适用于上部为土体、下部为岩体的组合地质;
[0025](2)本专利技术地下连续墙内设有注浆管,注浆管端部靠近下伸灌注桩上端部,整体浇筑混凝土,整体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通过注浆管进行注浆,在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的连接处形成界面注浆体,减少地下连续墙底部沉渣,并进一步提高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的连接处的抗剪能力
[0026](3)本专利技术第一钢筋笼上设有与转换钢组件匹配的安装空间,转换钢组件设于安装空间内,便于安装地下连续墙时进行定位,易于组装,同时转换钢组件隐藏在地下连续墙内侧,有利于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形成一个整体,不易发生变形;
[0027](4)本专利技术转换钢组件包括钢筒和两块端部钢板,两块端部钢板平行设置,且之间垂直设有横向钢板,钢筒焊接在横向钢板上,端部钢板与第一钢筋笼焊接,钢筒与第二钢筋笼焊接,第一钢筋笼通过端部钢板向钢筒传导横向剪切力,端部钢板再通过横向钢板向钢筒传导横向剪切力,钢筒自身抗剪能力强,钢筒与下伸灌注桩同轴,端部钢板与地下连续墙平行,由于端部钢板与地下连续墙平行,端部钢板受力均匀,同时由于钢筒与下伸灌注桩同轴,保证地下连续墙和下伸灌注桩形成一个整体,刚度大且抗变形能力强,同时转换钢组件
耗材少,且易于组装,成本低;
[0028](5)本专利技术横向钢板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横向钢板均匀间隔设置,所述的钢筒受力均匀,保证钢筒不发生歪斜,刚度大,且抗变形能力强;
[0029](6)本专利技术下伸灌注桩上端部两侧对称设有两根注浆管,保证保证界面注浆的均匀性,提高结构稳定性;
[0030](7)本专利技术注浆管的材料为钢,注浆管固定在第一钢筋笼上,注浆管位置固定,保证注浆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第一钢筋笼和第二钢筋笼的连接剖面图;
[0032]图2为转换钢组件的截面图;
[0033]图3为转换钢组件的主视图;
[0034]图4为钢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5为端部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6为每块地下连续墙连接一根下伸灌注桩时的支护结构主视图;
[0037]图7为每块地下连续墙连接一根下伸灌注桩时的支护结构俯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连续墙(10)和下伸灌注桩(20),所述的地下连续墙(10)内设有第一钢筋笼(12),所述的下伸灌注桩(20)内设有第二钢筋笼(21),所述的地下连续墙(10)位于下伸灌注桩(20)上方,所述的第一钢筋笼(12)通过转换钢组件(40)与第二钢筋笼(21)连接,所述的地下连续墙(10)内设有注浆管(31),所述的注浆管(31)端部靠近下伸灌注桩(20)上端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钢筋笼(12)上设有与转换钢组件(40)匹配的安装空间,所述的转换钢组件(40)设于安装空间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钢组件(40)包括钢筒(41)和两块端部钢板(42),所述的两块端部钢板(42)平行设置,且之间垂直设有横向钢板(43),所述的钢筒(41)焊接在横向钢板(43)上,所述的端部钢板(42)与第一钢筋笼(12)焊接,所述的钢筒(41)与第二钢筋笼(21)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土岩组合地质的桩墙组合式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筒(41)与下伸灌注桩(20)同轴,所述的端部钢板(42)与地下连续墙(10)平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杰群贾坚谢小林张志彬杨科方银钢万嘉成高伟郭晓航王沛张羽毛明强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