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支护锚具及锚索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1272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阶段,是一种基坑支护锚具及锚索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锚具,锚具安装于锚具固定装置内,锚具固定装置设置于锚具台座内;锚具台座设置有有移动槽,锚具固定装置能够沿移动槽滑动,并通过多个锚具移动装置固定,锚具移动装置包括螺栓。本施工方法包括锚索钻孔、安装锚索并注浆、腰梁安装、新型的基坑支护锚具的安装和锚索张拉五个步骤。相较于传统的锚索过程,本施工方法所使用的锚具装置可替代传统锚索过程中的固定斜铁和锚具,将两道工序优化为一道工序,同时此装置可以实现锚具在一定范围内上下移动,达到调整下部锚索角度的目的;并且锚索张拉完成后可以拆卸下来循环利用。成后可以拆卸下来循环利用。成后可以拆卸下来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支护锚具及锚索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基坑支护施工阶段,是一种基坑支护锚具及锚索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用地的越来越紧张,越来越多的基坑工程需要采用垂直向下开挖的开挖方式和灌注桩+锚索的支护类型,传统的基坑支护中的锚索加固施工过程施工步骤为:钻孔

安装锚索+注浆

腰梁安装

斜铁安装

锚具安装

张拉,锚具在张拉过程中进行安装,锚具固定在腰梁需要一种斜铁焊接安装在腰梁上,固定斜铁的倾斜角度完全根据基坑支护图纸中的设计角度批量生产后运输至施工现场,后续无法进行调节,但是在锚索的锚孔成孔过程中,锚孔的倾斜角度在规范允许范围内存在一定的误差,中间连接斜铁的角度无法更改,在锚索张拉过程中可能会因为规范允许的误差导致锚索受力并不是轴心受拉,从而可能会导致锚索的受拉强度满足不了设计要求,且中间连接斜铁一般为三面钢板焊接而成,在锚索张拉过程中易出现斜铁变形的情况,具有一定的质量安全隐患;受施工工序影响,斜铁一般为焊接在腰梁上,实际上后续锚索张拉后,锚索内力已经足够将斜铁牢靠固定在腰梁上,焊接过程仅为方便施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序及资源的浪费,针对此问题我们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基坑支护锚索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一种基坑支护锚具,包括锚具、锚具固定装置和锚具台座,其中,锚具安装于锚具固定装置内,所述锚具台座设置有移动槽,所述锚具台座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移动槽内的锚具移动装置,所述锚具固定装置能够在所述锚具移动装置的驱动下沿着移动槽滑动地调整位置。
[0004]进一步地,所述锚具台座设置有在锚具固定装置的移动方向上位于锚具移动装置两侧的锚具移动装置。
[0005]进一步地,所述锚具移动装置包括螺栓,螺栓与所述锚具台座上的螺纹孔配合,螺栓的螺杆前端抵接于锚具固定装置。
[0006]进一步地,所述锚具台座的一侧表面上多个台座固定装置,所述台座固定装置包括多个勾爪。
[0007]一种锚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锚索钻孔;按照施工图放线来确定位置,并做上标记;随后采用锚索钻机钻孔,按施工图设计布设孔位钻孔;S2.安装锚索并注浆;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理孔内后安装锚索;将止浆塞打入孔口,连接锚索、注浆管、注浆泵,进行第一次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停止;待浆体初凝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注浆,直至浆液从孔口周围溢出;注浆完成后写下注浆管和锚索接头;S3.腰梁安装;首先凿除支护桩表面泥浆、混凝土松软层及凸出墙面的混凝土,保证腰梁与支护桩间接紧密结合;型钢组合腰梁选用双工字钢,双工字钢之间的净距应满足
锚索杆体平直穿过要求;S4.基坑支护锚具的安装;首先将锚具台座固定于腰梁上沿,随后将锚具固定装置安装于锚具台座的移动槽内,再将锚具安装在锚具固定装置中;最后,根据实际测量角度,通过控制锚索移动装置调节并固定传统锚具的位置,确保锚索角度和实测锚孔角度保持一致;S5.锚索张拉;锚固段强度大于设计强度等级的80%后,才可进行锚索张拉;锚索张拉间隔进行,并张拉至拉力设计值的预设倍数后,再按设计要求锁定,锚索张拉控制应力不超过锚索杆体极限承载力的预定倍数;观测锚头无位移现象后再按锁定荷载锁定。
[0008]进一步地,所述S1.锚索钻孔具体分为如下步骤:S1.1首先按照施工图放线来确定位置;S1.2确保定位误差小于50mm,孔斜误差小于3度,钢绞线插入定位误差不超过30mm,底部标高误差不大于20cm,最后做上标记;S1.3按施工图设计布设孔位,利用简易台车、锚索钻机配合人工钻孔;在钻头最前一节的套管中安装旋喷装置;随后先用短钻杆钻孔,再换长钻杆钻孔直到设计孔深50cm。孔眼方向垂直于工作面,钻孔直径至少应大于锚索直径10mm。
[0009]进一步地,所述S2.腰梁安装步骤中,锚索安装前,进行锚索承载力试验,并根据数据反馈来设计调整优化。
[0010]进一步地,所述注浆材料选用标号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为0.5

0.55,强度不小于M20;所述第一次注浆压力为0.4

0.6Mpa;所述二次注浆压力不小于1.5Mpa。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锚具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锚具使用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锚索施工方法流程图。
[0012]附图标记说明:1、锚具,2、固定装置,3、锚具移动装置,4、锚具台座,5、台座固定装置。
[0013]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4]一种基坑支护锚具,包括锚具1、锚具固定装置2和锚具台座4,其中,锚具1安装于锚具固定装置2内,锚具台座4设置有移动槽,锚具台座4设置有伸入到移动槽内的锚具移动装置3,锚具固定装置2能够在锚具移动装置3的驱动下沿着移动槽滑动地调整位置。
[0015]锚具台座4设置有在锚具固定装置2的移动方向上位于锚具移动装置3两侧的锚具移动装置3;锚具移动装置3包括螺栓,螺栓与锚具台座4上的螺纹孔配合,螺栓的螺杆前端抵接于锚具固定装置2;锚具台座4的一侧表面上多个台座固定装置5,台座固定装置5包括多个勾爪。
[0016]一种锚索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锚索钻孔;S1.1首先按照施工图放线来确定位置;S1.2确保定位误差小于50mm,孔斜误差小于3度,钢绞线插入定位误差不超过
30mm,底部标高误差不大于20cm,最后做上标记;S1.3按施工图设计布设孔位,利用简易台车、锚索钻机配合人工钻孔;在钻头最前一节的套管中安装旋喷装置;随后先用短钻杆钻孔,再换长钻杆钻孔直到设计孔深50cm。孔眼方向垂直于工作面,钻孔直径至少应大于锚索直径10mm。
[0017]S2.安装锚索并注浆;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理孔内后进行锚索承载力试验,并根据数据反馈来设计调整优化,后安装锚索;将止浆塞打入孔口30cm左右,连接锚索、注浆管、注浆泵,第一次灌浆压力为0.4~0.6Mpa,进行第一次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即可停止;待浆体初凝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注浆,二次注浆压力应不小于1.5Mpa,直至桨叶从孔口周围溢出;注浆完成后写下注浆管和锚索接头;上述注浆材料使用标号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水灰比为0.5

0.55,强度不低于M20。
[0018]S3.腰梁安装;首先凿除支护桩表面泥浆、混凝土松软层及凸出墙面的混凝土,保证腰梁与支护桩间接紧密结合,托架采用直径14mm植筋与支护桩连接,植筋长度为200mm,两相邻桩间腰梁与坡面间空隙用细石混凝土浇实;型钢组合腰梁选用双工字钢,双工字钢之间的净距应满足锚索杆体平直穿过要求;S4.新型的基坑支护锚具的安装;首先将锚具台座4通过台座固定装置5悬挂固定于腰梁上沿,随后将锚具固定装置2安装于锚具台座4中间的移动槽内,再将传统锚具1安装在锚具固定装置2中;最后,根据城口后的实际测量角度,通过控制锚索移动装置3调节并固定传统锚具1的位置,确保锚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支护锚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锚具(1)、锚具固定装置(2)和锚具台座(4),其中,锚具(1)安装于锚具固定装置(2)内,所述锚具台座(4)设置有移动槽,所述锚具台座(4)设置有伸入到所述移动槽内的锚具移动装置(3),所述锚具固定装置(2)能够在所述锚具移动装置(3)的驱动下沿着移动槽滑动地调整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坑支护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台座(4)设置有在锚具固定装置(2)的移动方向上位于锚具移动装置(3)两侧的锚具移动装置(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坑支护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移动装置(3)包括螺栓,螺栓与所述锚具台座(4)上的螺纹孔配合,螺栓的螺杆前端抵接于锚具固定装置(2)。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锚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台座(4)的一侧表面上多个台座固定装置(5),所述台座固定装置(5)包括多个勾爪。5.一种锚索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锚索钻孔;按照施工图放线来确定位置,并做上标记;随后采用锚索钻机钻孔,按施工图设计布设孔位钻孔;S2.安装锚索并注浆;钻孔至设计深度后,清理孔内后安装锚索;将止浆塞打入孔口,连接锚索、注浆管、注浆泵,进行第一次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停止;待浆体初凝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注浆,直至浆液从孔口周围溢出;注浆完成后写下注浆管和锚索接头;S3.腰梁安装;首先凿除支护桩表面泥浆、混凝土松软层及凸出墙面的混凝土,保证腰梁与支护桩间接紧密结合;型钢组合腰梁选用双工字钢,双工字钢之间的净距应满足锚索杆体平直穿过要求;S4.权利要求1

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基坑支护锚具的安装;首先将锚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森刘雄齐振东潘玉珀郭志远唐帅帅王延明姚一凤崔朝晖李龙房海波梁汝鸣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