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3679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8
一种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包括远端手臂、手腕和手掌;三维打印骨骼由21条编织人工韧带相连接,形成由桡腕关节和腕中关节构成的仿生机械腕,其中负责约束腕关节的运动范围的7条韧带是长度可调节的,并且通过4条人工肌腱由电机驱动实现伸展屈曲和外展内收运动。该机械腕能够模仿人手腕的2个自由度,且均为主动驱动,实现了接近于人手腕的运动性和柔顺性,安全性高,其腕骨的运动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腕关节的输出力矩和速度。腕关节的输出力矩和速度。腕关节的输出力矩和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仿生机器人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人体骨骼肌肉系统的具有高度柔顺性的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

技术介绍

[0002]近几十年来,为了模拟人手的功能,国内外很多研究机构在仿人机械手的设计和控制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是对于和机械手的性能密切相关的机械腕,很多都是采用简单的串联式销轴设计,并没有能够实现接近于人手腕的运动性和柔顺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
[0004]一种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由远端手臂,手腕和手掌构成,其中骨骼由韧带连接,并且通过肌腱由电机驱动;具有三维打印骨骼,薄膜胶带软骨,编织人工韧带和人工肌腱四层结构;
[0005]所述的肌腱包括桡侧屈肌腱、桡侧伸肌腱、尺侧屈肌腱和尺侧伸肌腱;
[0006]所述的电机包括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四电机:
[0007]三维打印骨骼采用聚乳酸材料和熔融沉积技术,所述远端手臂包括桡骨和尺骨的远端部分,其远端桡骨关节被融合固定;
[0008]所述手腕由近排腕骨和远排腕骨构成;近排腕骨包括舟状骨、月状骨、三角骨和豆状骨;远排腕骨包括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状骨;远排腕骨被融合固定;近排腕骨和桡骨以桡腕关节相接,远排腕骨和近排腕骨以腕中关节相接;
[0009]所述手掌包括第一掌骨、第二掌骨、第三掌骨、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第二掌骨和第三掌与远排腕骨被融合固定。第一掌骨与大多角骨以拇指腕掌关节相接,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与钩状骨以钩掌关节相接;所有的关节面被一种聚四氟乙烯薄膜胶带覆盖以起到类似软骨减小关节间摩擦力的作用;编织人工韧带由高模量聚乙烯鱼线编织而成,其宽度为31毫米,厚度为14毫米。韧带固定位置会预留直径为4毫米的贯穿圆孔,单根韧带穿过圆孔后首尾相接从而连接和约束相邻骨骼以形成关节;
[0010]所述的韧带包括舟月韧带、三角月韧带、舟头韧带、三角头韧带、桡月韧带、尺月韧带、桡头韧带、桡大多角韧带、尺三角韧带、豆掌韧带、豆头韧带、尺豆韧带、拇指腕掌韧带、第一第二掌间韧带、第三第四掌间韧带、第四第五掌间韧带、第四钩掌韧带、第五钩掌韧带、第一第二掌横韧带、第三第四掌横韧带和第四第五掌横韧带;
[0011]舟月韧带连接舟状骨近端和月状骨桡侧,三角月韧带连接三角骨桡侧和月状骨尺侧,形成近排腕骨;舟月韧带和三角月韧带在月状骨背侧分别首尾相接后打结并烧结固定;舟头韧带连接舟状骨远端和头状骨,三角头韧带连接三角骨桡侧和头状骨,从而连接近排腕骨与远排腕骨,形成腕中关节;桡月韧带和尺月韧带分别连接桡骨和尺骨至月状骨桡侧和尺侧,形成桡腕关节;桡头韧带连接桡骨茎突和头状骨以约束舟状骨的屈曲,并进一步约
束腕关节的伸展和屈曲;桡大多角韧带穿过舟状骨远端结节的圆孔后连接桡骨茎突和大多角骨以约束腕关节的内收;尺三角韧带连接尺骨茎突和三角骨尺侧以约束腕关节的外展;
[0012]舟头韧带、三角头韧带、桡月韧带、尺月韧带、桡头韧带、桡大多角韧带和尺三角韧带共同约束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其长度均能被调节;舟头韧带和三角头韧带在头状骨背侧分别首尾相接,引出的一端从侧面穿过第三掌骨预留的圆孔并调节至预定长度后用螺丝和螺母配合拧紧固定;桡月韧带、桡头韧带和桡大多角韧带在桡骨背侧分别首尾相接,引出的一端从侧面穿过桡骨预留的圆孔并调节至预定长度后用螺丝和螺母配合拧紧固定;尺月韧带和尺三角韧带在尺骨背侧和尺侧分别首尾相接,引出的一端从侧面穿过尺骨预留的圆孔并调节至预定长度后用螺丝和螺母配合拧紧固定;
[0013]豆状骨由豆掌韧带、豆头韧带和尺豆韧带约束在三角骨掌侧,其中豆掌韧带尾端的两条鱼线穿过第五掌骨基底部的圆孔后分别从两侧绕到第五掌骨掌侧首尾相接打结并烧结固定;豆头韧带尾端的两条鱼线穿过头状骨的圆孔后从两侧绕到第三掌骨掌侧打结并烧结固定;尺豆韧带尾端的两条鱼线穿过尺骨茎突的圆孔后从两侧绕到尺骨背侧打结并烧结固定;豆掌韧带、豆头韧带和尺豆韧带的首端分别穿到豆状骨的三个互通的且与韧带截面相同尺寸的矩形孔内后由一条鱼线全部穿过,该鱼线的两端从豆状骨背侧的圆孔和三角骨的圆孔穿出到三角骨背侧并从两侧穿过三角骨尺侧的圆孔首尾相接后打结并烧结固定,以进一步约束豆状骨;
[0014]第一掌骨,即拇指掌骨,其基底部由拇指腕掌韧带和第一第二掌间韧带分别连接至大多角骨和第二掌骨基底部,形成拇指腕掌关节;第四掌骨和第五掌骨的基底部由第三第四掌间韧带、第四第五掌间韧带、第四钩掌韧带和第五钩掌韧带分别连接至第三掌骨基底部和钩状骨,形成钩掌关节;
[0015]第一第二掌横韧带连接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的远端;第三第四掌横韧带连接第四掌骨和第三掌骨的远端;第四第五掌横韧带连接第五掌骨和第四掌骨的远端,以形成手掌,并进一步约束拇指腕掌关节和钩掌关节的运动范围;
[0016]人工肌腱直接采用单根高模量聚乙烯鱼线,桡侧屈肌腱固定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掌侧,其尾端穿过第二掌骨基底部的圆孔后绕到背侧打结并烧结固定,首端穿过舟状骨结节处直径为1.5毫米的孔以及桡骨茎突掌侧凸起处的孔后与第一电机相连接;桡侧伸肌腱固定于第二掌骨基底部背侧,其尾端穿过第二掌骨基底部的圆孔后绕回掌侧打结并烧结固定,首端穿过桡骨茎突掌侧凸起处的孔后与第二电机相连接;尺侧屈肌腱固定于豆状骨掌侧,其尾端穿过豆状骨掌侧的孔后绕回打结并烧结固定,接着穿过第五掌骨基底部的圆孔并从钩状骨的圆孔穿回掌侧打结并烧结固定,首端穿过尺骨茎突掌侧凸起处的孔后与第三电机相连接;尺侧伸肌腱固定于第五掌骨基底部背侧,其尾端其穿过第五掌骨基底部的圆孔后绕回掌侧打结并烧结固定,首端穿过尺骨茎突背侧凸起处的孔后与第四电机相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8]此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基于人体骨骼肌肉系统实现了高度仿生设计,具有以下优势:
[0019]1、本专利技术能够模仿人手腕的2个自由度,且均为主动驱动,实现了接近于人手腕的运动性和柔顺性,安全性高。
[0020]2、桡侧屈肌腱和尺侧屈肌腱的力臂可以分别由于腕桡伸时舟状骨的屈曲和豆状
骨的平移而增大,从而提高输出腕关节的输出力矩和速度。
[0021]3、当用于约束腕关节的运动范围的7条韧带变松时,可以通过韧带调节机构调整至预定长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后视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韧带调节机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由远端手臂1、手腕2和手掌3构成,其中骨骼由韧带4连接,并且通过肌腱5由电机6驱动;
[0026]所述的肌腱5包括桡侧屈肌腱51、桡侧伸肌腱52、尺侧屈肌腱(53)和尺侧伸肌腱54;
[0027]所述的电机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二电机62、第三电机63和第四电机64: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仿生拉压体两自由度机械腕,其特征在于:由远端手臂(1),手腕(2)和手掌(3)构成,其中骨骼由韧带(4)连接,并且通过肌腱(5)由电机(6)驱动;所述的肌腱(5)包括桡侧屈肌腱(51)、桡侧伸肌腱(52)、尺侧屈肌腱(53)和尺侧伸肌腱(54);所述的电机(6)包括第一电机(61)、第二电机(62)、第三电机(63)和第四电机(64):所述远端手臂(1)包括桡骨(11)和尺骨(12)的远端部分,其远端桡骨关节被融合固定;所述手腕(2)由近排腕骨(21)和远排腕骨(22)构成;近排腕骨(21)包括舟状骨(211)、月状骨(212)、三角骨(213)和豆状骨(214);远排腕骨(22)包括大多角骨(221)、小多角骨(222)、头状骨(223)和钩状骨(224);远排腕骨(22)被融合固定;近排腕骨(21)和桡骨(11)以桡腕关节相接,远排腕骨(22)和近排腕骨(21)以腕中关节相接;所述手掌(3)包括第一掌骨(31)、第二掌骨(32)、第三掌骨(33)、第四掌骨(34)和第五掌骨(35),第二掌骨(32)和第三掌33与远排腕骨(22)被融合固定;第一掌骨(31)与大多角骨(221)以拇指腕掌关节相接,第四掌骨(34)和第五掌骨(35)与钩状骨(224)以钩掌关节相接;所述的韧带(4)包括舟月韧带(401)、三角月韧带(402)、舟头韧带(403)、三角头韧带(404)、桡月韧带(405)、尺月韧带(406)、桡头韧带(407)、桡大多角韧带(408)、尺三角韧带(409)、豆掌韧带(410)、豆头韧带(411)、尺豆韧带(412)、拇指腕掌韧带(413)、第一第二掌间韧带(414)、第三第四掌间韧带(415)、第四第五掌间韧带(416)、第四钩掌韧带(417)、第五钩掌韧带(418)、第一第二掌横韧带(419)、第三第四掌横韧带(420)和第四第五掌横韧带(421);舟月韧带(401)连接舟状骨(211)近端和月状骨(212)桡侧,三角月韧带(402)连接三角骨(213)桡侧和月状骨(212)尺侧,形成近排腕骨(21);舟月韧带(401)和三角月韧带(402)在月状骨(212)背侧分别首尾相接后打结并烧结固定;舟头韧带(403)连接舟状骨(211)远端和头状骨(223),三角头韧带(404)连接三角骨(213)桡侧和头状骨(223),从而连接近排腕骨(21)与远排腕骨(22),形成腕中关节;桡月韧带(405)和尺月韧带(406)分别连接桡骨(11)和尺骨(12)至月状骨(212)桡侧和尺侧,形成桡腕关节;桡头韧带(407)连接桡骨(11)茎突和头状骨(223)以约束舟状骨(211)的屈曲,并进一步约束腕关节的伸展和屈曲;桡大多角韧带(408)穿过舟状骨(211)远端结节的圆孔后连接桡骨(11)茎突和大多角骨(221)以约束腕关节的内收;尺三角韧带(409)连接尺骨(12)茎突和三角骨(213)尺侧以约束腕关节的外展;舟头韧带(403)、三角头韧带(404)、桡月韧带(405)、尺月韧带(406)、桡头韧带(407)、桡大多角韧带(408)和尺三角韧带(409)共同约束腕关节的运动范围,其长度均能被调节;舟头韧带(403)和三角头韧带(404)在头状骨(223)背侧分别首尾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雷樊航冰魏国武钱志辉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