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及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3580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涉及混合动力驱动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车辆转向或倾斜情况导致存在主动润滑不足的隐患的技术问题。包括左壳、后端盖以及右壳,左壳设于右壳和后端盖之间,右壳与左壳之间形成容置齿轮轴系的齿轮腔,后端盖与左壳之间形成容置驱动电机和发电机的电机腔,其中,左壳上设有回油槽,回油槽两端分别与电机腔和齿轮腔连通,以将电机腔的润滑油导入齿轮腔内,回油槽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合动力驱动
,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对于带驱动电机、发电机及齿轮箱的混合动力式电驱动系统,需对电机定转子、轴承、油封、齿轮等多处部件进行润滑和冷却,相对于传统变速箱的仅仅靠飞溅润滑就能满足要求的润滑冷却方式难度更大。特别是各轴系并排布置而非行星轮式布置的,仅仅靠齿轮搅动飞溅难以将油引向高处的齿轮轴系。
[0003]当采用主动润滑配合飞溅润滑的结合方式时,由于车辆行驶时存在转向以及倾斜情况,对主动润滑造成回油缺陷导致润滑不足的隐患,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由于车辆转向或倾斜情况导致存在主动润滑不足的隐患的技术问题。
[0005]本申请提供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包括左壳、后端盖以及右壳,右壳与左壳之间形成容置齿轮轴系的齿轮腔,后端盖与左壳之间形成容置驱动电机和发电机的电机腔,左壳设于右壳和后端盖之间,其中,左壳上设有回油槽,回油槽两端分别与电机腔和齿轮腔连通,以将电机腔的润滑油导入齿轮腔内,回油槽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
°

[0006]可选地,回油槽包括差速器回油槽,差速器回油槽设于左壳,差速器回油槽一端导通至左壳的差速器左轴承孔,差速器回油槽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
°
,以保证整车在右转加速度0.36G或20
°
左倾坡上等极限状态下回油润滑差速器的左轴承或油封。
[0007]可选地,回油槽包括离合器回油槽,离合器回油槽设于左壳,离合器回油槽一端导通至左壳的离合器左轴承孔,离合器回油槽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
°
,以保证整车在右转加速度0.36G或20
°
左倾坡上等极限状态下回油润滑离合器的左轴承或油封。
[0008]可选地,回油槽的槽底面呈平面设置,回油槽靠近电机腔的一端高于回油槽靠近齿轮腔的一端设置。
[0009]可选地,后端盖的底部设有朝内的凸起,以减小电机腔底部的空间。
[0010]可选地,电机腔内容置有驱动电机和发电机,发电机低于驱动电机设置,凸起沿发电机的外缘轮廓间隔设置。
[0011]可选地,电机腔内容置有驱动电机和发电机,齿轮腔内容置有中间轴、差速器、离合器和发动机轴,驱动电机、中间轴、差速器、离合器、发动机、发电机依次齿轮啮合连接。
[0012]可选地,左壳底部设有冷却泵腔和离合器泵腔,冷却泵腔用于安装冷却油泵,以将齿轮腔内润滑油导至冷却模块后导至电机腔和齿轮腔,离合器泵腔用于容置离合器泵,以控制离合器的锁止和断开;
[0013]左壳设有冷却油泵的吸油油道、冷却油泵的输出油道、离合器泵的吸油油道以及
离合器泵到离合器的输出油道。
[0014]可选地,左壳和右壳设有飞溅润滑油道,飞溅润滑油道包括由三角形筋形成,三角形筋设于车辆前进时差速器齿轮向上转动一侧的斜上方,以将差速器搅起的油分为三股,包括一股导至差速器的轴承座,一股导向中间轴的齿轮,以及一股冲向齿轮腔的顶部,以通过齿轮腔顶部的凸起筋条导至下方的润滑部位。
[0015]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
[0016]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本壳体由左壳、后端盖和右壳组成,形成有电机腔和齿轮腔,用于混合动力驱动系统,齿轮腔用于各轴齿轮传动管,电机腔用于容置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的电机,包括驱动电机和发电机,左壳设有回油槽,以将对电机冷却润滑过程中输送至电机腔中的润滑油导回齿轮腔中,提高润滑效率,回油槽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
°
,从而在变速箱考核左右斜坡或拐弯工况最多考核36%坡度或0.36g加速度时,通过对回油槽的布置角度设置,保障整车在右转加速度0.36G或20
°
左倾坡上等极限状态下电机腔的润滑油能顺利沿回油槽导至齿轮腔内的轴承部位,保障充分润滑。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
[0018]图1

1为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机构的第一示意图;
[0019]图1

2为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机构的第二示意图
[0020]图2

1为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的第一示意图;
[0021]图2

2为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的第二示意图;
[0022]图2

3为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的第三示意图;
[0023]图2

4为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的第四示意图;
[0024]图2

5为本申请提供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的第五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左壳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中连通电机腔与齿轮腔的回油槽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壳体中电机腔底部存油状态示意图。
[0028]附图标注:
[0029]1‑
左壳,2

右壳,3

后端盖,6

齿轮腔,8

电机腔,101

驱动电机轴,102

中间齿轮轴,103

差速器轴,104

离合器轴,105

发动机轴,106

发电机轴,108

驱动电机,109

发电机,110

冷却油泵,111

离合器油泵,201

中间轴右轴承孔,202

差速器右轴承孔,203

离合器右轴承孔,205

发动机轴右轴承孔,207

驱动电机右轴承孔,208

中间轴左轴承孔,209

差速器左轴承孔,210

离合器左轴承孔,211

发动机轴左轴承孔,212

发电机右轴承孔,215

冷却泵腔,216

离合器泵腔,217

驱动电机左轴承孔,218

发电机左轴承孔,226

差速器回油槽,231

离合器回油槽,239

凸起,244

三角形筋,247

凸起筋条,251

水平线。
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壳;右壳,与所述左壳之间形成容置齿轮轴系的齿轮腔;后端盖,与所述左壳之间形成容置驱动电机和发电机的电机腔;所述左壳设于所述右壳和所述后端盖之间;其中,所述左壳上设有回油槽,所述回油槽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机腔和所述齿轮腔连通,以将所述电机腔的润滑油导入所述齿轮腔内,所述回油槽与水平线的夹角大于20
°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包括差速器回油槽,所述差速器回油槽设于所述左壳上,所述差速器回油槽一端导通至所述左壳的差速器左轴承孔,所述差速器回油槽与所述整车水平姿势方向的夹角大于20
°
,以保证整车在右转加速度0.36G或20
°
左倾坡上等极限状态下回油润滑差速器的左轴承或油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包括离合器回油槽,所述离合器回油槽设于所述左壳上,所述离合器回油槽一端导通至所述左壳的离合器左轴承孔,所述离合器回油槽与所述整车水平姿势方向的夹角大于20
°
,以保证整车在右转加速度0.36G或20
°
左倾坡上等极限状态下回油润滑离合器的左轴承或油封。4.如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合动力式驱动系统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槽的槽底面呈平面设置,所述回油槽靠近所述电机腔的一端高于所述回油槽靠近所述齿轮腔的一端设置。5.如权利要求1

3中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孟龙高伟唐琛薛龙肖腾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