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燕山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3379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包括加载架系统和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所述振动发生器和加载架滑轨连接,振动发生器两侧安置电动滑轮,置于单元层平板的上方;第二层单元层平板及以下的板上部布置可压缩的弹簧连接杆;所述单元层变形杆上设有弹簧和单向滑动卡槽,与侧向压力传感器连接,并安装在滑轮上;所述滑动轨道框为矩形,四角下方均布置弹簧、滑动卡槽和侧向压力传感器,并可叠加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可移动激振荷载模拟系统将可移动激振荷载产生的振动和压力输入到侧向单元体系统中,模拟在动荷载作用下侧向单元体的弹塑性变形,可以实时的观测实验数据的变化,对可移动激振荷载中侧向压力的变化做出直观的观测。化做出直观的观测。化做出直观的观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侧向压力测试和实验模拟
,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建筑、岩土、交通等领域的设计与施工中都会涉及侧向压力测试,通过模拟实验的方式对研究目标进行放缩实验,由实验数据来给实际工程提供可靠、安全的理论保证。可移动激振荷载如风载、地震荷载、车辆荷载等对分层施工的构筑物如高层建筑、桥梁、道路,人工或自然填充的基坑、路堤等的侧向压力的影响是一个长期反复作用的过程,层状单元层瞬时的微小变化不断叠加,随着时间的推移后出现宏观的数据变化,从而使人们对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压力和静力荷载进行对比,进而对在动荷载作用下物理参数进行系数修正。
[0003]当前理论上薄层单元法在这种微小变化引起侧向压力的改变的计算与推导上有很大的可行性,实验室中采用微小的探针对这种单元薄层的微小错动已经有成功的观测和量测,但由于实验装置过于精密和昂贵,其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很难推广供实际教研或工程中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基于薄层单元法的理论思想,为了直观模拟可移动激振荷载对侧向压力的影响和量测而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包括加载架系统和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
[0007]所述加载架系统包括加载架、加载架滑轨、振动发生器和电动滑轮;所述加载架滑轨固定连接在加载架上方中部区域的前后两侧之间;所述电动滑轮安装在振动发生器的两侧,所述振动发生器通过电动滑轮与加载架滑轨滑动连接;
[0008]所述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包括单元层平板、弹簧连接杆、单元层变形杆、侧向压力传感器、滑轮、滑动轨道框、滑轨连接杆和反力墙;所述滑动轨道框为矩形结构,其纵向均匀排列在加载架滑轨下方;所述反力墙分别设置在纵向均匀排列的滑动轨道框的左右两侧,各所述滑动轨道框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与反力墙之间均通过滑轨连接杆连接;所述滑轨连接杆与反力墙边缘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轨道框四角底部均连接有单元层变形杆;所述单元平层板分别设置在各滑动轨道框的上方,且由上至下位于第二层及以下的单元平层板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可压缩的弹簧连接杆,且所述弹簧连接杆的上端可在上一层单元平层板的底部滑动;所述单元层平板与滑动轨道框的左右两侧以及前后两侧之间分别连接有单元层变形杆,所述单元层变形杆的外端分别通过滑轮与滑动轨道框的四边滑动连接;所述单
元层平板一侧的单元层变形杆的外端连接有侧向压力传感器。
[0009]进一步的,所述单元层变形杆由弹簧和单向滑动卡槽依次连接而成。
[0010]进一步的,所述单元层平板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附有不同摩擦系数的粗糙材料。
[001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2]本专利技术采用可移动激振荷载模拟系统将可移动激振荷载产生的振动和压力输入到层状体系统中,单元层平板与单元层变形杆相连,模拟在动荷载作用下层状体的弹塑性变形,滑动轨道框叠加起来表现层状体的厚度,并在侧滑轮上设有压力传感器,可以实时的观测实验数据的变化,对可移动激振荷载中侧向压力的变化做出直观的观测。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加载架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图1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的单元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其中,附图标记:1

加载架;2

加载架滑轨;3

振动发生器;4

电动滑轮;5

单元层平板;6

弹簧连接杆;7

单元层变形杆;8

弹簧;9

单向滑动卡槽;10

侧向压力传感器;11

滑轮;12

滑动轨道框;13

滑轨连接杆;14

反力墙;15

压力接收装置;16

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顶部”、“底部”、“一侧”、“另一侧”、“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0022]参见附图1至6,给出了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所述装置包括加载架系统和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
[0023]所述加载架系统包括加载架1、加载架滑轨2、振动发生器3和电动滑轮4;所述加载架滑轨2固定连接在加载架1上方中部区域的前后两侧之间;所述电动滑轮4分别安装在振动发生器3的两侧,所述振动发生器3和电动滑轮4并排安装在压力输出部位;所述振动发生器3通过电动滑轮4与加载架滑轨2滑动连接。
[0024]所述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包括单元层平板5、弹簧连接杆6、单元层变形杆7、侧向压力传感器10、滑轮11、滑动轨道框12、滑轨连接杆13和反力墙14;所述单元层平板5的
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附有不同摩擦系数的粗糙材料;所述滑动轨道框12为矩形结构,其纵向均匀排列在加载架滑轨2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轨道矿12纵向均匀排列有五个;所述反力墙14分别设置在纵向均匀排列的滑动轨道框12的左右两侧,各所述滑动轨道框12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与反力墙14之间均通过滑轨连接杆13连接;所述滑轨连接杆13与反力墙14边缘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轨道框12四角底部均连接有单元层变形杆7,且相邻两个滑动轨道框12的四角之间通过单元层变形杆7经螺栓连接;所述单元平层板5分别设置在各滑动轨道框12的上方,且由上至下位于第二层及以下的单元平层板5的上表面均设置有可压缩的弹簧连接杆6,且所述弹簧连接杆6的上端可在上一层单元平层板5的底部滑动;所述单元层平板5与滑动轨道框12的前后两侧之间以及左右两侧之间分别通过一根单元层变形杆7连接,所述单元层变形杆7的一端分别穿过单元层平板5,且所述单元层平板5与滑动轨道框12之间的单元层变形杆7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移动激振荷载作用下侧向压力量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加载架系统和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所述加载架系统包括加载架、加载架滑轨、振动发生器和电动滑轮;所述加载架滑轨固定连接在加载架上方中部区域的前后两侧之间;所述电动滑轮安装在振动发生器的两侧,所述振动发生器通过电动滑轮与加载架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层状侧向压力模拟器系统包括单元层平板、弹簧连接杆、单元层变形杆、侧向压力传感器、滑轮、滑动轨道框、滑轨连接杆和反力墙;所述滑动轨道框为矩形结构,其纵向均匀排列在加载架滑轨下方;所述反力墙分别设置在纵向均匀排列的滑动轨道框的左右两侧,各所述滑动轨道框左右两侧的前后两端与反力墙之间均通过滑轨连接杆连接;所述滑轨连接杆与反力墙边缘滑动连接;所述滑动轨道框四角底部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莹周城屹
申请(专利权)人:燕山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