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宏澜专利>正文

一种抗菌型医用涂布无纺布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291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型医用涂布无纺布的制备方法,首先,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晶须和纳米二氧化钛晶须进行改性,将改性晶须混入纺丝原液中纺丝并制成无纺布基体;在氧化石墨烯上负载可持续释放的A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型医用涂布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纺布
,具体是一种抗菌型医用涂布无纺布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作为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被广泛运用于一次性口罩、实验服、伤口包扎等情况,目前市面上用于伤口包扎的无纺布仅仅是通过压迫血管来减少血液流失,进行止血,而血液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无纺布在吸收血液后,不及时更换就极易造成细菌的滋生从而引发伤口的进一步感染,但是频繁更换无纺布又会造成药物敷料的浪费,且更换过程也十分麻烦,尤其是身边没有专业人士帮忙更换无纺布的话,就很容易导致伤口包扎不完全,增加伤口感染和撕裂的风险。
[0003]其次,无纺布在吸收血液后,血液将伤口和无纺布粘附在一起,在更换无纺布时极易扯破伤口,造成伤口的二次撕裂,减缓伤口愈合进程;传统无纺布的抗拉强度也比较差,稍微使点力气便容易断裂,因此人们亟需一种具有强效抗菌作用、抗拉强度高不易断裂、能促进伤口愈合,拆换无纺布时不会对伤口造成撕裂的医用涂布无纺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型医用涂布无纺布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菌型医用涂布无纺布,所述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无纺布基体90

100份、涂层A15

25份、涂层B15

25份。
[0006]本专利技术将涂层A涂覆在无纺布基体的下表面,将涂层B涂覆在无纺布基体的上表面,涂层A、涂层B、无纺布基体中均含有抑菌、抗菌物质,在使用时需要将医用无纺布下表面贴附在伤口处,涂层B可有效抑制外部细菌的入侵,预防感染,涂层A可有效抑制伤口内部细菌的滋生,加速伤口愈合,利用涂层A、涂层B、无纺布基体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抑菌,加快伤口愈合,降低感染风险。
[0007]优选地,所述无纺布基体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改性晶须20

30份、纺丝液70

90份、氯乙酸8

12份、丙烯酸8

12份、二苯甲酮8

12份;所述纺丝液为聚氨酯、聚丙烯、聚羟基乙酸中的一种或多种。
[0008]本专利技术在纺丝液中特别添加有改性晶须,可有效增加医用无纺布的拉伸强度,避免传统医用无纺布拉伸强度不足容易断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中添加的晶须为纳米氧化锌晶须和纳米二氧化钛晶须,具有一定的光催化能力和抑菌效果;本专利技术在制得无纺布A后,将无纺布A先浸没在氢氧化钠中进行碱化处理,又浸没在氯乙酸、丙烯酸、二苯甲酮中进行醚化处理,制得的无纺布基体在具有止血作用的同时还具有可溶的特性,用水可直接溶解无纺布基体,减少了在更换无纺布时因为血液凝固在无纺布上而造成伤口二次撕裂的情况;丙烯酸、二苯甲酮作为催化剂,促进了无纺布基体上羧基的增加,在后期涂覆涂层A时,促进涂
层A中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环氧基发生开环,从而能将改性氧化石墨烯接枝在无纺布基体表面而不容易脱落。
[0009]本专利技术利用硅烷偶联剂对纳米氧化锌晶须、纳米二氧化钛晶须进行改性,硅烷偶联剂水解产生硅羟基,硅羟基发生脱水缩合,与纳米氧化锌晶须、纳米二氧化钛晶须表面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将纳米氧化锌晶须、纳米二氧化钛晶须表面的羟基替换为硝基,纳米氧化锌晶须、纳米二氧化钛晶须之间的氢键作用力减弱,由于静电相互原理,纳米氧化锌晶须、纳米二氧化钛晶须便均匀分散在纺丝液中而不发生团聚;同时,由于纳米氧化锌晶须、纳米二氧化钛晶须的存在,可以使制得的改性纱线具有粗糙的表面,更有利于后期涂层A、涂层B涂覆的时候形成物理锁扣,增加涂层A、涂层B在无纺布基体上的附着力。
[0010]优选地,所述改性晶须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纳米氧化锌晶须20

30份、纳米二氧化钛晶须20

30份、硅烷偶联剂10

16份。
[0011]优选地,所述涂层A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改性氧化石墨烯20

30份、月桂酸酐12

14份、冰醋酸10

20份、涂层基料30

60份。
[0012]优选地,所述改性氧化石墨烯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氧化石墨烯50

60份、乙酸锌8

10份、氢氧化钠10

20份、硝酸银15

25份。
[0013]本专利技术中的涂层A特别添加有改性氧化石墨烯,在超声分散条件下,乙酸锌中的Zn
+
被静电吸附到部分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的氨基上,同时氢氧化钠发生还原反应,氢氧化钠中的OH

离子与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的Zn
+
反应生成ZnO核,Ag
+
被吸附在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的ZnO核上,且Ag
+
能持续释放,避免了传统银离子杀菌剂不能够持续杀菌的问题,且不容易脱落;本专利技术还在涂层A中添加了月桂酸酐,利用涂层A中壳聚糖与月桂酸酐的取代反应,将壳聚糖分子上氨基中的氮原子用月桂酸酐进行取代,制备得到的壳聚糖在保留其辅助伤口愈合、杀菌、凝血作用的同时还具备一定的疏水功能,防止涂层B中多孔淀粉对血液的过多吸附。
[0014]优选地,所述涂层B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抗菌微胶囊20

30份、多孔淀粉30

40份、无水碳酸钠10

20份、三偏磷酸钠10

16份、涂层基料40

60份。
[0015]优选地,所述抗菌微胶囊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乙基纤维素20

40份、植物提取液20

30份、乳化剂10

18份、明胶30

50份、十二烷基硫酸钠16

18份;所述植物提取液为紫雏菊提取液、生姜提取液、葡萄籽提取液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乳化剂为司班80。
[0016]本专利技术中的涂层B涂覆在无纺布基体的上表面,涂层B中特别添加有抗菌微胶囊和多孔淀粉,利用多孔淀粉来吸收伤口流出的血液,促进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在伤口处的聚集,加快伤口止血过程;抗菌微胶囊以具有抗菌作用的植物提取液为芯材,以乙基纤维素、明胶为壁材,将抗菌微胶囊分散在涂料B中,抗菌微胶囊表面含有的氨基与涂层A中改性氧化石墨烯表面的部分羧基发生缩合反应,在涂层A与涂层B中形成交联结构,增加了涂层A、涂层B在无纺布基体表面的粘附力,同时,抗菌微胶囊的添加一方面可以通过释放抗菌物质来抵抗外源细菌对伤口的侵袭,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植物提取液掩盖药物带来的刺激性气味,使人心情愉悦。
[0017]优选地,所述涂层基料包括各原料组分如下:以重量份计,壳聚糖40

60份、胶黏剂15...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型医用涂布无纺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无纺布基体:A. 制备改性晶须:将纳米氧化锌晶须、纳米二氧化钛晶须加入到乙醇溶液中混合均匀,加入硅烷偶联剂,调节pH值为5,继续搅拌反应40min,得到改性晶须;B. 制备无纺布:将N,N

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纺丝液中搅拌混匀,提升转速至1200r/min并加入改性晶须,静电纺丝,得到改性纱线,将改性纱线制成无纺布A;C. 制备无纺布基体:a) 将无纺布A在乙醇中浸泡20min,于24℃条件下,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继续搅拌反应15min,取出晾干,得到无纺布B;b) 将氢氧化钠置于氯乙酸溶液中搅拌溶解,再依次加入丙烯酸、二苯甲酮搅拌均匀,调节pH值为7,再放入无纺布A浸泡1.5h,取出,乙醇洗涤,置于紫外灯下固4.5h,得到无纺布基体;(2)制备涂层A;A.制备改性氧化石墨烯:将氧化石墨烯置于乙醇溶液中超声分散30min,依次加入乙酸锌、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反应1.5h,升高温度至155℃,加入硝酸银继续搅拌,恒温反应22h,去离子水洗涤干燥,于100℃条件下置于尿素溶液中搅拌反应30min,再次用去离子水洗涤干燥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B.合成涂层A:室温条件下,将壳聚糖加入到乙酸溶液中搅拌溶解,升高温度至55℃,加入月桂酸酐、乙醇溶液继续搅拌,恒温反应13h后,依次加入冰醋酸、涂层基料、改性氧化石墨烯搅拌得到涂层A;C.下表面涂覆:将涂层A涂覆在无纺布基体的下表面,反应9h后,置于135℃紫外灯下固化4.5小时;(3)制备涂层B:A....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一IntClA六一L一五一八
申请(专利权)人:王宏澜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