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2775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15
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及方法,方法包括:扫描运行于安检机的皮带传输机上的箱包,获取箱包的X光图像;基于图片识别技术将X光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箱包的X光图像与预先存储的所有危禁物品的X光模拟图片进行特征匹配,基于特征匹配结果判断箱包是否具有危禁物品;对于不含携带危禁物品时,生成对应箱包的唯一识别编码,并生成包含对应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将唯一识别编码存储于编码共享服务器中;将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粘贴于对应箱包的封口处;扫描具有防撕标签贴纸的箱包,将扫描到的唯一识别编码与编码共享服务器中存储的唯一识别编码进行匹配,匹配通过,则判断对应箱包为免检箱包,无需过安检机。需过安检机。需过安检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路客运旅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X光安检机配合人工智能、视频图像实时识别具有识别准确、高效快捷、捕捉精准、低差错等优势,是铁路智慧车站旅服实现快速安检的方向和发展道路;同时很多车站都设有地铁站,地铁站同样配置有安检设备,如果在提高安检设备的同时安检信息共享则更有益于铁路安检的通畅。
[0003]铁路客运车站实现高速安检是智慧车站的发展方向。高速铁路提供高速高效低差错的安检装置、避免站房前人流过大、缩短进站时间已成为提高客运舒适度和快捷高效的主要发展方向,随着高速铁路客运业务的逐步提升,人们对高速铁路舒适和快捷程度的接受增大,十年前设计的客运站预测的客流量已与今日客流完全不对等,缓慢的现状安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铁路需求,如何提升客运站房的中转能力,从而降低站房候车室面积,达到通过式车站功能,提升客运服务水平,已成为铁路客运追逐的方向;
[0004]传统现状安检方法为:
[0005]在车站站房进站口设置安检门,由铁路安全检测职工分工合作,一部分人在安检门后进行身体的二次搜查,一部分人在X光安检机装置后人工识别可疑物品。首先乘客进安检门进行初步安检,其次由安检人员对乘客随身物品进行摸查;而乘客所携带的箱包等需要经过X光安检机透视安检,X光安检机由人工进行识别辨别管制刀具,危禁品等。铁道部规定的不能携带上车的危禁品繁多,需要有相当经验的人员进行连续辨别。而目前铁路采用的安检设备配合安检人员效率底下,X光扫描区域为1.6m,皮带传输速率为0.2m/s,故而每间物品的安检时间约为8s;整个皮带长约5m,辅助皮带2m,即物品从上安检设备到出安检机需要35s;这就是我们常常看到安检机前排长队的原因,为了不至于安检设备堵塞,每台安检机前段需要一名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即每组安检机需要4人次。如算上换班人员需要12人次;效率智能满足每小时450件(3600s/8s)物品的安检。如果平均每人携带1.5件物品,则每小时可通过人数为300人。对于日客流量达到十万的车站,平均每小时进站人数为6000人,需要20台安检设备不休停连轴运转。对于特大型站房,同时候车人数达到2万人的车站,则需要配置安检台数为66台。
[0006]该方法存在人员配置大,倒班人员多,需要配置人员专用休息倒班场所,验证速度慢;特别是节假日和春运期间,每队列排队人员超过四五十人,严重影响铁路的风貌和服务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技术弊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及方法,具体方
案如下: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X光图像采集单元、图像处理识别单元、编码单元、粘贴单元、编码共享服务器和扫描单元,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识别单元中预先存储有基于危禁物品大数据机器学习获得的所有危禁物品的X光模拟图片;
[0009]所述X光图像采集单元用于扫描运行于安检机的皮带传输机上的箱包,获取箱包的X光图像;
[0010]所述图像处理识别单元用于将X光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箱包的X光图像与X光模拟图片进行特征匹配,基于特征匹配结果判断所述箱包是否具有危禁物品;
[0011]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在图像处理识别单元识别到对应箱包不含携带危禁物品时,生成对应箱包的唯一识别编码,并生成包含对应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
[0012]所述粘贴单元用于将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粘贴于对应箱包的封口处;
[0013]所述编码共享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唯一识别编码;
[0014]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的箱包,并将扫描到的唯一识别编码与编码共享服务器中存储的唯一识别编码进行匹配,匹配通过,则判断对应的箱包为免检箱包,无需过安检机。
[0015]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X光图片服务器,所述X光图片服务器用于存储X光图像采集单元单元采集的X光图像,并供所述图像处理识别单元调取所述X光图像。
[0016]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皮带传输控制单元,所述皮带传输控制单元用于当X光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箱包的X光图像不清晰或无法辨认时,控制放慢皮带传输机速度或者暂时停止皮带传输机,以使X光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清晰的X光图像。
[0017]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分练单元,所述分练单元用于将具有危禁物品的箱包通过皮带传输机送出到人工搜检区域,以单独分练出来待人工搜检,并将不含危禁物品的箱包则通过皮带传输机送出至旅客自取区域。
[0018]进一步地,所有防撕标签贴纸为防撕RFID标签贴纸,所述唯一识别编码存储于对应的RFID标签中。
[0019]进一步地,所述防撕标签贴纸为具有二维码的防撕贴纸,所述唯一识别编码存储于对应的二维码中。
[0020]进一步地,所述X光图像采集单元为X光高清高速相机。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0022]扫描运行于安检机的皮带传输机上的箱包,获取箱包的X光图像;
[0023]基于图片识别技术将X光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箱包的X光图像与预先存储的所有危禁物品的X光模拟图片进行特征匹配,基于特征匹配结果判断所述箱包是否具有危禁物品;
[0024]对于不含携带危禁物品时,生成对应箱包的唯一识别编码,并生成包含对应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并将所述唯一识别编码存储于编码共享服务器中;
[0025]将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粘贴于对应箱包的封口处;
[0026]扫描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的箱包,并将扫描到的唯一识别编码与编码共享服务器中存储的唯一识别编码进行匹配,匹配通过,则判断对应的箱包为免检箱包,无需过安检机;
[0027]其中,X光模拟图片为基于危禁物品大数据机器学习获得的所有危禁物品的X光模拟图片。
[0028]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当X光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箱包的X光图像不清晰或无法辨认时,控制放慢皮带传输机速度或者暂时停止皮带传输机,以使X光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清晰的X光图像。
[0029]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分练单元将具有危禁物品的箱包通过皮带传输机送出到人工搜检区域,以单独分练出来待人工搜检,并将不含危禁物品的箱包则通过皮带传输机送出至旅客自取区域。
[003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1]本专利技术涵盖了X光图片高清高速采集、X光图片物品识别技术、数据的存储、挖掘和匹对等多项智能集控功能,并通过与铁路网大数据进行安检信息共享、安检物品图片AI学习、铁路公安安防管理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了铁路客运站进站的安检由300人/h到达1500人/h以上的安检效率。缩短了进站时间,直接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X光图像采集单元、图像处理识别单元、编码单元、粘贴单元、编码共享服务器和扫描单元,其中,所述图像处理识别单元中预先存储有基于危禁物品大数据机器学习获得的所有危禁物品的X光模拟图片;所述X光图像采集单元用于扫描运行于安检机的皮带传输机上的箱包,获取箱包的X光图像;所述图像处理识别单元用于将X光图像采集单元获取的箱包的X光图像与X光模拟图片进行特征匹配,基于特征匹配结果判断所述箱包是否具有危禁物品;所述编码单元用于在图像处理识别单元识别到对应箱包不含携带危禁物品时,生成对应箱包的唯一识别编码,并生成包含对应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所述粘贴单元用于将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粘贴于对应箱包的封口处;所述编码共享服务器用于存储所述唯一识别编码;所述扫描单元用于扫描具有唯一识别编码的防撕标签贴纸的箱包,并将扫描到的唯一识别编码与编码共享服务器中存储的唯一识别编码进行匹配,匹配通过,则判断对应的箱包为免检箱包,无需过安检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X光图片服务器,所述X光图片服务器用于存储X光图像采集单元单元采集的X光图像,并供所述图像处理识别单元调取所述X光图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皮带传输控制单元,所述皮带传输控制单元用于当X光图像采集单元采集的箱包的X光图像不清晰或无法辨认时,控制放慢皮带传输机速度或者暂时停止皮带传输机,以使X光图像采集单元采集到清晰的X光图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速高效的客运站房数据共享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分练单元,所述分练单元用于将具有危禁物品的箱包通过皮带传输机送出到人工搜检区域,以单独分练出来待人工搜检,并将不含危禁物品的箱包则通过皮带传输机送出至旅客自取区域。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同伍刘谦李建军孟军锋徐程谭圆梅振刘思然魏留恒张顺波冯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武汉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