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2624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7:01
阀装置具备主体(51)、阀芯(52)以及控制阀部件(Y1),该控制阀部件(Y1)使作用于压力室(51g、58a)的压力变化,而该压力室(51g、58a)产生用于使阀芯(52)移动的控制压力。控制阀部件(Y1)具有:基部(Y11、Y121、Y13),该基部形成有制冷剂室(Y19)、与制冷剂室(Y19)连通并且与所述压力室(51g、58a)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孔(Y16)、与制冷剂室(Y19)连通并且与该控制阀部件(Y1)外的制冷剂通路(51c、51k)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孔(Y17、Y18);驱动部(Y123、Y124、Y125),该驱动部当自身的温度变化时进行位移;放大部(Y126、Y127),该放大部对驱动部(Y123、Y124、Y125)的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位移进行放大;可动部(Y128),该可动部被传递由放大部(Y126、Y127)放大后的位移而在制冷剂室(Y19)内移动,从而对第二制冷剂孔(Y17、Y18)相对于制冷剂室(Y19)的开度进行调整。(Y19)的开度进行调整。(Y19)的开度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阀装置
[0001]相关申请的相互参照
[0002]本申请基于在2019年2月28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19

35222号和在2020年2月20日提出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号2020

27187号,并将其记载内容通过参照而编入于此。


[000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制冷循环的阀装置。

技术介绍

[0004]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在制冷循环内使用的膨胀阀中,调整制冷剂的流量的阀由步进电动机驱动。
[0005]现有技术文献
[0006]专利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

14306号公报
[0008]根据专利技术人的研究,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膨胀阀由于具备步进电动机,因此体型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容易使制冷循环所使用的膨胀阀等阀装置的体型比以往减小。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观点,用于制冷循环的阀装置具备:
[0011]主体,该主体形成有流入口、流出口和使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流出口流动的制冷剂流通的阀室;
[0012]阀芯,该阀芯通过在所述阀室内位移来调整通过所述阀室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流出口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以及
[0013]控制阀部件,该控制阀部件使作用于压力室的压力变化,该压力室产生用于使所述阀芯移动的控制压力,
[0014]所述控制阀部件具有:
[0015]基部,该基部形成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室、与所述制冷剂室连通并且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孔以及与所述制冷剂室连通并且与该控制阀部件外的制冷剂的通路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孔;
[0016]驱动部,该驱动部当自身的温度变化时进行位移;
[0017]放大部,该放大部对所述驱动部的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位移进行放大;以及
[0018]可动部,该可动部被传递由所述放大部放大后的位移而在所述制冷剂室内移动,从而调整所述第二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的开度,
[0019]在所述驱动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了位移时,所述驱动部在施力位置对所述放大部施力,从而所述放大部以铰链为支点进行位移,并且所述放大部在所述放大部与所述
可动部的连接位置对所述可动部施力,
[0020]从所述铰链到所述连接位置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铰链到所述施力位置为止的距离长。
[0021]这样构成的控制阀部件的放大部作为杠杆而发挥功能,因此,驱动部的与温度变化对应的位移量被杠杆放大后传递到可动部。这样,利用杠杆来放大由热膨胀引起的位移量,这有助于与不利用这样的杠杆的阀装置相比的小型化。
[0022]此外,附加于各构成要素等的带括号的参照符号表示该构成要素等与后述的实施方式中所记载的具体的构成要素等的对应关系的一例。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制冷循环的结构的图。
[0024]图2是表示膨胀阀的安装形态的图。
[0025]图3是膨胀阀的剖视图。
[0026]图4是图3中的阀组件及其周边的放大剖视图。
[0027]图5是微型阀的分解图。
[0028]图6是微型阀的主视图。
[0029]图7是图6的VII

VII剖视图,表示非通电时的状态。
[0030]图8是图6的VIII

VIII剖视图,表示非通电时的状态。
[0031]图9是图6的VII

VII剖视图,表示最大电力通电时的状态。
[0032]图10是图6的VIII

VIII剖视图,表示最大电力通电时的状态。
[0033]图11是表示占空比与所输出的制冷剂的压力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0034]图12是表示制冷剂回路的非工作时的阀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5]图13是表示在制冷剂回路工作时占空比为零的情况下的阀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6]图14是表示在制冷剂回路工作时占空比为100%的情况下的阀的状态的剖视图。
[0037]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中的微型阀的剖视图。
[0038]图16是图15的XVI部放大图。
[0039]图17是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40]图18是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41]图19是图18的XIX

XIX剖视图。
[0042]图20是图19的XX

XX剖视图。
[0043]图21是图18的XXI向视图。
[0044]图22是微型阀的分解图。
[0045]图23是微型阀的剖视图,表示非通电时的状态。
[0046]图24是微型阀的剖视图,表示通电时的状态。
[0047]图25是表示膨胀阀的开阀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8]图26是表示膨胀阀的闭阀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0049]图27是第五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局部剖视图。
[0050]图28是图27的XXVIII

XXVIII剖视图。
[0051]图29是第六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52]图30是第七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53]图31是第八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54]图32是图31的XXXII

XXXII剖视图。
[0055]图33是第九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0056]图34是图33的XXXIV

XXXIV剖视图。
[0057]图35是图34的XXXV

XXXV剖视图。
[0058]图36是第十实施方式中的膨胀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9](第一实施方式)
[0060]以下,对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膨胀阀5是电动式膨胀阀,应用于车辆用空调装置的蒸气压缩式的制冷循环1。制冷循环1采用氟利昂系制冷剂(R134a)作为制冷剂,构成高压制冷剂的压力不超过制冷剂的临界压力的亚临界循环。首先,制冷循环1的压缩机2从未图示的车辆行驶用发动机经由电磁离合器等得到驱动力,从而吸入制冷剂并对其进行压缩。此外,压缩机2也可以由利用从未图示的电动马达输出的驱动力进行驱动的电动压缩机构成。
[0061]冷凝器3是使从压缩机2排出的高压制冷剂与由未图示的冷却风扇吹送的外气(即车室外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使高压制冷剂散热而使其冷凝的散热用热交换器。
[0062]在冷凝器3的出口侧连接有接收器4,该接收器4将从冷凝器3流出的高压制冷剂分离为气相制冷剂和液相制冷剂并积存循环内的剩余液相制冷剂。而且,在接收器4的液相制冷剂出口连接有膨胀阀5。膨胀阀5配置于将车室内和车室外隔开的防火墙的车室侧。
[0063]该膨胀阀5是使从接收器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阀装置,用于制冷循环,其特征在于,具备:主体(51),该主体形成有流入口(51a)、流出口(51b)和使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流出口流动的制冷剂流通的阀室(51g);阀芯(52),该阀芯通过在所述阀室内位移来调整通过所述阀室从所述流入口向所述流出口流动的制冷剂的流量;以及控制阀部件(Y1),该控制阀部件使作用于压力室(51g、58a)的压力变化,该压力室(51g、58a)产生用于使所述阀芯移动的控制压力,所述控制阀部件具有:基部(Y11、Y121、Y13),该基部形成有供制冷剂流通的制冷剂室(Y19)、与所述制冷剂室连通并且与所述压力室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孔(Y16)以及与所述制冷剂室连通并且与该控制阀部件外的制冷剂的通路(51c、51k)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孔(Y17、Y18);驱动部(Y123、Y124、Y125),该驱动部当自身的温度变化时进行位移;放大部(Y126、Y127),该放大部对所述驱动部的由温度的变化引起的位移进行放大;以及可动部(Y128),该可动部被传递由所述放大部放大后的位移而在所述制冷剂室内移动,从而调整所述第二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的开度,在所述驱动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发生了位移时,所述驱动部在施力位置(YP2)对所述放大部施力,从而所述放大部以铰链(YP0)为支点进行位移,并且所述放大部在所述放大部与所述可动部的连接位置(YP3)对所述可动部施力,从所述铰链到所述连接位置为止的距离比从所述铰链到所述施力位置为止的距离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室是所述阀室,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孔连通的所述通路是供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第一通路(51c),在所述基部形成有第三制冷剂孔(Y18),该第三制冷剂孔与供比所述高压低的低压流动的第二通路(51k)连通并且与所述制冷剂室连通,所述可动部被传递由所述放大部放大后的位移而在所述制冷剂室内移动,由此对所述第二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的开度和所述第三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的开度中的至少一方进行调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具有板形状的第一外层(Y11)、板形状的第二外层(Y13)以及被所述第一外层和所述第二外层夹持而固定的固定部(Y121),在所述第二外层形成有所述第一制冷剂孔、所述第二制冷剂孔以及所述第三制冷剂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层配置在比所述第一外层靠近所述阀芯的一侧,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二通路形成于所述主体。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外层形成有使电气配线(Y6、Y7)通过的孔(Y14、Y15),该电气配线用于使所述驱动部的温度变化。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被控制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以及中间位置,该第一位置使所述第二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全闭,并且使所述第三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全开,该第二位置使所述第二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全开,并且使所述第三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全闭,该中间位置使所述第二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以全闭与全开之间的中间开度打开,并且使所述第三制冷剂孔相对于所述制冷剂室以全闭与全开之间的中间开度打开。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间隙传感器(55),该间隙传感器固定于所述主体并对所述阀芯的提升量进行检测。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装置是在所述制冷循环中在蒸发器(6)的制冷剂流上游侧使制冷剂减压膨胀的膨胀阀,该阀装置具备固定于所述主体的自主部(54),所述自主部具有:复合传感器(54c),该复合传感器检测从所述蒸发器流出的制冷剂的温度和压力;以及驱动电路(54d),该驱动电路根据所述复合传感器检测出的温度和压力来控制所述驱动部的温度。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部件具备故障检测部(Y50),该故障检测部输出用于辨别该控制阀部件是在正常地工作还是发生了故障的信号。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是与所述放大部的应变量对应的信号。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通过通电而发热,所述故障检测部向在所述控制阀部件发生了故障的情况下停止对所述控制阀部件的通电的装置(54d)输出所述信号。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电路(54d),该电路能够对控制装置(Y55)进行通知,该控制装置对向人进行报告的报告装置(Y56)进行控制,所述电路从所述故障检测部接收所述信号,基于所述信号来判定所述控制阀部件是在正常地工作还是发生了故障,并基于判定为发生了故障的情况而对所述控制装置进行通知,以使所述报告装置报告所述控制阀部件发生了故障的情况。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阀部件由半导体芯片构成。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装置是使制冷剂减压的膨胀阀,与所述第二制冷剂孔连通的所述通路是供由所述膨胀阀减压之前的高压的制冷剂流动的第一通路(51c),在所述制冷循环中由使制冷剂冷凝的冷凝器(3)冷凝后的制冷剂流入所述流入口,
从所述流入口流入的制冷剂在形成于所述阀芯与阀座(51j)之间的节流通路(51h)通过,从而与所述高压的制冷剂相比被减压至低压,通过所述节流通路(51h)而减压后的制冷剂通过第二通路(51k)并在此之后从所述流出口流出,所述流出口与在所述制冷循环中使制冷剂蒸发的蒸发器(6)的入口侧连通,该阀装置设置有将所述制冷剂室的制冷剂引导至第二通路的低压连通流路(58b、YV3)。1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本阳一郎押谷洋长野阳平小川博史内田和秀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