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架和具有这种行星齿轮架的行星齿轮变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行星齿轮变速器的行星齿轮架。本专利技术还涉及具有这种行星齿轮架的行星齿轮变速器。
技术介绍
[0002]行星齿轮变速器用于许多应用中,其中必须在较小的结构空间内实现高的减速比或增速比。行星齿轮变速器的特征特别在于其具有行星齿轮架,在该行星齿轮架处支承有至少一个行星齿轮,但通常是三个或四个行星齿轮。行星齿轮在内侧与太阳齿轮径向啮合,而在外侧与齿圈径向啮合。虽然行星齿轮架和太阳齿轮通常可围绕行星齿轮架旋转轴线旋转,但是行星齿轮各自围绕行星齿轮旋转轴线可旋转地支承在行星齿轮架中。
[0003]根据行星齿轮架的设计,行星齿轮架具有两个以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布置的架部段,在这些架部段中针对每个行星齿轮布置有第一支承孔和第二支承孔。支承孔具有封闭的圆周。在两个架部段之间布置有收纳腔,在该收纳腔中可以布置有行星齿轮。在许多情况下,行星齿轮包括行星齿轮轴,该行星齿轮轴贯穿通过行星齿轮并且在两侧突出于行星齿轮之上。行星齿轮轴的突出部段接合到两个支承孔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52)的行星齿轮架(36),其包括:
‑
架体(12),所述架体(12)沿行星齿轮架旋转轴线(APT)延伸;
‑
与所述架体(12)连接的第一架部段(14);以及
‑
与所述架体(12)连接的第二架部段(16),其中,
‑
所述第一架部段(14)和所述第二架部段(16)沿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轴线(APT)以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布置并且形成至少一个收纳腔(20),可向所述收纳腔(20)中引入至少一个行星齿轮(22,49);
‑
所述至少一个行星齿轮(22,49)具有第一支承部段(32)和第二支承部段(34),利用所述第一支承部段(32)和所述第二支承部段(34)可将所述行星齿轮(22,49)围绕行星齿轮旋转轴线(APR)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行星齿轮架(36)中;
‑
所述第一架部段(14)针对每个行星齿轮(22,49)具有第一支承凹槽(38),并且所述第二架部段(16)针对每个行星齿轮(22,49)具有第二支承凹槽(30);以及
‑
所述第一支承凹槽(40)形成第一接触表面(42),当所述行星齿轮(22,49)布置在所述收纳腔(20)中时,所述第一支承凹槽(40)以所述第一接触表面(42)与所述第一支承部段(32)接触;
‑
所述第二支承凹槽(38)形成第二接触表面(44),当所述行星齿轮(22,49)布置在所述收纳腔(20)中时,所述第二支承凹槽(38)以所述第二接触表面(44)与所述第二支承部段(34)接触;
‑
所述第一接触表面(42)和/或所述第二接触表面(44)由通过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轴线(APT)和所述行星齿轮旋转轴线(APR)伸展的连接直线(G)分成第一接触表面部段(46)和第二接触表面部段(48);
‑
所述第一接触表面部段(46)与所述连接直线(G)围成第一角度(α);
‑
所述第二接触表面部段(48)与所述连接直线(G)围成第二角度(β);
‑
所述第一角度(α)和所述第二角度(β)位于垂直于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轴线(APT)伸展的平面内;以及
‑
所述第一角度(α)和所述第二角度(β)不相等,并且所述角度(α,β)中的至少一个大于9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星齿轮架(3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承凹槽(38)的所述第一角度(α)和所述第二角度(β)相对于所述行星齿轮架旋转轴线(APT)与所述第二支承凹槽(40)的所述第一角度(α)和所述第二角度(β)反向布置。3.一种行星齿轮变速器(52)的行星齿轮架(36),其包括:
‑
架体(12),所述架体(12)沿行星齿轮架旋转轴线(APT)延伸;
‑
与所述架体(12)连接的第一架部段(14);以及
‑
与所述架体(12)连接的第二架部段(16),其中,
‑
技术研发人员:加布里埃尔,
申请(专利权)人:亿迈齿轮两合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