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燃料板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2928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核燃料板上料机构,它包括上料转运小车(32)、上料架(33)和车体导向机构(34),上料架(33)的顶部固设有两个导向板I(35),上料架(33)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板I(35)之间的导向轨道I(36),上料架(33)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轴承I(37),上料架(33)顶部的一边缘上固设有锁紧座I(38),另一边缘上固设有两个楔形块I(39),上料架(33)的前后侧均设置有车体导向机构(34),车体导向机构(34)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机架(40),机架(40)上旋转安装有多个轴承(4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提高核燃料板上料效率、减轻核燃料板上料难度、操作简单。操作简单。操作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燃料板上料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核燃料板上料的
,特别是一种核燃料板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核燃料板为具有一定厚度的长条形板状,其生产成型后需要对其厚度进行检测,其目的是剔除厚度不符合要求的核燃料板。现有的检测方式是采用机器人手臂将上料架上的核燃料板抓取到检测工位上,通过厚度检测传感器来检测待检测核燃料板的厚度。当机械手臂在抓取核燃料板前,需要工人将核燃料板堆叠在上料架的指定区域内,以确保机械手臂能够精确抓取到指定区域内的核燃料板,但是人工在上料架上堆叠核燃料板时,难以保证核燃料板精确的定位在上料架上,从而增加了核燃料板的上料难度,且需要工人一个接一个的将核燃料板堆叠在上料架上,增加了上料时间,进而增加了核燃料板的上料效率。此外,将核燃料板安放在上料架上还需要反复调整核燃料板的位置,非常繁琐,增加了工人的上料难度。因此,亟需一种提高核燃料板上料效率、减轻核燃料板上料难度的上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提高核燃料板上料效率、减轻核燃料板上料难度、操作简单的核燃料板上料机构。
[0004]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核燃料板上料机构,它包括上料转运小车、上料架和车体导向机构,所述上料架的顶部固设有两个导向板I,上料架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板I之间的导向轨道I,上料架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轴承I,上料架顶部的一边缘上固设有锁紧座I,另一边缘上固设有两个楔形块I,两个楔形块I的楔形面相对立设置,上料架的前后侧均设置有车体导向机构,车体导向机构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机架,机架上旋转安装有多个轴承;
[0005]所述上料转运小车包括车体和托架,所述车体的顶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导向板II,车体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板II之间的导向轨道II,车体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轴承II,车体顶部的一边缘上固设有锁紧座II和楔形块II,两个楔形块II的楔形面相对立设置,托架限制于两个导向板II之间且支撑于万向轴承II的顶表面上,托架的底表面上且位于其两端均固设有一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两个楔形块III,位于后端的定位结构的两个楔形块III的楔形面分别与两个楔形块II的楔形面相配合,托架上设置有螺纹杆,螺纹杆的螺纹段贯穿托架设置,且螺纹段与锁紧座II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螺纹杆的顶部固设有旋钮,旋钮设置于托架上方,所述托架上设置有多个核燃料板限位结构,核燃料板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板,限位板所围成容纳槽,容纳槽与核燃料板的外轮廓相同
[0006]所述托架的底部还旋转安装有多个导向轮,导向轮设置于导向轨道II内。
[0007]所述托架上设置有把手。
[0008]所述车体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轮子。
[0009]两个车体导向机构关于上料架对称设置。
[0010]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紧凑、提高核燃料板上料效率、减轻核燃料板上料难度、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上料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上料转运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3为上料转运小车的车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4为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上料转运小车与上料架对接后的示意图;
[0016]图6为上料转运小车上的托架转运到上料架上的示意图;
[0017]图中,32

上料转运小车,33

上料架,34

车体导向机构,35

导向板I,36

导向轨道I,37

万向轴承I,38

锁紧座I,39

楔形块I,40

机架,41

轴承,42

车体,43

托架,44

导向板II,45

导向轨道II,46

万向轴承II,47

锁紧座II,48

楔形块II,49

楔形块III,50

螺纹杆,51

导向轮,52

限位板,53

轮子,54

把手,55

核燃料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0019]如图1~6所示,一种核燃料板上料机构,它包括上料转运小车32、上料架33和车体导向机构34,所述上料架33的顶部固设有两个导向板I35,上料架33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板I35之间的导向轨道I36,上料架33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轴承I37,上料架33顶部的一边缘上固设有锁紧座I38,另一边缘上固设有两个楔形块I39,两个楔形块I39的楔形面相对立设置,上料架33的前后侧均设置有车体导向机构34,车体导向机构34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机架40,机架40上旋转安装有多个轴承41,两个车体导向机构34关于上料架33对称设置。
[0020]所述上料转运小车32包括车体42和托架43,所述车体42的顶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导向板II44,车体42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板II44之间的导向轨道II45,车体42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轴承II46,车体42顶部的一边缘上固设有锁紧座II47和楔形块II48,两个楔形块II48的楔形面相对立设置,托架43限制于两个导向板II44之间且支撑于万向轴承II46的顶表面上,托架43的底表面上且位于其两端均固设有一个定位结构,定位结构包括两个楔形块III49,位于后端的定位结构的两个楔形块III49的楔形面分别与两个楔形块II48的楔形面相配合,托架43上设置有螺纹杆50,螺纹杆50的螺纹段贯穿托架43设置,且螺纹段与锁紧座II47的螺纹孔螺纹连接,螺纹杆50的顶部固设有旋钮,旋钮设置于托架43上方,所述托架43上设置有多个核燃料板限位结构,核燃料板限位结构包括多个限位板52,限位板52所围成容纳槽,容纳槽与核燃料板的外轮廓相同
[0021]所述托架43的底部还旋转安装有多个导向轮51,导向轮51设置于导向轨道II45内。所述托架43上设置有把手54。所述车体42的底部安装有多个轮子53。
[0022]本技术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3]S1、工人预先向各个核燃料板限位结构的容纳槽内堆叠待测厚度的核燃料板55;
[0024]S2、工人推动上料转运小车32使其车体42进入两个车体导向机构34内,车体导向机构34的轴承41对车体42进行导向,到位后,车体42的顶表面与上料架33的顶表面对接如图5所示;
[0025]S3、定位后,工人向上拧旋钮,以使螺纹杆50从锁紧座II47中旋出,随后拉动把手54,托架43沿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燃料板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料转运小车(32)、上料架(33)和车体导向机构(34),所述上料架(33)的顶部固设有两个导向板I(35),上料架(33)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板I(35)之间的导向轨道I(36),上料架(33)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轴承I(37),上料架(33)顶部的一边缘上固设有锁紧座I(38),另一边缘上固设有两个楔形块I(39),两个楔形块I(39)的楔形面相对立设置,上料架(33)的前后侧均设置有车体导向机构(34),车体导向机构(34)包括固设于地面上的机架(40),机架(40)上旋转安装有多个轴承(41);所述上料转运小车(32)包括车体(42)和托架(43),所述车体(42)的顶表面上固设有两个导向板II(44),车体(42)的顶部固设有位于两个导向板II(44)之间的导向轨道II(45),车体(42)的顶表面上设置有多个万向轴承II(46),车体(42)顶部的一边缘上固设有锁紧座II(47)和楔形块II(48),两个楔形块II(48)的楔形面相对立设置,托架(43)限制于两个导向板II(44)之间且支撑于万向轴承II(46)的顶表面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晨浩刘明张雷汪陆程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同人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