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225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包括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所述至少两层外膜和所述至少两层内膜形成有充气道,所述充气道的两侧均设有气道易开线,所述气道易开线用以热封连接位于所述充气道同一侧的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所述气道易开线具体为离散曲线、连续曲线、离散直线和连续直线中的一者或者多种组合。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在充气时快速找到充气道,从而提高充气的效率,同时使用该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缓冲气柱袋气体流向范围小、流速均匀且保气率高。流速均匀且保气率高。流速均匀且保气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冲气柱用热封线


[0001]本技术涉及产品包装
,特别涉及一种缓冲气柱用热封线。

技术介绍

[0002]气柱袋,又称缓冲气柱袋,是利用自然空气充填的新式防震包装。与传统泡沫缓冲包装相比,其具有可回收,低成本,高防护,省空间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用于产品的运输包装。
[0003]目前,传统缓冲气柱袋的气阀膜采用70

90mm宽3.8丝厚的纯PE材料,在此材料上印刷10*30mm左右白色耐高温油墨作为气阀,其作用在于4层薄膜热合时白色油墨气阀处不被热封连接,从而留出通道作为柱体进气口,这样即可在白色耐高温油墨气阀的上中部有一气阀开启点,作为进气打开气阀作用。比如,现有技术中的气柱袋主进气道上2/3部分为2层薄膜、下1/3部分为4层薄膜;然而,这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保气时间短、进气速度慢、生产损耗大、不良率高。
[0004]因此,如何避免传统气柱袋充气效率低,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缓冲气柱用热封线,使用该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缓冲气柱袋气体流向范围小、流速均匀、保气率高和充气速度快。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包括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所述至少两层外膜和所述至少两层内膜形成有充气道,所述充气道的两侧均设有气道易开线,所述气道易开线用以热封连接位于所述充气道同一侧的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所述气道易开线具体为离散曲线、连续曲线、离散直线和连续直线中的一者或者多种组合。
[0007]可选地,所述气道易开线具体为所述离散曲线,所述离散曲线包括至少两排波浪线组,任一排所述波浪线组包括多条间隔分布的波浪线。
[0008]可选地,所述波浪线组的排数为两排,两排所述波浪线组中的所述波浪线数量相等,第一排所述波浪线组位于第二排所述波浪线组的上方,第一排所述波浪线组中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波浪线与第二排所述波浪线组中的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波浪线的间距相等,第一排所述波浪线组与所述充气道的充气口相接,第二排所述波浪线组与所述充气道远离所述充气口的一端相接。
[0009]可选地,所述气道易开线具体为所述连续曲线,所述连续曲线具体为波浪线。
[0010]可选地,所述气道易开线具体为所述离散直线,所述离散直线呈两排设置,任一排所述离散直线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点线。
[0011]可选地,第一排所述离散直线位于第二排所述离散直线的上方,第一排所述离散直线中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点线与第二排所述离散直线中任意两个相邻所述点线的间距相
等,且第一排所述离散直线中的所述点线与第二排所述离散直线中的所述点线错开分布。
[0012]可选地,所述气道易开线具体为所述连续直线,所述连续直线的个数为一条或者两条。
[0013]可选地,所述气道易开线具体为所述离散曲线和所述离散直线的组合结构或者所述连续曲线和所述离散直线的组合结构。
[0014]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充气道的下方并与所述充气道连通的储气室;任一所述气道易开线与所述储气室之间设有膜层热封线,位于第一侧的所述膜层热封线用以将位于第一侧的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热封连接,位于第二侧的所述膜层热封线用以将位于第二侧的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热封连接。
[0015]可选地,任一所述膜层热封线包括用以与膜层接触连接的接触部以及设于所述接触部的外周、用以防止所述膜层热封线切断膜层的外周部。
[0016]相对于上述
技术介绍
,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包括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形成有充气道,充气道用于供外部空气充入气柱袋中以实现填充效果;充气道的两侧均设有气道易开线,气道易开线用于热封连接位于充气道同一侧的外膜和内膜,也就是说,位于充气道第一侧的气道易开线热封连接充气道第一侧的所有外膜和内膜,位于充气道第二侧的气道易开线热封连接充气道第二侧的所有外膜和内膜;进一步地,上述气道易开线沿充气道的长度方向分布,气道易开线具体为离散曲线、连续曲线、离散直线和连续直线中的一者或者多种组合。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气阀开启点难以打开以致影响充气的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通过上述气道易开线的设置可以形成充气道,当缓冲气柱进行充气时,在气流的作用下,膜层会被气流吹散分开,由于气道易开线的存在,位于充气道第一侧的膜层会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位于充气道第二侧的膜层会结合形成一个整体,且靠近充气道的两侧内膜可以快速被气流分开,中间空出的部分即可以作为气柱充气的气道;同时,通过将气道易开线设置为沿充气道的长度方向分布的离散曲线、连续曲线、离散直线和连续直线中的一者或者多种组合,能够在充气时快速找到充气道,从而提高充气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第一种气道易开线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2中热封线的立体效果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第二种气道易开线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第三种气道易开线结构示意图;
[002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第四种气道易开线结构示意图;
[0024]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第五种气道易开线结构示意图;
[0025]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第六种气道易开线结构示意图;
[0026]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的第七种气道易开线结构示意图。
[0027]其中:
[0028]1‑
第一外膜、2

第一内膜、3

第二内膜、4

第二外膜、5

充气道、6

气道易开线、61

离散曲线、62

连续曲线、63

离散直线、64

连续直线、7

膜层热封线、71

接触部、72

外周部、8

储气室。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层外膜和至少两层内膜,所述至少两层外膜和所述至少两层内膜形成有充气道(5),所述充气道(5)的两侧均设有气道易开线(6),所述气道易开线(6)用以热封连接位于所述充气道(5)同一侧的所述外膜和所述内膜,所述气道易开线(6)具体为离散曲线(61)、连续曲线(62)、离散直线(63)和连续直线(64)中的一者或者多种组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易开线(6)具体为所述离散曲线(61),所述离散曲线(61)包括至少两排波浪线组,任一排所述波浪线组包括多条间隔分布的波浪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波浪线组的排数为两排,两排所述波浪线组中的所述波浪线数量相等,第一排所述波浪线组位于第二排所述波浪线组的上方,第一排所述波浪线组中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波浪线与第二排所述波浪线组中的任意两个相邻所述波浪线的间距相等,第一排所述波浪线组与所述充气道(5)的充气口相接,第二排所述波浪线组与所述充气道(5)远离所述充气口的一端相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易开线(6)具体为所述连续曲线(62),所述连续曲线(62)具体为波浪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缓冲气柱用热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易开线(6)具体为所述离散直线(63),所述离散直线(63)呈两排设置,任一排所述离散直线(63)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点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远富李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新瑞丽包装印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