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微量点样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41368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4 16: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微量点样装置及方法,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包括至少一个进样口,以及与进样口连接的微流道,与微流道连接的毛细管嵌入通道,毛细管嵌入通道具有出口端,所述毛细管置于毛细管嵌入通道内部,与微流道连接,所述毛细管的长度大于毛细管嵌入通道的长度;上电极,所述上电极位于芯片本体上,靠近毛细管的位置;下电极,所述下电极具有绝缘支撑体,所述下电极位于毛细管出口下方。所述芯片将毛细管嵌入微流控芯片中,具有准确的固定效果,简化结构,可实现样品的全自动点样。可实现样品的全自动点样。可实现样品的全自动点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微量点样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微流控芯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微量点样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液滴发生技术是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基于液滴的微流控芯片技术能够与众多的化学和生物试剂和“电子控制”相互兼容,并且具有良好的可编程和构建性。微流控芯片液滴发生平台能够精确控制和快速混合液滴中的样品,从而减少了反应时间。鉴于微流控芯片液滴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液滴的发生和操控,产生均一的单分散液滴,使其成为了生物医学及化学研究的高通量平台。所产生的液滴尺寸为nL和pL级的,可以用来作为反应器直接合成颗粒或者包载试剂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
[0003]基于液滴的微流控技术在药物运输和生物传感等方面具有巨大潜能,近些年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优势表现为:试剂消耗低,每个微液滴可作为独立的微反应容器用于各种生化反应,可实现独立控制,并且液滴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对许多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等。
[0004]电流体动力喷射打印是由J.U.Park1等人提出和发展的基于电流体动力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包括:至少一个毛细管,所述毛细管具有入口端和出口端;芯片本体,所述芯片本体包括至少一个进样口,以及与进样口连接的微流道,与微流道连接的毛细管嵌入通道,毛细管嵌入通道具有出口端,所述毛细管置于毛细管嵌入通道内部,与微流道连接,所述毛细管的长度大于毛细管嵌入通道的长度;上电极,所述上电极位于芯片本体上,靠近毛细管的位置;下电极,所述下电极具有绝缘支撑体,所述下电极位于毛细管出口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的材质为玻璃或高分子聚合物;所述绝缘支撑体的材质为玻璃或高分子聚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片本体与下电极的绝缘支撑体为同种材质,芯片本体与下电极的绝缘支撑体为一体成型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管嵌入通道的直径大于微流道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所述毛细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微流道的直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流控芯片,所述作为上下电极的材质为液态金属或盐水或者焊锡。7.一种基于电流体动力学的微量点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任一所述的微流控芯片,所述微流控芯片具有至少两个进样口,并设有相对的两个光纤通道;激光发射器,发射可见光波段激光;激光检测器,用于检测光信号,并将光信号转化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波刁志钿葛安乐徐健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