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移载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辊道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辊道移载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辊道装置来传输重载长型货物,但一般的辊道装置自动化程度低、传输导向性差、移载精度低、通用性差,在通用性、精确性、安全性上存在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辊道移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重载长型货物移载自动化程度低、导向性差、精度低、通用性差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辊道移载装置,包括辊筒支撑组件、传动箱和驱动组件;
[0006]辊筒支撑组件包括辊筒主支撑梁和安装在辊筒主支撑梁上的多个辊筒,多个辊筒沿辊筒主支撑梁长度方向安装排列;
[0007]传动箱安装在辊筒主支撑梁一侧,传动箱与多个辊筒均可拆卸连接,传动箱用于实现辊筒之间的联动;
[0008]驱动组件包括手动驱动组件和电动驱动组件;
[0009]手动驱动组件与辊筒主支撑梁上两端部的任一辊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辊筒支撑组件、传动箱(3)和驱动组件;辊筒支撑组件包括辊筒主支撑梁(1)和安装在辊筒主支撑梁(1)上的多个辊筒(2),多个辊筒(2)沿辊筒主支撑梁(1)长度方向安装排列;传动箱(3)安装在辊筒主支撑梁(1)一侧,传动箱(3)与多个辊筒(2)均可拆卸连接,传动箱(3)用于实现辊筒(2)之间的联动;驱动组件包括手动驱动组件和电动驱动组件;手动驱动组件与辊筒主支撑梁(1)上两端部的任一辊筒(2)可拆卸连接,手动驱动组件用于对辊筒(2)提供动力;电动驱动组件包括电机,电机可拆卸连接传动箱(3),电机用于对传动箱(3)提供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辊筒支撑组件还包括轴承座;辊筒(2)两端均设有轴承座,辊筒(2)靠近传动箱(3)一端延伸出轴承座,辊筒(2)端部延伸至传动箱(3)内;轴承座内设有调心滚子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辊道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箱(3)包括箱体(4)、箱盖(5)、主动齿轮(6)、第一惰轮(301)、第二惰轮(302)、第三惰轮(303)、第四惰轮(304)、第五惰轮(305)、第六惰轮(306)、第七惰轮(307)、第一传动齿轮(3011)、第二传动齿轮(3012)、第三传动齿轮(3013)、第四传动齿轮(3014)、第五传动齿轮(3015)、第六传动齿轮(3016)和第七传动齿轮(3017);箱体(4)和箱盖(5)可拆卸连接;多个辊筒(2)均对应套接有相应的传动齿轮;第一惰轮(301)、第二惰轮(302)、第三惰轮(303)、第四惰轮(304)、第五惰轮(305)、第六惰轮(306)、第七惰轮(307)、第一传动齿轮(3011)、第二传动齿轮(3012)、第三传动齿轮(3013)、第四传动齿轮(3014)、第五传动齿轮(3015)、第六传动齿轮(3016)和第七传动齿轮(3017)均转动连接在箱体(4)内;主动齿轮(6)与第一惰轮(301)啮合,第一惰轮(301)与第一传动齿轮(3011)啮合,主动齿轮(6)与第二惰轮(302)啮合,第二惰轮(302)与第二传动齿轮(3012)啮合,第二传动齿轮(3012)与第三惰轮(303)啮合,第三惰轮(303)与第三传动齿轮(3013)啮合,第三传动齿轮(3013)与第四惰轮(304)啮合,第四惰轮(304)与第四传动齿轮(3014)啮合,第四传动齿轮(3014)与第五惰轮(305)啮合,第五惰轮(305)与第五传动齿轮(3015)啮合,第五传动齿轮(3015)与第六惰轮(306)啮合,第六惰轮(306)与第六传动齿轮(3016)啮合,第六传动齿轮(3016)与第七惰轮(307)啮合,第七惰轮(307)与第七传动齿轮(3017)啮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辊道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6)上还设有用于插接电机输出轴的键槽插孔(6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辊道移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手动驱动组件包括减速器(7)、前连接板(701)、后连接板(702)和驱动单元;手动驱动组件安装在辊筒主支撑梁(1)远离传动箱(3)一侧;所述驱动单元安装在前连接板(701)上,减速器(7)安装在前连接板(701)和后连接板(702)之间;
驱动单元包括第一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帅,曹琛,李瑞贤,魏鹏,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航天机电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