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804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属于纺织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所述纱线由Sorona纤维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纺而成,通过不同纤维特性和比例的设计,还可获得吸湿排汗、抗菌等其它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无需在纱线阶段经蒸汽高温工序,Sorona纤维在面料染色受热时便会收缩,而其它纤维与之收缩率不同,最终便可自形成膨体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较常规膨体纱工艺简单,节约资源,纱线强力与正常纱线无异,在秋冬季绒毛衫、内衣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纱
,具体涉及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
技术背景
[0002]膨体纱一般是由两种或几种收缩率不同的纤维混纺成纱线,然后将纱线放在蒸汽或热空气或沸水中处理,此时,收缩率高的纤维产生较大收缩,位于纱的中心,而混在一起的低收缩纤维,由于收缩小而被挤压在纱线的表面形成圈形,从而得到蓬松、丰满、富有弹性的膨体纱。利用膨体纱生产的纺织品柔软、蓬松、保暖性好,主要用来制作秋冬季绒毛衫、内衣等。
[0003]现阶段膨体纱的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晴纶膨体纱,即利用晴纶纤维的热塑性,其在加热情况下抽伸,会产生较大的伸长,然后冷却固定便形成高收缩纤维。将晴纶纤维和普通纤维混纺制成短纤纱,经过湿热加工后,其中高收缩纤维晴纶产生纵向皱缩而聚集于纱芯,普通纤维则形成卷曲或环圈而鼓起,使纱结构变得膨松,即得到膨体纱。此方法在织造前纱线要经过热蒸汽或沸水处理,增加了工艺流程及资源消耗。此外,还有一种方法是采用水溶性纤维伴纺,成纱后再将水溶性纤维溶掉。即以水溶性纤维为芯纱或伴纺纱,以棉、羊毛、涤纶或腈纶短纤维为外包纤维或交缠纤维包裹成包芯纱或赛络菲尔纱,利用得到的包芯纱或赛络菲尔纱进行织造,再用溶液溶解掉所得织物中的水溶性纤维即可得到膨体纱。此方法生产工艺更为复杂、水耗大且水溶性纤维的污水处理难度大。
[0004]本专利技术专利利用生物质Sorona纤维,因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经染色工序时便会产生收缩,无需专门经热蒸汽或沸水处理,从而自形成似膨体纱效果,工艺简单、节约资源且纱线手感柔软。同时,通过搭配不同类型的混纺纤维,还可获得吸湿排汗、抗菌等功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工艺简单且生产的纱线手感柔软、蓬松性好。
[0006]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是利用Sorona纤维自身特性,与其它纤维混纺,Sorona纤维成分占比在30%~45%,纱线的捻度为正常纱线捻度的90%左右。
[0007]所述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支数为10~60英支。
[0008]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一)混合:由于Sorona纤维卷曲多,伸直度差,不易单独成卷,所以需与天然或化学短纤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成卷;
[0010](二)清花:混合后因为Sorona纤维卷曲多,较蓬松,清花棉卷定量要偏小控制;
[0011](三)梳理:因为Sorona纤维有弹性,卷曲较多,容易缠绕在针布上,所以生条定量要偏低,以免梳理不充分;
[0012](四)并条:经过3次并条获得熟条,采用6根并和,牵伸倍数不宜偏大,以免Sorona产生更大回弹;
[0013](五)粗纱:牵伸倍数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捻不匀。捻系数控制在95~105,以免细纱出现硬头;
[0014](六)细纱:细纱捻系数较正常棉纱偏小,使得在面料染色时,纱线中的Sorona纤维受热产生较大收缩,其它纤维不收缩或收缩较小,从而纱线自形成似膨体效果。捻系数偏小可使纤维在受热时有空间可以变形,并且纱线手感更柔软。
[0015]步骤(一)中所述的混棉工序需将几种纤维充分混合均匀,可先经一道预混工序,再经混合工序。
[0016]步骤(二)中所述的清花工序遵循“勤抓少抓、多松轻打、充分混合、减少落棉”的工艺原则,调整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和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打手速度以850

900r/min为佳。
[0017]步骤(三)中所述梳理工序采用“梳理为主、减少打击,小隔距、低速度、快转移”的工艺原则。锡林速度340~360r/min,刺辊速度为850~950r/min,生条定量偏低控制,一般在18~20g/5m左右。
[0018]步骤(四)中所述并条工序遵循“大隔距、低速度、轻定量”的工艺原则,采用3道并条,每道6根合并,牵伸倍数6~7倍,熟条定量应偏低控制,一般在15~18g/5m。
[0019]步骤(五)中所述粗纱工序采用“轻定量、慢速度、较低捻系数”的工艺原则,捻系数在95~105之间,定量为3.5~5g/5m。
[0020]步骤(六)中所述细纱工序纱线捻度比正常纱线捻度低10%左右。
[0021]本专利技术所生产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其膨体效果要织成面料经染色工艺后才会形成。所述Sorona纤维面料在染色时与普通涤纶纤维面料方法相同,只是升温速率较普通涤纶面料慢,整体染色温度稍低。Sorona纤维面料采用低温分散染料时温度控制在120℃以内,采用高温分散染料时温度控制在130℃以内。定型温度一般在160~170℃左右。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其在经面料染色工艺后可自主形成似膨体纱效果,且手感柔软。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所述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Sorona纤维与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经混合、清花、梳理、并条、粗纱、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的技术方案,及Sorona纤维面料经染色工艺后自形成膨体效果的纱线及面料风格。
[002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利用生物质Sorona纤维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在经染色及热定型工序后会产生收缩,无需专门经热蒸汽或沸水处理,从而自形成似膨体纱效果,工艺简单、节约资源且纱线手感柔软。同时,通过搭配不同类型的混纺纤维,还可获得吸湿排汗、抗菌等功能性。在秋冬季绒毛衫、内衣等领域均适用,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很好的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及其生产工艺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6]实施例1:
[0027]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的纱线,其由以下成分比例混纺而成:
[0028]Sorona纤维:30%
[0029]棉纤维:35%
[0030]新丽赛纤维:35%
[0031]本实施例中,混纺纱的纱支为32S。其中,棉纤维是天然纤维,吸湿排汗,穿着舒适;新丽赛纤维具有天然抗菌功效;
[0032]本实施例中,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混合工序:将Sorona纤维、棉纤维、新丽赛纤维先经预混合工序,再经混合工序,保证3种纤维混合均匀;
[0034]步骤(二),清花:混合后因为Sorona纤维卷曲多,较蓬松,所以要勤抓少抓、多松轻打、充分混合,调整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和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打手速度900r/min;
[0035]步骤(三),梳理:锡林速度为360r/min,刺辊速度为950r/min,生条定量偏低,控制在20g/5m;
[0036]步骤(四),并条:采用3道并条,每道6根合并,牵伸倍数为7,出条速度为200m/min,熟条定量为17g/5m;
[0037]步骤(五),粗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为Sorona纤维与天然纤维、化学纤维中的一种或几种混纺而成,Sorona纤维成分占比在30%~45%。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orona纤维线密度为1.5dtex,纤维长度为38mm。3.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混合:由于Sorona纤维卷曲多,伸直度差,不易单独成卷,所以需与天然或化学短纤混合成卷。二、清花:混合后因为Sorona纤维卷曲多,较蓬松,清花棉卷定量要偏小控制。三、梳理:因为Sorona纤维有弹性,卷曲较多,容易缠绕在针布上,所以生条定量要偏低,以免梳理不充分。四、并条:经过3次并条获得熟条,采用6根并和,牵伸倍数不宜偏大,以免Sorona产生更大回弹。五、粗纱:牵伸倍数不宜过大,以免造成捻不匀。捻系数控制在95~105,以免细纱出现硬头。六、细纱:细纱捻系数较正常棉纱偏小,使得在面料染色时,纱线中的Sorona纤维受热产生较大收缩,其它纤维不收缩或收缩较小,从而纱线自形成似膨体效果。捻系数偏小可使纤维在受热时有空间可以变形,并且纱线手感更柔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形成膨体效果纱线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混棉要将几种纤维充分混合均匀;所述步骤二中,遵循“勤抓少抓、多松轻打、充分混合、减少落棉”的工艺原则,为提高抓棉小车的效率,减小抓取纤维重量,提高混和均匀性,调整打手刀片伸出肋条的距离和打手间歇下降的距离,打手速度以8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娜惠林涛金夏伟邵礼滨张鲁燕张云兵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柯桥区东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