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407209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及系统,涉及城市规划技术领域,包括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和轨道范围;根据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轨道范围,计算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根据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和轨道范围,计算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根据目标研究样本集合和轨道范围,计算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和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来定量表征城市轨道系统布局的合理性,进而准确确定城市轨道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确确定城市轨道系统布局是否合理。确确定城市轨道系统布局是否合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规划
,特别是涉及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今随着全国轨道系统快速建设,轨道线网系统对城市带来的积极作用愈专利技术显,对居民社会生活带来极大便利。轨道系统通过对城市交通骨架的支撑和客流走廊的匹配,进而影响城市整体空间的结构和布局。出于满足城市交通需要的考虑,轨道线网的布置应尽可能覆盖居住人口与就业岗位,串联城市居住中心与就业中心,得到最大化的轨道使用效率和服务能力。由于目前,对轨道覆盖比例相关研究比较少,进而无法确定城市轨道系统布局是否合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及系统,能够准确确定城市轨道覆盖比例。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方案:
[0005]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包括:
[0006]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
[0007]确定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
[0008]根据所述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
[0009]根据所述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
[0010]根据所述目标研究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
[0011]可选的,所述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具体包括:
[0012]根据研究城市的主城边界范围,确定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
[0013]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每个样本个体的居住地坐标和就业地坐标;
[0014]以所述居住地坐标和所述就业地坐标为圆心,以第一尺寸为半径,确定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居住圆和就业圆;
[0015]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一并集区域;所述第一并集区域为所述居住圆和所述就业圆在平面上的并集区域;
[0016]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一交集区域;所述第一交集区域为所述第一并集区域与所述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在平面上的交集区域;
[0017]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二交集区域;所述第二交集区域为所述居住圆与所述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在平面上的交集区域;
[0018]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三交集区域;所述第三交集区域为所述就业圆与所述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在平面上的交集区域;
[0019]若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一交集区域的面积值大于0,则将样本个体标记为目标研究个体;
[0020]若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二交集区域的面积值大于0,则将样本个体标记为主城内居住个体;
[0021]若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三交集区域的面积值大于0,则将样本个体标记为主城内就业个体;
[0022]根据所有所述目标研究个体,构建目标研究样本集合N;
[0023]根据所有所述主城内居住个体,构建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N
R

[0024]根据所有所述主城内就业个体,构建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N
W

[0025]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具体包括:
[0026]确定所述研究城市的主城边界范围内所有运营地铁对应的所有轨道站点;
[0027]确定每个所述轨道站点对应的所有出入站站点;
[0028]确定每个所述出入站站点的经纬度坐标;
[0029]分别以每个所述出入站站点的经纬度坐标为圆心,以第二尺寸为半径,确定每个所述出入站站点对应的出入站站点圆;
[0030]确定每个轨道站点对应的第二并集区域;所述第二并集区域为一个轨道站点对应的所有所述出入站站点圆在平面上的并集区域;
[0031]将所有所述第二并集区域进行并集操作处理,得到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
[0032]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具体包括:
[0033]依次判断所述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中每个主城内居住个体对应的居住圆是否与所述轨道范围有交集区域;
[0034]若是则将所述主城内居住个体标记为轨道覆盖居住个体;
[0035]根据公式Ra=L/A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其中,Ra表示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L表示轨道覆盖居住个体的数量,A表示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内主城内居住个体的数量。
[0036]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具体包括:
[0037]依次判断所述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中每个主城内就业个体对应的就业圆是否与所述轨道范围有交集区域;
[0038]若是则将所述主城内就业个体标记为轨道覆盖就业个体;
[0039]根据公式Rb=Q/B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其中,Rb表示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Q表示轨道覆盖就业个体的数量,B表示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内主城内就业个体的数量。
[0040]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研究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具体包括:
[0041]依次判断所述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中每个目标研究个体对应的居住圆和就业圆是否均与所述轨道范围有交集区域;
[0042]若是则将所述目标研究个体标记为轨道覆盖通勤个体;
[0043]根据公式Rc=G/B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其中,Rc表示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G表示轨道覆盖通勤个体的数量,B表示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内主城内就业个体的数量。
[0044]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系统,包括:
[0045]样本集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
[0046]轨道范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
[0047]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
[0048]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
[0049]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研究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
[0050]可选的,所述样本集合确定模块,具体包括:
[0051]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研究城市的主城边界范围,确定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
[0052]地标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每个样本个体的居住地坐标和就业地坐标;
[0053]居住圆和就业圆确定单元,用于以所述居住地坐标和所述就业地坐标为圆心,以第一尺寸为半径,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确定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根据所述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根据所述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根据所述目标研究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具体包括:根据研究城市的主城边界范围,确定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每个样本个体的居住地坐标和就业地坐标;以所述居住地坐标和所述就业地坐标为圆心,以第一尺寸为半径,确定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居住圆和就业圆;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一并集区域;所述第一并集区域为所述居住圆和所述就业圆在平面上的并集区域;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一交集区域;所述第一交集区域为所述第一并集区域与所述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在平面上的交集区域;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二交集区域;所述第二交集区域为所述居住圆与所述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在平面上的交集区域;计算每个所述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三交集区域;所述第三交集区域为所述就业圆与所述主城区域范围矢量文件在平面上的交集区域;若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一交集区域的面积值大于0,则将样本个体标记为目标研究个体;若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二交集区域的面积值大于0,则将样本个体标记为主城内居住个体;若样本个体对应的第三交集区域的面积值大于0,则将样本个体标记为主城内就业个体;根据所有所述目标研究个体,构建目标研究样本集合N;根据所有所述主城内居住个体,构建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N
R
;根据所有所述主城内就业个体,构建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N
W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具体包括:确定所述研究城市的主城边界范围内所有运营地铁对应的所有轨道站点;确定每个所述轨道站点对应的所有出入站站点;确定每个所述出入站站点的经纬度坐标;分别以每个所述出入站站点的经纬度坐标为圆心,以第二尺寸为半径,确定每个所述出入站站点对应的出入站站点圆;
确定每个轨道站点对应的第二并集区域;所述第二并集区域为一个轨道站点对应的所有所述出入站站点圆在平面上的并集区域;将所有所述第二并集区域进行并集操作处理,得到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具体包括:依次判断所述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中每个主城内居住个体对应的居住圆是否与所述轨道范围有交集区域;若是则将所述主城内居住个体标记为轨道覆盖居住个体;根据公式Ra=L/A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其中,Ra表示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L表示轨道覆盖居住个体的数量,A表示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内主城内居住个体的数量。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具体包括:依次判断所述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中每个主城内就业个体对应的就业圆是否与所述轨道范围有交集区域;若是则将所述主城内就业个体标记为轨道覆盖就业个体;根据公式Rb=Q/B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其中,Rb表示轨道覆盖就业人口比例,Q表示轨道覆盖就业个体的数量,B表示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内主城内就业个体的数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研究样本集合和所述轨道范围,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具体包括:依次判断所述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中每个目标研究个体对应的居住圆和就业圆是否均与所述轨道范围有交集区域;若是则将所述目标研究个体标记为轨道覆盖通勤个体;根据公式Rc=G/B计算所述研究城市的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其中,Rc表示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例,G表示轨道覆盖通勤个体的数量,B表示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内主城内就业个体的数量。7.一种城市轨道覆盖比例确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样本集合确定模块,用于确定研究城市对应的目标研究样本集合、主城内居住样本集合和主城内就业样本集合;轨道范围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研究城市对应的轨道范围;轨道覆盖居住人口比例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主城内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一新王楠付凌峰冉江宇王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