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NTN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电动致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4044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1:03
差动装置(5)具有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旋转体(2)、能够自转并且能够以旋转(O)为中心公转的行星旋转体(52)、以及能够以旋转轴(O)为中心旋转的从动旋转体(3)。使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2)以及从动旋转体(3)分别啮合,在行星旋转体(52)与驱动旋转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减速器(5a),并且在行星旋转体(52)与从动旋转体(3)之间形成有第二减速器(5b)。利用电动马达(4)驱动行星旋转体(52),利用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驱动驱动旋转体(2)。在从动旋转体(3)设置有进气用凸轮轴(32),在驱动旋转体(2)设置有排气用凸轮轴(22)。动旋转体(2)设置有排气用凸轮轴(22)。动旋转体(2)设置有排气用凸轮轴(2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动致动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作为能够在从外部输入驱动力的输入侧与将所输入的驱动力输出的输出侧使旋转相位差变化的电动致动器,例如已知有如下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用于对机动车的发动机的进气门和排气门中的一方或者两方的开闭时机进行变更的可变气门正时装置。
[0003]通常,该种电动致动器具备电动马达、以及得到由电动马达产生的驱动力并将旋转力减速而传递的减速器(参照专利文献1、2)。在未由电动马达驱动减速器时,输入侧的构件(例如,链轮)与输出侧的构件(例如,凸轮轴)一体旋转。在由电动马达驱动减速器时,利用减速器使输出侧的构件相对于输入侧的构件的旋转相位差变更,由此对气门的开闭时机进行调整。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123727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8

19415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0009]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动致动器中,相对于两个系统的输入(链轮、电动马达),只能够得到一个系统的输出。因此,对电动致动器的用途扩大带来障碍。
[0010]若是如图7所示那样具有进气用凸轮101a的进气用凸轮轴101与具有排气用凸轮102a的排气用凸轮轴102分离独立地设置的DOHC(Double Over Head Camshaft)型的发动机,则能够实现基于电动致动器的气门的开闭时机的调整。即,能够通过利用电动致动器103驱动进气用凸轮轴101而调整进气用气门的开闭时机。在图7中,虽然在排气用凸轮轴102未结合电动致动器,但在也需要变更排气用气门的开闭时机的情况下,通过在排气用凸轮轴102结合其他电动致动器103,也能够应对该要求。
[0011]然而,在SOHC(Single Over Head Camshaft)型的发动机中,进气用凸轮和排气用凸轮设置于共通的凸轮轴。因此,即使将电动致动器与SOHC型发动机的凸轮轴结合,由于进气用凸轮和排气用凸轮这双方的相位同时并且向相同方向变化,因此无法作为可变气门正时装置发挥功能。
[0012]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够实现两个系统的输入和两个系统的输出,而使电动致动器的用途进一步扩大。
[0013]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所示的电动致动器中,在外壳的内周固定有电动马达的定子。定子为了对形成于与转子之间的马达间隙高精度地进行设定,需要相对于外壳准确地固定于规定的位置。例如,若通过粘接而将定子固定于外壳,则在由于长时间的使用等而粘接强
度降低了时,定子有可能相对于外壳在轴向上偏移,因此欠缺固定的可靠性。
[0014]例如,也考虑使用挡圈等机械性卡合机构将定子相对于外壳在轴向上定位。在该情况下,能够可靠地限制定子相对于外壳的轴向移动。但是,由于挡圈安装于在外壳设置的环状槽,因此马达定子会以挡圈与环状槽的嵌合间隙的量在轴向上晃动,因此无法充分地提高定子相对于外壳的轴向的定位精度。
[0015]因此,需要提高电动马达的定子相对于外壳的固定的可靠性以及轴向的定位精度。
[0016]例如,在专利文献2公开有具备由摆线减速器构成的差动装置的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具备:驱动旋转体(输入旋转体),其具有被发动机驱动的链轮;从动旋转体(输出旋转体),其被驱动旋转体驱动;行星旋转体(内齿轮),其设置于驱动旋转体与从动旋转体之间;以及电动马达,其具有驱动行星旋转体的转子。摆线减速器包括:第一外齿部,其形成于驱动旋转体;第一内齿部及第二内齿部,它们形成于行星旋转体的内周面;以及第二外齿部,其形成于从动旋转体。
[0017]从动旋转体具备:主体,其具有第二外齿部;凸轮轴,其与主体连结;以及中心螺栓,其将主体与凸轮轴连结。中心螺栓以使主体与凸轮轴在同轴上旋转的方式将两者连结。
[0018]在上述结构的电动致动器中,在来自发动机的驱动力传递至驱动旋转体的链轮的情况下,从动旋转体的凸轮轴与链轮同步地旋转。在该情况下,各减速器未被电动马达驱动,驱动旋转体与行星旋转体、行星旋转体与从动旋转体在维持彼此的卡合的同时进行旋转。
[0019]之后,在发动机移至怠速运转等低旋转区域且凸轮轴驱动发动机的气门的情况下,通过电子控制等,而使电动马达的转子与链轮的旋转速度相比相对较慢或者相对较快地旋转。在该情况下,电动致动器通过借助转子使摆线减速器的行星旋转体进行旋转运动以及偏心运动,从而变更从动旋转体相对于驱动旋转体的旋转相位差,并调整气门的开闭时机。
[0020]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电动致动器中,在电动马达的转子旋转且变更从动旋转体相对于驱动旋转体的旋转相位差的情况下,会对从动旋转体的将主体与凸轮轴连结的中心螺栓作用将该中心螺栓松缓的力。若中心螺栓松缓,则由电动马达给予的动力有可能不会向凸轮轴准确地传递。
[0021]因此,需要可靠地进行摆线减速器的动力的传递。
[0022]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23]作为用于达成前述的目的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备:差动装置,其具有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旋转体、能够自转并且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公转的行星旋转体、以及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从动旋转体,所述行星旋转体与所述驱动旋转体以及从动旋转体分别啮合,在所述行星旋转体与所述驱动旋转体之间形成第一减速器且在所述行星旋转体与所述从动旋转体之间形成第二减速器,并使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减速比不同;以及电动马达,其驱动所述行星旋转体,所述驱动旋转体被来自外部的驱动力驱动旋转,在所述从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一输出构件,所述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二输出构件。
[0024]若是该结构的电动致动器,则能够实现向驱动旋转体以及行星旋转体的输入和来
自驱动旋转体以及从动旋转体的输出,从而允许两个系统的输入和两个系统的输出。因此,与通常为两个系统的输入和一个系统的输出的以往的电动致动器相比,能够扩大电动致动器的用途。
[0025]优选的是,将所述第一输出构件和第二输出构件中的任一方设为进气用凸轮轴,并将所述第一输出构件和第二输出构件中的另一方设为排气用凸轮轴。由此,能够独立地驱动进气用凸轮轴和排气用凸轮轴,且与一方的凸轮轴的旋转相位无关地控制另一方的凸轮轴的旋转相位。
[0026]优选的是,将所述进气用凸轮轴以及排气用凸轮轴中的任一方设为中空形状,并在该一方的内周配置所述进气用凸轮轴以及排气用凸轮轴中的另一方。通过该结构,在外观上排气用凸轮轴与进气用凸轮轴成为一个轴。因此,能够将以上说明的电动致动器作为SOHC型发动机的可变气门正时装置而利用。
[0027]优选的是,将所述第一输出构件设为进气用凸轮轴,且将所述第二输出构件设为排气用凸轮轴,将所述排气用凸轮轴设为中空形状,并在所述排气用凸轮轴的内周配置进气用凸轮轴。
[00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备:差动装置,其具有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驱动旋转体、能够自转并且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公转的行星旋转体、以及能够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旋转的从动旋转体,所述行星旋转体与所述驱动旋转体以及从动旋转体分别啮合,在所述行星旋转体与所述驱动旋转体之间形成第一减速器且在所述行星旋转体与所述从动旋转体之间形成第二减速器,并使所述第一减速器与所述第二减速器的减速比不同;以及电动马达,其驱动所述行星旋转体,所述驱动旋转体被来自外部的驱动力驱动旋转,在所述从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一输出构件,所述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旋转体设置有第二输出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构件和第二输出构件中的任一方是进气用凸轮轴,所述第一输出构件和第二输出构件中的另一方是排气用凸轮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将所述进气用凸轮轴以及排气用凸轮轴中的任一方设为中空形状,并在该一方的内周配置所述进气用凸轮轴以及排气用凸轮轴中的另一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所述第一输出构件是进气用凸轮轴,且所述第二输出构件是排气用凸轮轴,将所述排气用凸轮轴设为中空形状,并在所述排气用凸轮轴的内周配置进气用凸轮轴。5.一种电动致动器,其具备进气用凸轮轴、排气用凸轮轴以及电动马达,且能够利用电动马达的驱动力使所述进气用凸轮轴或者排气用凸轮轴向提前角方向或者滞后角方向旋转,所述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将所述进气用凸轮轴以及排气用凸轮轴中的任一方设为中空形状,并在该一方的内周配置所述讲气用凸轮轴以及排气用凸轮轴中的另一方。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所述电动致动器用于SOHC型的发动机。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中,所述电动马达具有:外壳;定子,其固定于所述外壳的内周;以及转子,其能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任卓志石川慎太朗斋藤隆英
申请(专利权)人:NTN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