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040292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20 10: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A)酚类化合物;(B)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和/或硼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分散剂;(C)防锈剂;(D)主要量的润滑油基础油;其中所述酚类衍生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式(I)中各基团的定义见说明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高温清净性能、抗磨性能,能够显著减少活塞环和气缸磨损,防止活塞烧结,抑制沉积物生成,有效地润滑发动机轴承,降低发动机的磨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能够满足二冲程内燃发动机润滑油的JASO FC和FD规格要求。FC和FD规格要求。FC和FD规格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润滑油,尤其涉及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二冲程内燃机朝高转速、大功率方向发展,有些已达1000kW/L以上,转速提高到6000~7000r/min,水冷二冲程内燃机甚至可能高达7000~11000r/min以上,使发动机苛刻度增加,因此要求使用具有更加优良的燃烧清净性、高温清净性、抗早燃和低烟排放等性能的二冲程油。由于二冲程内燃机工作方式和工作条件比较苛刻,比功率大、转速高、工作温度高,因此二冲程内燃机油必须具备下列一些性能: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高温清净性和润滑性,即能保持发动机干净,能抑制火花塞、活塞环槽、排气口等处积碳的形成,以及在燃料与润滑油稀释比为50:1和100:1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抗擦伤能力,从而减少活塞环和气缸磨损,防止活塞烧结,有效地润滑发动机轴承,以免产生发动机的磨损。因此二冲程发动机的润滑油对使用的润滑油添加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改善清净性能、应用新型添加剂的二冲程发动机油配方成为科研人员的努力方向。
[0003]发动机润滑油的清净性一直是油品规格中的一个重要指标,燃料油和基础油中的不饱和烯烃、芳烃及含硫化合物在氧气作用下形成胶质,并最终形成积碳沉积物,尤其在活塞、燃烧室等关键部位会加速发动机沉积物的生成,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怠速不稳、驾驶性差、加速性差、功率损失严重等问题。另外,发动机的磨损不仅会严重缩短发动机的寿命,而且一些关键部位如活塞的磨损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发动机的工况性能。近些年,相当多的工作用于开发有效抑制沉积物生成和抗磨损的润滑油添加剂,虽然在燃料沉积物控制上做了改进,但是开发有效控制内燃机沉积物的添加剂仍是本领域人员的研发重点。
[0004]抗氧剂是润滑油、燃料油及塑料橡胶加工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添加剂,它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酚型、胺型、酚酯型、硫代酯型、亚磷酸酯型等。其中受阻酚类抗氧剂因为其优良的抗氧化作用,被广泛应用。目前被广泛用于润滑油、燃料油等领域的受阻酚型抗氧剂是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相关专利也很多,如CN1611563A提供了一种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具有凝点低、抗氧化性能强的特点,但其存在对称型受阻酚抗氧剂普遍存在的分子结构中空间位阻效应较强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二冲程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包括以下组分:
[0007](A)酚类化合物,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1%~15%(优选0.5%~10%);
[0008](B)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无灰分散剂和/或硼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分散剂,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5%~10%(优选1.5%~8%);
[0009](C)防锈剂,占组合物总质量的0.01%~5%(优选0.02%~3%);
[0010](D)主要量的润滑油基础油;其中所述酚类衍生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
[0011][0012]在通式(I)中,各基团R1、R2、R3、R4、R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300
直链或支链烃基(优选C
1-30
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前提是各基团R1、R2、R3、R4、R5中的至少一个基团是通式(II)所示的基团;
[0013][0014]在通式(II)中,基团R1'选自单键、C
1-20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优选选自单键和C
1-4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n个重复单元中的基团R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
1-20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
1-4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n个重复单元中的基团R3'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
1-20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
1-4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基团R4'选自氢、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n个重复单元中的基团R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n个重复单元中的基团R6'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n为正整数(优选1~3之间的正整数)。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上下文中,所述直链或支链烃基可以为直链或支链烷基,也可以为包含一个或多个(例如1~5个、1~4个、1~3个、1~2个)碳碳双键的直链或支链烯基,也可以为包含一个或多个(例如1~5个、1~4个、1~3个、1~2个)碳碳叁键的直链或支链炔基,也可以为包含一个或多个(例如1~5个、1~4个、1~3个、1~2个)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的直链或支链烃基。
[0016]在通式(I)中,优选地,基团R1、R3、R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基团R1、R3、R5中的至少一个基团选自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基团R2、R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30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C
1-30
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通式(II)所示的基团,其中至少一个基团选自通式(II)所示的基团。
[0017]在通式(I)中,进一步优选地,基团R1、R5中的一个基团选自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另一个基团选自氢;基团R3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基团R2、R4中的一个基团选自通式(II)所示的基团,另一个基团选自氢。
[0018]在通式(I)中,更优选地,基团R1选自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R5选自氢;基团R3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基团R2选自氢,R4选自通式(II)所示的基团。
[0019]本专利技术的酚类衍生物可以为如通式(I)结构的单一化合物,也可以为如通式(I)结构的混合物;所述酚类衍生物为如通式(I)结构的混合物时,其中每一种化合物的每一个基团中n的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种化合物中n的总和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020]本专利技术的酚类衍生物选自以下的具体化合物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
[0021][0022]本专利技术的酚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使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发生环氧化反应的步骤,
[0023][0024]通式(X)中,各基团R
1”、R
2”、R
3”、R
4”、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中的一个基团选自通式(II)所示的基团,另一个基团选自氢。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衍生物选自以下的具体化合物或其任意比例的混合物: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酚类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使通式(X)所示的酚化合物发生环氧化反应的步骤,通式(X)中,各基团R
1”、R
2”、R
3”、R
4”、R
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300
直链或支链烃基(优选C
1-30
直链或支链烷基或者数均分子量Mn为300-3000的聚烯烃基)、通式(Y)所示的基团,其中至少一个基团选自通式(Y)所示的基团;其中基团R
1”'选自单键、C
1-20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优选选自单键和C
1-4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m个重复单元中的基团R
2”'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
1-20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单键、C
1-4
直链或支链的亚烷基);基团R
3”'选自氢、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m个重复单元中的基团R
4”'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m个重复单元中的基团R
5”'彼此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20
直链或支链烷基(优选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
1-4
直链或支链烷基);m为正整数(优选1~10之间的正整数,更优选1~3之间的正整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欣陈晓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