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9739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罐体内壁中部连接的螺旋槽体内缘与筒体靠近顶端的外壁之间连接有锥台罩体,锥台罩体表面设有过滤孔,筒体顶端外缘与罐体内壁之间连接有环形过滤板,罐体侧壁对应螺旋槽体底端内腔的位置固定套接有排渣圆筒,排渣圆筒的中心转动套接有螺旋叶片轴,排渣圆筒的外端面固定安装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螺旋叶片轴中心轴的外端对接,排渣圆筒靠近外端的底部设有槽口,排渣圆筒靠近外端顶部设置的固定耳座侧面垂直套接有轴体,轴体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用于开启和闭合槽口的第一、二半圆弧板,罐体侧壁顶端设有漂浮物排出口;解决了对污水絮凝时设备结构复杂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地面积大的问题。地面积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装置
,具体为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据资料统计,目前我国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其中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使得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目前,我国农村和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已超过300亿m3,且大量分散排放的生活污水已经对地下饮用水源、地表径流以及农田土壤等造成了严重污染,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污水排放带来的水源污染,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污水进行妥善处理并进行回用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0003]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对污水进行絮凝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絮凝在污水处理领域作为强化固液分离的手段,可用于强化污水的初次沉淀、浮选处理及活性污泥法之后的二次沉淀,还可用于污水三级处理或深度处理。其中絮凝剂的作用机理是水中胶体颗粒微小、表面水化和带电使其具有稳定性,絮凝剂投加到水中后水解成带电胶体与其周围的离子组成双电层结构的胶团。一般采用投药后快速搅拌的方式,促进水中胶体杂质颗粒与絮凝剂水解成的胶团的碰撞机会和次数。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剂的作用下首先失去稳定性,然后相互凝聚成尺寸较大的颗粒,再在分离设施中沉淀下去或漂浮上来。但是,目前在对污水进行絮凝时,需要配备蓄水容器、搅拌装置以及过滤和沉淀装置,结构较为复杂,而且占用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污水絮凝时设备结构复杂且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污水入口和进气口,所述罐体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筒体,所述进气口的里端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筒体内腔的底部,所述罐体内腔位于所述筒体顶端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锥形挡板,所述罐体内壁的靠近中部位置连接有螺旋槽体,所述螺旋槽体的内缘与所述筒体靠近顶端的外壁之间连接有锥台罩体,所述锥台罩体的表面设置有过滤孔,所述筒体顶端的外缘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环形过滤板,所述罐体侧壁对应所述螺旋槽体底端内腔的位置固定套接有排渣圆筒,所述排渣圆筒的中心转动套接有螺旋叶片轴,所述排渣圆筒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螺旋叶片轴中心轴的外端对接,所述排渣圆筒靠近外端的底部开设有槽口,所述排渣圆筒靠近外端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耳座,所述固定耳座的侧面垂直套接有轴体,所述轴体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板,所述固定耳座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板之间的所述轴体上分别套装有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的里端分别与所述固定耳座固定连接,所述扭转弹簧的外端分别对应与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
圆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所述第二半圆弧板用于开启和闭合所述槽口,所述罐体侧壁的顶端设置有漂浮物排出口,螺旋叶片轴的螺旋叶片上设置有通过孔。
[0006]优选的,所述罐体的顶面设置有投料口。
[0007]优选的,所述螺旋槽体的截面呈开口向上的弧面。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第二半圆弧板的宽度大于所述槽口的宽度。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半圆弧板和所述第二半圆弧板内壁的外缘设置有橡胶密封层。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1]1.本技术涉及的装置不仅能够用于对污水进行絮凝,而且同时能够将污水絮凝产生的沉淀物和漂浮物分别收集排出,整个装置结构集成化程度高,而且结构简单,减小了占地面积。
[0012]2.本技术涉及的装置能够对污水进行充分混合,大大提高了对污水进行絮凝的效率,而且絮凝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整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排渣圆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0

罐体;11

污水入口;12

进气口;13

进气管;14

投料口;15

漂浮物排出口;20

筒体;30

螺旋槽体;40

锥台罩体;41

过滤孔;50

环形过滤板;60

排渣圆筒;61

固定耳座;62

第一半圆弧板;63

第二半圆弧板;64

扭转弹簧;65

槽口;66

轴体;70

电机;71

螺旋叶片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0,罐体10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污水入口11和进气口12,罐体10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筒体20,进气口12的里端连接有进气管13,进气管13的出气口位于筒体20内腔的底部,罐体10内腔位于筒体20顶端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锥形挡板,罐体10内壁的靠近中部位置连接有螺旋槽体30,螺旋槽体30的内缘与筒体20靠近顶端的外壁之间连接有锥台罩体40,锥台罩体40的表面设置有过滤孔41,筒体20顶端的外缘与罐体10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环形过滤板50,罐体10侧壁对应螺旋槽体30底端内腔的位置固定套接有排渣圆筒60,排渣圆筒60的中心转动套接有螺旋叶片轴71,排渣圆筒60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70,电机70的动力输出轴与螺旋叶片轴71中心轴的外端对接,排渣圆筒60靠近外端的底部开设有槽口65,排渣圆筒60靠近外端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耳座61,固定耳座61的侧面垂直套接有轴体66,轴体66的两端分别转动套接有第一半圆弧板62和第二半圆弧板63,固定耳座61与第一半圆弧板62和第二半圆弧板63之间的轴体66上分别套装有扭转弹簧64,扭转弹簧64的里端分别与固定耳座61固
定连接,扭转弹簧64的外端分别对应与第一半圆弧板62和第二半圆弧板63固定连接,第一半圆弧板62和第二半圆弧板63用于开启和闭合槽口65,罐体10侧壁的顶端设置有漂浮物排出口15,其中,环形过滤板(50)的通过孔内径大于过滤孔41的孔径,使得固体沉淀能够通过环形过滤板50的通过孔而落在螺旋槽体30内,螺旋叶片轴71的螺旋叶片上开设有通过孔。
[0019]本实施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循环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0),所述罐体(10)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污水入口(11)和进气口(12),所述罐体(10)内腔的中部设置有筒体(20),所述进气口(12)的里端连接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的出气口位于所述筒体(20)内腔的底部,所述罐体(10)内腔位于所述筒体(20)顶端正上方的位置设置有锥形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10)内壁的靠近中部位置连接有螺旋槽体(30),所述螺旋槽体(30)的内缘与所述筒体(20)靠近顶端的外壁之间连接有锥台罩体(40),所述锥台罩体(40)的表面设置有过滤孔(41),所述筒体(20)顶端的外缘与所述罐体(10)的内壁之间连接有环形过滤板(50),所述罐体(10)侧壁对应所述螺旋槽体(30)底端内腔的位置固定套接有排渣圆筒(60),所述排渣圆筒(60)的中心转动套接有螺旋叶片轴(71),所述排渣圆筒(60)的外端面固定安装有电机(70),所述电机(70)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螺旋叶片轴(71)中心轴的外端对接,所述排渣圆筒(60)靠近外端的底部开设有槽口(65),所述排渣圆筒(60)靠近外端的顶部设置有固定耳座(61),所述固定耳座(61)的侧面垂直套接有轴体(66),所述轴体(66)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先梅刘元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中侨启迪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