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钢复合铜冷却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372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铜钢复合铜冷却壁,它包括冷却壁本体,所述冷却壁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冷却壁本体上一面为冷面,设置在背离高炉的一侧,另一面为热面,朝向高炉的一侧,所述热面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凸起,所述冷面上设置有散热条和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竖直色孩子,与热面上的凸起为空间垂直关系,所述散热槽为冷面的端面向内凹形成,所述散热槽为上下通体槽,所述散热条为矩形结构,两侧设置散热槽,所述散热条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下通体设计,所述冷面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上部,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材料、散热效果好和结构合理的优点。的优点。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铜钢复合铜冷却壁


[0001]本技术属于高温冶炼炉冷却设备的
,具体涉及铜钢复合铜冷却壁。

技术介绍

[0002]高炉炉体是由炉壳、冷却壁、耐火材料内衬组成。耐火材料内衬主要是在高炉开炉初期保护炉壳和冷却壁,并形成高炉操作内型。冷却壁的主要作用是及时带走高炉冶炼过程中的热恋,同时保护高炉炉壳的结构性和密闭性,从而使得高炉炉体能够在高压、高温及强腐蚀的条件下长期工作。冷却壁对高炉能否顺利、高效及低耗生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炉在生产过程中对冷却壁的性能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充足的冷却能力,能够把炉内传递给它的热量通过冷却水带走;2、能够在其工作热面形成渣皮保护层,充当工作衬,抵抗热流冲击;3、能够在较高的温度下工作,并承受较大的热应力及具有较强的抗变形能力;也就是说,高炉的冷却壁要同时具备充足的冷却能力和良好的机械性能,才能更好的满足高炉生产的需要,检索到专利号为CN201920995070.3,专利名称为一种嵌入式加固铜冷却壁的公开材料,通过分析该公开材料可知,散热效果较差,并且设置了诸多进水管和出水管,材料浪费较多,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有必要开发一种节省材料、散热效果好和结构合理的铜钢复合铜冷却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节省材料、散热效果好和结构合理的铜钢复合铜冷却壁。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铜钢复合铜冷却壁,它包括冷却壁本体,所述冷却壁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冷却壁本体上一面为冷面,设置在背离高炉的一侧,另一面为热面,朝向高炉的一侧,所述热面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凸起,所述冷面上设置有散热条和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竖直色孩子,与热面上的凸起为空间垂直关系,所述散热槽为冷面的端面向内凹形成,所述散热槽为上下通体槽,所述散热条为矩形结构,两侧设置散热槽,所述散热条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下通体设计,所述冷面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上部,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下部,所述进水管连接有主水管,所述冷却壁本体上设置有水管排布层,所述主水管设置在水管排布层的内部,所述主水管为S形分布,所述主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设置在主水管弯曲后的中间位置,连接主水管弯曲后的两个平行段。
[0005]所述进水管设置在冷面的左上角,且进水管固定设置在冷面上,与冷面的端面垂直。
[0006]所述出水管设置在冷面的右下角,且出水管固定设置在冷面上,与冷面的端面垂直。
[0007]所述散热孔为圆形通孔,与散热槽平行。
[0008]所述散热槽为矩形槽,且一端开口。
[0009]所述水管排布层与冷却壁本体之间成型。
[0010]所述散热槽的内侧底面与水管排布层之间留有距离。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解决了散热不好的问题,另外还解决了节省材料的问题,通过设置散热槽、散热孔、主水管、分水管,均能用于散热,主水管为S形分布,进水管和出水管设置一个即可,达到节省材料的目的,其他有益效果在具体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铜钢复合铜冷却壁的主视图。
[0013]图2是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冷却壁本体;2、冷面;3、热面;4、散热条;5、散热槽;6、进水管;7、出水管;8、散热孔;9、水管排布层;10、主水管;11、分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技术,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如“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0017]如图1

2所示,铜钢复合铜冷却壁,它包括冷却壁本体1,所述冷却壁本体1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冷却壁本体1上一面为冷面2,设置在背离高炉的一侧,另一面为热面3,朝向高炉的一侧,所述热面3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凸起,所述冷面2上设置有散热条4和散热槽5,所述散热槽5竖直色孩子,与热面3上的凸起为空间垂直关系,所述散热槽5为冷面2的端面向内凹形成,所述散热槽5为上下通体槽,所述散热条4为矩形结构,两侧设置散热槽5,所述散热条4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8,所述散热孔8上下通体设计,所述冷面2上设置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所述进水管6设置在上部,所述出水管7设置在下部,所述进水管6连接有主水管10,所述冷却壁本体1上设置有水管排布层9,所述主水管10设置在水管排布层9的内部,所述主水管10为S形分布,所述主水管10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7,所述主水管10上设置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设置在主水管10弯曲后的中间位置,连接主水管10弯曲后的两个平行段,所述进水管6设置在冷面2的左上角,且进水管6固定设置在冷面2上,与冷面2的端面垂直,所述出水管7设置在冷面2的右下角,且出水管7固定设置在冷面2上,与冷面2的端面垂直,所述散热孔8为圆形通孔,与散热槽5平行,所述散热槽5为矩形槽,且一端开口,所述水管排布层9与冷却壁本体1之间成型,所述散热槽5的内侧底面与水管排布层9之间留有距离。
[0018]本实施例中冷却壁本体1分为热面3和冷面2,均为一个整体,在冷面2和热面3之间看做有水管排布层9,水管的排布与冷却壁本体1的端面是平行的,热面3用于朝向高炉内,冷面2背离高炉内,冷面2的作用是冷却,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冷却结构为散热槽5,散热槽5为通体槽结构,且竖直设置,还能用于消除应力,防止受热弯曲变形;另外,散热条4也用于散热,在散热条4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8,有利于散热,散热条4为开设散热槽5后,留下的部分,散热槽5有一定的深度,最底面和水管排层之间留有距离,目的是为了内部成型的时候,安装水管时,水管不漏出,水管分为主水管10和分水管,主水管10的分布方式为弯曲分布,且相互之间U形连接,形成S形弯曲,在弯曲后,会形成有平行结构,在平行结构之间设置有分水管,进一步增加散热面3积,提高散热效率。
[0019]具体实施方式是对本技术的进一步说明而非限制,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实质内容的情况下对结构做进一步变换,而所有这些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铜钢复合铜冷却壁,它包括冷却壁本体,所述冷却壁本体为长方体结构,所述冷却壁本体上一面为冷面,设置在背离高炉的一侧,另一面为热面,朝向高炉的一侧,所述热面上设置有水平方向的凸起,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面上设置有散热条和散热槽,所述散热槽竖直色孩子,与热面上的凸起为空间垂直关系,所述散热槽为冷面的端面向内凹形成,所述散热槽为上下通体槽,所述散热条为矩形结构,两侧设置散热槽,所述散热条的内部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上下通体设计,所述冷面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上部,所述出水管设置在下部,所述进水管连接有主水管,所述冷却壁本体上设置有水管排布层,所述主水管设置在水管排布层的内部,所述主水管为S形分布,所述主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出水管,所述主水管上设置有分水管,所述分水管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小军杨海军王学信吕晓隆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铜宝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