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村淇专利>正文

脚踏鼓槌板鼓框夹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9204 阅读:310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脚踏鼓槌板鼓框夹构造,主要包含有:一含有一端枢固一端开放的踏板及一鼓槌踏板座、一夹座、一夹具、一调整螺杆和一顶制套筒。由于该调整螺杆位置凸伸高于撑杆高度,仅需将手自然下摆即可轻易调整该调整螺杆令夹具及夹座夹紧鼓框,无需如习用的鼓槌踏板座要将手伸入踏板下方去调整螺丝,可避免一不小心将踏板踩下而压夹自己的手的现象产生。(*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The pedal plate frame clamping structure chrysotoxum

A pedal plate frame drumstick holder structure, which mainly comprises a pivoted end with one open end pedal and a pedal seat, a drumstick holder, a clamp, an adjusting screw and a top sleeve. Because the adjustment screw position higher than the protruding height of struts, only need to hand hem can be adjusted easily the adjustment screw to clamp and clamp clamping drum box, without such as conventional chrysotoxum will hand into the pedal seat below the pedal to the adjustment screw, to avoid accidentally will produce pedal and nip yourself the hand of the phenomen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与鼓槌踏板座结构有关,更详细而言之,尤指可轻易调整夹鼓力道松紧的结构改良者。爵士鼓组的大鼓击敲方式主要是以一可自动复位的踏板带动一鼓槌,击鼓者踩下踏板即令鼓槌槌打大鼓鼓面,习用结构主要是一踏板的一端枢设置于底座上,另一端呈开放状态并连接一鼓槌装置,在底座前方藉由一夹具组,以便将鼓槌踏板座夹持于鼓框上(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而习用鼓槌踏板座使用时,会产生一边踩踏令鼓槌槌打大鼓鼓面,因振动而使夹具组一边渐渐松脱(是为缺失之一),无法确实将鼓牢固,且若需要调整夹紧之力导时,需将手伸入鼓槌踏板座的踏板下方,旋紧夹具组上的调整螺丝,如此一来,不仅要将身体弯腰很低,而且调整螺丝之空间非常狭小,不易转动调整螺丝,甚至一不小心将踏板踩下而压夹自己的手,亦是缺失之一。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脚踏鼓槌板鼓框夹,利用简易之结构,可轻易迅速调整夹持鼓框的力道,以达到确实将其牢固的功效,而且在调整调整螺杆时,可保护夹具以免被刮伤,以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主要是一含有一端枢固一端开放的踏板及一鼓槌之鼓槌踏板座,在前端设有一夹座,该夹座内侧凸设一具有枢孔的枢固体,在该枢孔贯穿一螺栓组,藉由螺栓组将一夹具固于枢固体上,在该鼓槌踏板座的夹座后方的撑杆上设有二凸块,分别设有穿孔、螺纹孔;该夹具一端藉由螺栓组枢固于枢固体上,该夹具前侧凸设一夹块;一调整螺杆枢置于该鼓槌踏板座的撑杆上的二凸块上,该调整杆近末端设一顶制套筒。本技术的优点是提供一种脚踏鼓槌板鼓框夹构造,由于本技术的调整螺杆位置凸伸高于撑杆高度,仅需将手自然下摆即可轻易调整该调整螺杆令夹具及夹座夹紧鼓框,无需如习用的鼓槌踏板座转动调整螺丝,要将手伸入踏板下方,因而可以避免一不小心将踏板踩下而压夹自己的手现象产生。以下结合本技术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系习用鼓槌踏板座平面图。图2系习用鼓槌踏板座局部放大图。图3系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系本技术的组合外观图。图5系本技术的前视平面图。图6系本技术的动作图。图7系本技术调整螺杆与顶制套筒的局部剖视图。图8系依图7的动作图。图9系本技术压板与弹簧的局部剖视图。图10系依图9的动作图。请参阅图3至图10,本技术主要包含有一鼓槌踏板座10含有一端枢固一端开放的踏板,及一鼓槌,在前端设有一夹座11,该夹座11二侧装设具有齿纹的夹垫111,以便于确实达到夹紧作用,且该夹垫111为软质材料,以防止夹损鼓框,该夹座11内侧凸设一具有枢孔112的枢固体113,在该枢孔112贯穿一螺栓组12,螺栓组12将一夹具20枢固于固体113上,在该鼓槌踏板座10的夹座11后方撑杆13上设有凸出的第一凸块131及第二凸块132,且在二凸块同一中心线上,第一凸块131中央设有一穿孔133,第二凸块132中央设螺纹孔134,另在夹座11中央设置一凸出的凸设柱14。一夹具20一端藉由螺栓组12枢固于枢固体113上,另一端呈开放状的端部21,形成该夹具20可呈以枢固体113为中心作上下摇摆的动作,该夹具20前侧凸设一夹块23,在夹块23底侧设有齿纹,以便于确实达到夹紧作用,另在夹具20底侧设有圆形的凸缘24,在凸缘24内亦设更凸出的凸柱25,藉由凸缘24及凸柱25嵌固一压缩弹簧26,该压缩弹簧26以小端朝下放置,并嵌设于夹座11的凸设柱14上。一调整螺杆30枢置于该鼓槌踏板座10的撑杆13上的二凸块上,该调整螺杆30近末端的适当处设凹入的凹环31,且在凹环31上端具有外螺纹32,以便于螺固于第二凸块132的螺纹孔134上。一顶制套筒40呈开口朝上的套筒体,以套设于调整螺杆30之末端,在周缘钻设一定位螺柱41,恰可顶制套筒40套于调整螺杆30末端时的凹环31上,不仅可防止顶制套筒40掉落,亦可抵止调整螺杆30因振动而旋松的功效存在。利用上述的元件组成本技术,将夹具20藉由螺栓组12锁固于鼓槌踏板座10的枢固体113上,恰使夹具20的端部位于撑杆13的第二凸块132下方,由于该夹具20的压缩弹簧26使夹具20形成杠杆作用,并可利用压缩弹簧26可使夹具20去除压力时可迅速回复原位置,调整螺杆30穿设于撑杆13的二凸块上,且将顶制套筒40套设于调整螺杆30末端。当本技术欲夹于鼓框上时,先将鼓框置于夹具20及夹座11之间,再旋紧调整螺杆30,该调整螺杆30随之往下旋伸,由于该调整螺杆30位置凸伸高于撑杆13高度,在作调整螺杆30调整时,仅需将手自然下摆即可轻易调整该调整螺杆30,无需如习用的鼓槌踏板座转动调整螺丝要将手伸入踏板下方,因而可以避免一不小心将踏板踩下压夹自己的手的现象产生,是为本技术优点之一。当调整螺杆30往下旋伸的同时,该顶制套筒40亦随之下降,并将夹具20的端部21压下,由于顶制筒40系由定位螺柱41锁固于调整螺杆30的凹环31中,因此顶制套筒40不会随调整螺杆30旋转而转动,如此一来可防止调整螺杆30直接压制于夹具20上而产生刮伤,亦可使压制力量平均受力,为本技术的第二优点。该夹具20的端部21受顶制套筒40压下时,由于夹具20另一端枢固于枢固体113上形成杠杆作用的施力臂,而枢固体113至夹块23形成杠杆作用的抗力臂,且该抗力臂小于施力臂,因此仅需将调整螺杆30轻轻旋转,使其直接压制于夹具20上,即可达到较大的压力传达于夹块23之上,这是本技术的第三个优点。当夹块23受力向下并配合夹座11,可将鼓框紧紧咬住,且在夹块23底面具有齿纹及夹座11上夹垫111具有齿纹,可确实达到将鼓框压合的功效。本技术欲对鼓框释放压力时,仅需轻易将调整螺杆30反向旋松,该顶制套筒40亦随之往上移位,同时利用压缩弹簧26释放压力,将夹块23迅速往上顶开,而释放对鼓框的压力,且该压缩弹簧26的弹力因上述杠杆作用而小于调整螺杆30施下的压力,因此当夹具20无压力时,即可藉由压缩弹簧26的弹力而迅速往上移位,此是本技术的第四个优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踏鼓槌板鼓框夹构造,主要包含有:一含有一端枢固一端开放的踏板及一鼓槌踏板座,其特征是,在踏板座前端设有一夹座,该夹座二侧装设具有齿纹的夹垫,且该夹垫为软质材料,该夹座内侧凸设一具有枢孔的枢固体,在该枢孔贯穿一螺栓组,藉由螺栓组将一夹具枢固于枢固体上,在该鼓槌踏板座的夹座后方撑杆上设有凸出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在二凸块同一中心线上,即第一凸中央设有一穿孔,第二凸块中央设螺纹孔,另在夹座中央设置一凸出的凸设柱; 一调整螺杆:枢置于该鼓槌踏板座的撑杆上的二凸块上,该调整螺杆近末端的适当处设凹入的凹环,且在凹环上端设有外螺纹,以便螺固于第二凸块的螺纹孔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踏鼓槌板鼓框夹构造,主要包含有一含有一端枢固一端开放的踏板及一鼓槌踏板座,其特征是,在踏板座前端设有一夹座,该夹座二侧装设具有齿纹的夹垫,且该夹垫为软质材料,该夹座内侧凸设一具有枢孔的枢固体,在该枢孔贯穿一螺栓组,藉由螺栓组将一夹具枢固于枢固体上,在该鼓槌踏板座的夹座后方撑杆上设有凸出的第一凸块及第二凸块,在二凸块同一中心线上,即第一凸中央设有一穿孔,第二凸块中央设螺纹孔,另在夹座中央设置一凸出的凸设柱;一调整螺杆枢置于该鼓槌踏板座的撑杆上的二凸块上,该调整螺杆近末端的适当处设凹入的凹环,且在凹环上端设有外螺纹,以便螺固于第二凸块的螺纹孔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村淇
申请(专利权)人:廖村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北京市联通] 2014年12月15日 03:09
    板鼓板鼓打击乐器又名单皮班鼓唐代清乐中使用的节鼓可能是其前身在民间流传历史久远清朝续文献通考载班鼓又名搭鼓音嚼急为各器之领袖击法甚不易是中国戏曲乐队中的指挥乐器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