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87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包括回填原土、三角桁架、泡沫混凝土、安装点、隔离地连墙、管道、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和不透水膜;所述隔离地连墙设置在管道两侧,所述安装点设置在隔离地连墙顶部,所述三角桁架通过安装点横跨设置在隔离地连墙上,所述泡沫混凝土设置在三角桁架内,所述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和不透水膜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填充满泡沫混凝土的三角桁架上,所述回填原土设置在不透水膜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土工开挖量和填方量大大减小了,保持了管道周边土体的原始状态,技术优势显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采用的三角桁架、泡沫混凝土能够明显减轻管道上部的覆盖荷载。土能够明显减轻管道上部的覆盖荷载。土能够明显减轻管道上部的覆盖荷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盖板涵,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交通桥梁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地下的管道运输网也越来越发达。由于管道线路一般都较长,跨越省市,甚至跨越国家,在施工阶段和后期投入运营过程中肯定会经常遇到既有道路和新建的各类工程。如何避免因新建工程施工带来土层扰动、荷载沉降和车辆通行引起路堤变形而导致地下穿越管道的变形破坏,传统的管道防护方法就是修建钢筋混凝土盖板涵。当前现有的管道防护专利技术有:CN201410214006.9、CN201420255747.7、CN201220689049.9、CN201420174188.7、CN201710137205.8、CN201920753012.X、CN201620481911.5以及CN201420502966.0等,然而该些技术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施工盖板涵时需要填挖的土方量大,开挖深度深,严重扰动原土体,给周边原有建筑物带来隐患,而且这些专利中钢筋混凝土用量普遍很大,会导致盖板涵自重大,在较高填土荷载作用下容易变形、开裂、渗漏或积水,也容易被慢慢侵蚀,不能很好起到长久保护管道线路的作用。
[0003]因此,目前亟需寻求一种施工扰动小,结构稳定且防护效果好的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
[0005]这种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包括回填原土、三角桁架、泡沫混凝土、安装点、隔离地连墙、管道、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和不透水膜;所述隔离地连墙设置在管道两侧,所述安装点设置在隔离地连墙顶部,所述三角桁架通过安装点横跨设置在隔离地连墙上,所述泡沫混凝土设置在三角桁架内,所述土工格栅、土工织物和不透水膜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填充满泡沫混凝土的三角桁架上,所述回填原土设置在不透水膜上方。
[0006]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地连墙的底部低于管道底部2.5倍管道直径以上,且隔离地连墙的底部低于管道底部不小于2.0m;隔离地连墙的顶部超出管道顶部0.5倍管道直径,且隔离地连墙的顶部超出管道顶部不小于0.5m;隔离地连墙侧壁距离管道相邻一侧的侧壁的最小距离不低于2.5倍管道直径,且隔离地连墙侧壁距离管道相邻一侧的侧壁的最小距离不小于2.0m;隔离地连墙的两侧防护长度超出被防护的管道长度的2.5倍管道直径以上,且隔离地连墙的两侧防护长度超出被防护的管道长度不小于2.0m。
[0007]作为优选:所述回填原土和三角桁架处为开挖土体部分,其余部分均为原土体。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09]1、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土工开挖量和填方量大大减小了,保持了管道周边土体的原始状态,技术优势显著。
[0010]2、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所采用的三角桁架、泡沫混凝土不仅能够明显减
轻管道上部的覆盖荷载,还降低了成本,经济优势明显。
[0011]3、本技术设置的应力释放孔与钢板桩围护,不仅起到了导墙的作用,还进一步减少了隔离地连墙的施工扰动。
[0012]4、本技术中的隔离地连墙属于连续施工作业,所形成的墙体隔水阻水效果更好,且在三角桁架上设置了不透水膜,防止地下水分侵入到管道四周土体中。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应力释放孔和钢板桩打设位置的俯视图;
[0015]图3是图2的剖视图;
[0016]图4是隔离地连墙的施工示意图;
[0017]图5是三角桁架安装的示意图;
[0018]图6是不透水膜的布置示意图。
[0019]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0020]附图标记说明:1——原地面线;2——回填原土;3——三角桁架;4——泡沫混凝土;5——安装点;6——隔离地连墙;7——管道;8——原土体;9——应力释放孔;10——U型钢板桩;11——隔离地连墙待挖土体;12——开挖土体部分;13——钢筋笼;14——土工格栅;15——土工织物;16——不透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0022]所述的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包括回填原土2、三角桁架3、泡沫混凝土4、安装点5、隔离地连墙6、管道7、原土体8、土工格栅14、土工织物15、不透水膜16;所述隔离地连墙6设置在管道7两侧,所述安装点5设置在隔离地连墙6顶部,所述三角桁架3通过安装点5横跨设置在隔离地连墙6上,所述泡沫混凝土4设置在三角桁架3内,所述土工格栅14、土工织物15、不透水膜16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填充满泡沫混凝土4的三角桁架3上,所述回填原土2设置在不透水膜16上方。
[0023]所述隔离地连墙6的底部要低于管道7底部2.5倍管道直径以上,且不小于2.0m;隔离地连墙6的顶部超出管道7顶部0.5倍管道直径,且不小于0.5m;隔离地连墙6侧壁距离管道7相邻一侧的侧壁的最小距离不低于2.5倍管道直径,且不小于2.0m;隔离地连墙6的两侧防护长度应超出被防护的管道7长度的2.5倍管道直径以上,且不小于2.0m。
[0024]所述回填原土2和三角桁架3处为开挖土体部分12,其余部分均保留原土体8。
[0025]所述的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6]1)如图2、图3所示,根据管道7线路,进行施工放线,确定隔离地连墙6的位置并在隔离地连墙6的中间部位打设好应力释放孔9,应力释放孔9底部与管道7的底部处于同一深度;
[0027]2)如图2、图3所示,在预施工的隔离地连墙6两侧位置,打设U型钢板桩10,U型钢板桩10打设深度与管道7的底部一致;
[0028]3)如图4所示,采用液压抓斗成槽机在U型钢板桩10之间进行隔离地连墙待挖土体11的挖除施工,快速挖土成槽,吊放钢筋笼13并浇筑混凝土成墙;
[0029]4)如图5所示,待隔离地连墙6施工完成后上拔回收U型钢板桩10,在原地面线1下进行开挖土体部分12的挖除工作,并将挖出的土体在附近安全区域临时堆放;
[0030]5)如图5所示,安装三角桁架3:各三角桁架3之间采用檩条连接,增强其整体性,三角桁架3与隔离地连墙6之间通过安装点5进行连接锚固,三角桁架3表面清理并整体涂抹防腐剂;
[0031]6)如图6、图7所示,根据三角桁架3的横截面积大小回填泡沫混凝土4,养护完成后在填充满泡沫混凝土4的三角桁架3上依次布设土工格栅14、土工织物15和不透水膜16;
[0032]7)如图1所示,最后在布设有土工格栅14、土工织物15和不透水膜16的三角桁架3上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其特征在于:包括回填原土(2)、三角桁架(3)、泡沫混凝土(4)、安装点(5)、隔离地连墙(6)、管道(7)、土工格栅(14)、土工织物(15)和不透水膜(16);所述隔离地连墙(6)设置在管道(7)两侧,所述安装点(5)设置在隔离地连墙(6)顶部,所述三角桁架(3)通过安装点(5)横跨设置在隔离地连墙(6)上,所述泡沫混凝土(4)设置在三角桁架(3)内,所述土工格栅(14)、土工织物(15)和不透水膜(16)从下至上依次设置在填充满泡沫混凝土(4)的三角桁架(3)上,所述回填原土(2)设置在不透水膜(16)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管道防护的盖板涵,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地连墙(6)的底部低于管道(7)底部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世润建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