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38786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产线,具有输送路径、上下料装置、若干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其中若干数控机床,分设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两侧;机器人位于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上下料装置实现物料盘的上下料操作并沿输送路径往复运动以实现与对应数控机床完成物料的交换。本方案中,由于将若干个数控机床整合在输送路径的两侧,且通过上下料装置、机器人和输送路径实现物料的上下料操作以及转运,实现将多个数控机床的上下料联动起来,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将多个独立的数控机床组装成完整的生产线,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占用厂房的面积。了占用厂房的面积。了占用厂房的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机加工设备
,尤其是一种整体式的生产线。

技术介绍

[0002]切削加工是金属结构加工的一种常见手段。而要实现切削加工则常常需要用到机床。金属的切削加工方式多种多样,针对不同的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切削方式,例如要对工件表面(包括内孔、倒角等)进行加工则可以采用工件回转刀具进给的方式实现。这类传统的切削机床包括有立式机床、卧室机床等;在具体工作时通常是人工将工件装夹在回转夹持机构后开始高速旋转,最后由刀具向工件进给实现切屑加工。
[0003]针对上述问题,出现了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数控机床。这些机床能够实现自动上下料、自动对刀自动加工,能够满足了日常生产的需求。
[0004]在现有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多数采用单台设备进行加工,即每一台数控机床进行独立运作实现对产品的加工。由于没有将多个数控机床联动起来实现统一管理,人工干预操作较多,导致生产效率较低。
[0005]因此,上述技术问题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生产线,目的在于将多个独立的数控机床联动起来,形成一条完整生产线,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0007]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基本技术方案为:
[0008]一种生产线,具有:
[0009]输送路径;
[0010]上下料装置;
[0011]若干数控机床,分设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两侧;
[0012]机器人,位于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上下料装置实现物料盘的上下料操作并沿输送路径往复运动以实现与对应数控机床完成物料的交换。
[0013]进一步的,所述上下料装置具有:
[0014]第一装料机构,用于装载待加工物料;
[0015]第二装料机构,用于装载已加工的物料;以及
[0016]转运机构,横跨设于所述第一装料机构和所述第二装料机构上方,用于将位于机器人的中转工位处装载已加工物料的物料盘转运至所述第二装料机构处,并将第一装料机构处装载待加工物料的物料盘转运至所述机器人的中转工位处,以实现上下料操作。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料机构和所述第二装料机构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两侧。
[001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装料机构和所述第二装料机构位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一端。
[0019]进一步的,所述转运机构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一机械手用于实现上下料操作;
[0020]对应所述机器人具有并排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中转工位。
[0021]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路径的两侧具有数量相同的所述数控机床,且该输送路径两侧的数控机床对应正对设置。
[0022]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还具有:
[0023]移动底座,能够沿着所述输送路径往复运动;
[0024]视觉灯光机构,设置在所述移动底座上,且位于所述中转工位正下方用于向该中转工位照射灯光;
[0025]旋转机械手,设于所述移动底座上,用于根据设于该旋转机械手前端的摄像头获取的图像实现在中转工位和数控机床之间转运物料。
[0026]进一步的,所述视觉灯光机构具有中空的框架以及设置在该框架的中空内侧面的LED发光体;其中,框架位于中转工位的正下方。
[0027]进一步的,所述输送路径为直线型导轨结构或环式循环导轨结构。
[002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9]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生产线,具有输送路径、上下料装置、若干数控机床和机器人,其中若干数控机床,分设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两侧;机器人位于所述输送路径上,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上下料装置实现物料盘的上下料操作并沿输送路径往复运动以实现与对应数控机床完成物料的交换。本方案中,由于将若干个数控机床整合在输送路径的两侧,且通过上下料装置、机器人和输送路径实现物料的上下料操作以及转运,实现将多个数控机床的上下料联动起来,提高自动化水平,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由于将多个独立的数控机床组装成完整的生产线,这样一方面降低了占用厂房的面积。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生产线的外形示意图;
[0031]图2为直线型输送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环式循环型输送路径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第一装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7为机器人上下料的过程示意图;
[0037]图8为视觉灯光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将结合附图1至附图8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9]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的方向以附图所展示的为准。如果某一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0]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生产线,具有输送路径1、上下料装置2、若干数控机床
3以及机器人4;其中,若干数控机床3,分设于所述输送路径1 的两侧;机器人4位于所述输送路径1上,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上下料装置2 实现物料盘的上下料操作并沿输送路径1往复运动以实现与对应数控机床3完成物料的交换。即本技术书一方面将若干数控机床3整合在输送路径1的两侧,能够起到降低占用厂房面积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输送路径1、上下料装置2 以及机器人4的联动能够实现在上下料装置2和数控机床3之间实现物料的上下料操作以及转运,实现生产线的自动化生产,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其中,非常重要的,即将多个独立单一的自动化数控机床整合在一条生产线上,实现了合理的布局,以此提高生产效率。
[0041]其中,所述输送路径1为直线型导轨结构或环式循环导轨结构。该输送路径1为机器人4提供运动的场所,即为所述机器人4限定转运物料盘的轨迹路线。工作时,机器人4可以在该输送路径1上沿长度方向自由运动。如图2所示,该输送路径1可以是直线型导轨结构,采用该直线型的布置,适应厂房内长度尺寸较长的空间布置。如图3所示,而对于一些场地面积受限的情况,可以采用环式循环导轨结构,这样能够在有限的空间内布设更多的数控机床3,以提高生产效率。其中,应当理解,该输送路径1可以采用现有的导轨型结构实现,因此此处不对该输送路径1进行详细说明,但不应以此认为本技术公开的技术不充分。
[0042]其中,所述数控机床3具有物料输出端31和物料输入端32,在具体工作时,机器人4将中转工位41处的待加工物料转移到物料输入端32处,并将物料输出端31处的物料转移到中转工位41处的物料盘中。其中,该数控机床3 采用现有的数控机床实现。
[0043]如图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具有:输送路径(1);上下料装置(2);若干数控机床(3),分设于所述输送路径(1)的两侧;机器人(4),位于所述输送路径(1)上,被配置为用于与所述上下料装置(2)实现物料盘的上下料操作并沿输送路径(1)往复运动以实现与对应数控机床(3)完成物料的交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装置(2)具有:第一装料机构(21),用于装载待加工物料;第二装料机构(22),用于装载已加工的物料;以及转运机构(23),横跨设于所述第一装料机构(21)和所述第二装料机构(22)上方,用于将位于机器人(4)的中转工位(41)处装载已加工物料的物料盘转运至所述第二装料机构(22)处,并将第一装料机构(21)处装载待加工物料的物料盘转运至所述机器人(4)的中转工位(41)处,以实现上下料操作。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料机构(21)和所述第二装料机构(22)位于所述输送路径(1)的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装料机构(21)和所述第二装料机构(22)位于所述输送路径(1)的一端。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生产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燕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一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