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03871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9 2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过滤池和净水储存池,雨水收集池内设有鹅卵石过滤机构,雨水收集池上部设有栅板,鹅卵石过滤机构下部连接第一导水管,第一导水管另一端连通过滤池,过滤池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层,活性炭层下部连接第二导水管,第二导水管另一端连通净水储存池,净水储存池下部连接第三导水管,第三导水管上设有加压装置,用于将净水储存池内储存的净水输送至高处以灌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雨水初步过滤后净化,使其达到灌溉水品质,最后导入进水池内储藏,最终通过多级过滤循环实现雨污水的自修复,大大有利于调蓄雨洪、减轻内涝,降低雨水处理成本。降低雨水处理成本。降低雨水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属于雨污循环处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人口的快速膨胀、规划缺乏预见性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的承载力限制等因素导致了交通拥堵、秩序紊乱、运营低效、抗风险能力差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城市面临严重的内涝威胁,另一方面,中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单向循环,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日趋严重。随着海绵城市概念的提出,协调城市发展与雨水控制,对雨水资源进行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阶段。
[0003]城市校园内,废水处理主要存在以下缺点:在雨季,由于排水管网的排水能力有限,大量雨水无法及时排出,造成城市内涝,现有技术中的雨水和污水分流需两套管网进行工作,造成工程量增加,施工复杂等问题,现有的废水处理都是废水经长距离管道进入污水厂,不仅需占用大量管道,而且管内废水的水头损失很大,需要泵站来提水到污水厂,耗费大量的能量,不符合绿色社会的发展需求。亟需提供一种能够克服城市校园排水管网排涝能力有限及灌溉水资源缺乏的问题,使雨水收集后经过简单处理即可以直接用于生态景观水体补水和智能灌溉,还可以应用在建筑垂直绿化的喷水灌溉等,最终通过多级过滤循环实现雨污水的自修复,减轻内涝压力,降低处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过滤池和净水储存池,所述雨水收集池内设有鹅卵石过滤机构,雨水收集池上部设有栅板,鹅卵石过滤机构下部连接第一导水管,所述第一导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池,所述过滤池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下部连接第二导水管,所述第二导水管另一端连通所述净水储存池,所述净水储存池下部连接第三导水管,第三导水管上设有加压装置,用于将净水储存池内储存的净水输送至高处以灌溉。
[000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水管连接鹅卵石过滤机构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目数小于鹅卵石过滤机构内最小鹅卵石的尺寸,且鹅卵石过滤机构深度不小于雨水收集池深度的三分之一。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导水管连接活性炭层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为超细纤维熔喷过滤芯,且石英砂过滤层和活性炭层整体深度不小于过滤池深度的三分之一。
[000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水管、第二导水管以及第三导水管上均设有反向止回阀。
[0008]进一步的:所述雨水收集池设有数个,其上部设有凹槽,栅板直接放置于凹槽内,
且栅板的缝隙大小为3厘米

5厘米。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净水储存池外部设有液位观察窗。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滤网以及第二滤网均通过带网螺帽实现可拆卸连接。
[0011]有益效果:本技术将雨水初步过滤后净化,使其达到灌溉水品质,最后导入进水池内储藏,可利用加压装置解决校园内大量生活和工业的用水问题。尤其用于生态景观水体补水,还可以应用在建筑垂直绿化的喷水灌溉等,最终通过多级过滤循环实现雨污水的自修复,在涝雨季,此系统可快速低成本对雨水进行初步沉降净化即可储存大量积水,大大有利于调蓄雨洪、减轻内涝,后期通过供水栓可用于涝灾后的校园清理工作,以及生活灌溉用水,效率高,设备成本低,减轻污水管线压力,节约校园人口密集地的用水成本。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带网螺帽结构示意图,
[0014]附图标记:1

雨水收集池,2

过滤池,3

净水储存池,4

鹅卵石过滤机构,5

栅板,6

第一导水管,7

石英砂过滤层,8

活性炭层,9

第二导水管,10

第三导水管,11

第一滤网,12

第二滤网,13

凹槽,14

液位观察窗,15

反向止回阀,16

带网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
[0016]如图1所示,本技术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池1、过滤池2和净水储存池3,雨水收集池1内设有鹅卵石过滤机构4,雨水收集池1上部设有栅板5,鹅卵石过滤机构4下部连接第一导水管6,第一导水管6另一端连通过滤池2,过滤池2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石英砂过滤层7和活性炭层8,活性炭层8下部连接第二导水管9,第二导水管9另一端连通净水储存池3,净水储存池3下部连接第三导水管10,第三导水管10上设有加压装置,用于将净水储存池3内储存的净水输送至高处以灌溉。
[0017]第一导水管6连接鹅卵石过滤机构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滤网11,第一滤网11目数小于鹅卵石过滤机构4内最小鹅卵石的尺寸,使鹅卵石不会进入第一导水管6,且鹅卵石过滤机构4深度不小于雨水收集池1深度的三分之一,保证有效的过滤体积。
[0018]第二导水管9连接活性炭层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二滤网12,第二滤网12为超细纤维熔喷过滤芯,使活性炭不会进入第二导水管9,且石英砂过滤层7和活性炭层8整体深度不小于过滤池2深度的三分之一,保证有效的过滤体积。
[0019]第一导水管6、第二导水管9以及第三导水管10上均设有反向止回阀15,保证雨水朝一个方向流动,不会倒灌影响过滤效率以及效果。
[0020]雨水收集池1设有数个,其上部设有凹槽13,栅板5直接放置于凹槽13内,且栅板5的缝隙大小为3厘米

5厘米,该尺寸能初步过滤地表较大体积的垃圾,避免其进入雨水收集池1,影响鹅卵石过滤机构4的过滤效果和速度。
[0021]进一步的:净水储存池3外部设有液位观察窗14,以有效发现其内部的水位情况。
[0022]如图2所示,第一滤网11以及第二滤网12均通过带网螺帽16实现可拆卸连接,方便更换过滤装置中的过滤材料。
[002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雨水收集池(1)、过滤池(2)和净水储存池(3),所述雨水收集池(1)内设有鹅卵石过滤机构(4),雨水收集池(1)上部设有栅板(5),鹅卵石过滤机构(4)下部连接第一导水管(6),所述第一导水管(6)另一端连通所述过滤池(2),所述过滤池(2)底部由上向下依次设有石英砂过滤层(7)和活性炭层(8),所述活性炭层(8)下部连接第二导水管(9),所述第二导水管(9)另一端连通所述净水储存池(3),所述净水储存池(3)下部连接第三导水管(10),第三导水管(10)上设有加压装置,用于将净水储存池(3)内储存的净水输送至高处以灌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校园雨污废水多级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水管(6)连接鹅卵石过滤机构(4)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第一滤网(11),所述第一滤网(11)目数小于鹅卵石过滤机构(4)内最小鹅卵石的尺寸,且鹅卵石过滤机构(4)深度不小于雨水收集池(1)深度的三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校园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冉冉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