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036914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0-16 1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包括握持部、夹持部和推送组件,握持部包括把手和扳机,扳机在中部与把手铰接,夹持部与把手固定并夹住碳棒,推送组件位于把手的后方,并且连接碳棒和扳机,推送组件与扳机联动,扳机绕把手转动带动推送组件,推送组件夹持碳棒向前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能够对碳棒进行快速安装和输送,提高气刨操作效率,而且可以通过控制扳机有效控制碳棒输送速度,气刨操作方便,且可以接续输送碳棒到夹持部内,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升了碳棒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操作人员进行气刨操作时的操作精准度和施工效率。操作精准度和施工效率。操作精准度和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海洋工程钢结构焊接用的工艺装备,具体是一种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量的海洋工程钢结构焊接中需要使用碳弧气刨清根和返修。碳弧气刨使用碳棒规格较统一,一般长度350mm,直径10mm,传统方式采用碳弧气刨钳夹持碳棒的方式进行气刨操作,并在夹持端放置气嘴提供压缩空气。
[0003]这种做法主要有以下缺陷:碳棒消耗剩余 120mm左右就无法利用,需要停止作业重新更换碳棒;气刨时通过人手控制碳棒输送速度,导致更换碳棒较费时、碳棒利用率较低,气刨操作复杂且效率较低,对操作人员技能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更换碳棒更方便,提高碳棒利用率,碳弧气刨操作更加便捷。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包括握持部、夹持部和推送组件,所述握持部包括把手和扳机,所述扳机在中部与所述把手铰接,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把手固定并夹住碳棒,所述推送组件位于所述把手的后方,并且连接所述碳棒和所述扳机,所述推送组件与所述扳机联动,所述扳机绕所述把手转动带动所述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夹持所述碳棒向前滑动。
[0006]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限位管、第二限位管和外壳,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套设在所述碳棒外,所述第一限位管位于所述把手的前方,所述第二限位管位于所述把手的后方,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外并与所述把手呈一定角度固定。
[0007]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推送环、导轨以及连接所述扳机与所述推送环的联动结构,所述推送环套接在所述碳棒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之间,所述导轨固设在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推送环设置,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弹簧、压缩臂和连接板,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弹簧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压缩臂的第一端,所述压缩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扳机的内端呈一定角度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压缩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推送环。
[0008]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其还包括输气线路,所述输气线路包括顺序连接的出气环、送气管、气管开关和进气管,所述出气环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管外,所述出气环上开设有出气孔,位于所述外壳内的所述送气管平行于所述第一限位管布置,所述气管开关靠近所述扳机设置,用于接入气体的所述进气管从所述把手下端伸出。
[0009]进一步的改进在于:其还包括输电线路,所述输电线路包括电线和电路开关,所述电线连接所述第一限位管,所述电路开关靠近所述扳机设置,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从所述把
手的下端接出。
[0010]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出气孔有三个,三个所述出气孔绕所述碳棒中心对称分布。
[0011]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弹簧通过固定螺栓与所述外壳固定。
[0012]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的材质为易导电的金属材质。
[0013]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外壳的材质为耐高温且绝缘的塑料材质。
[0014]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所述进气管与所述电线外包覆有一层耐高温绝缘保护层。
[0015]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技术的一种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包括握持部、夹持部和推送组件,握持部包括把手和扳机,扳机在中部与把手铰接,夹持部与把手固定并夹住碳棒,推送组件位于把手的后方,并且连接碳棒和扳机,推送组件与扳机联动,扳机绕把手转动带动推送组件,推送组件夹持碳棒向前滑动,本技术不仅能够对碳棒进行快速安装和输送,提高气刨操作效率,而且可以通过控制扳机有效控制碳棒输送速度,气刨操作方便,且可以接续输送碳棒到夹持部内,相比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升了碳棒利用率,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同时提高了操作人员进行气刨操作时的精准度和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中推送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0019]图4是本技术的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中推送组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0020]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0021]100

夹持输送装置、200

碳棒、1

握持部、2

夹持部、3

推送组件、4

空腔、5

铰接点、6

弹簧、7

压缩臂、8

连接板、9

输气线路、10

输电线路、11

把手、12

扳机、13

电线、14

电路开关、15

固定螺栓、21

第一限位管、22

第二限位管、23

外壳、、31

推送环、32

导轨、33

联动结构、71

第一端、72

第二端、91

出气环、92

送气管、93

气管开关、94

进气管、95

出气孔、231

第一壳体、232

第二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
[0023]在下文的讨论中,给出了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本技术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特定的示例中,为了避免与本技术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详尽地描
述。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上”、
“ꢀ
下”、“前”、“后”、“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非限制。
[0024]图1是本技术的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左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100,包括握持部1、夹持部2和推送组件3,握持部1包括把手11和扳机12,扳机12在中部与把手11铰接,夹持部2与把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洋工程钢结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握持部、夹持部和推送组件,所述握持部包括把手和扳机,所述扳机在中部与所述把手铰接,所述夹持部与所述把手固定并夹住碳棒,所述推送组件位于所述把手的后方,并且连接所述碳棒和所述扳机,所述推送组件与所述扳机联动,所述扳机绕所述把手转动带动所述推送组件,所述推送组件夹持所述碳棒向前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限位管、第二限位管和外壳,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套设在所述碳棒外,所述第一限位管位于所述把手的前方,所述第二限位管位于所述把手的后方,所述外壳套设在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外并与所述把手呈一定角度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弧气刨的碳棒夹持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包括推送环、导轨以及连接所述扳机与所述推送环的联动结构,所述推送环套接在所述碳棒外且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管和所述第二限位管之间,所述导轨固设在所述外壳内并靠近所述推送环设置,所述联动结构包括弹簧、压缩臂和连接板,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弹簧的活动端连接所述压缩臂的第一端,所述压缩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扳机的内端呈一定角度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分别铰接所述压缩臂的第二端与所述推送环。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世超杨建陈哲程晋宜温志刚田雷王林昌王玉春颜克柯史忠珂于福建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石油工程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